脊椎动物,鸟纲的1个目。大多体型较大,涉禽。颈部长而弯曲,嘴也很长。跗跖部裸出,通常胫部下端亦裸出。足具有4趾,前3趾间有不发达的蹼。嘴多呈凿状。适于以水中动物为食。雏鸟属晚成性,需亲鸟喂饲。如苍鹭、白鹭、白鹳、黑鹳等。 ...
我国优良卵用鸡品种。原产浙江仙居、临海等地,故称仙居鸡。体型虽小,但很结实。单冠,颈部细长,背部平直,尾羽高翘,羽毛紧密。公鸡羽毛黄色或红色,体重约1.5公斤,母鸡羽毛多为黄色,少有黑色或花色的,体重约1公斤。年产卵量与来航鸡近似,约有188~211个,卵壳黄棕色,每个卵约重41~46克。仙居鸡的性情活泼,觅食能力极强。 ...
我国著名的优良肉用鸡品种。原产北京郊区,因体重达9斤(旧市斤)左右,为鸡中体型最大、肉质又好的品种,所以有“鸡中王”的美名,故又称“九斤王鸡”。于1845~1847年,从上海出口至美、英等国,由于盛名远扬,致使国内外的优质鸡几乎都与它有一定的血缘关系。如英国的奥品顿(Orpington)鸡,在育成过程中即引用过九斤黄鸡进行杂交。九斤黄鸡的体大头小,颈短胸宽,背部稍拱起,羽毛多为黄色,脚上也有较 ...
我国著名优良肉卵兼用鸡品种。原产江苏如东、南通两县,以南通南部的狼山命名。现如东县的马塘、岔河、掘港和南通县的石港仍多有饲养。这些地区的气候湿润,东北两面临海,境内河渠交错,饲料充足,适于狼山鸡生长。羽毛多为纯黑色,少数白色的已逐渐被淘汰。单冠红色,头颈挺举,尾羽高耸,背部似“U”字形,胸部发达。体高腿长,腿上外侧多有羽毛。嘴、腿均为黑色。成年公鸡体重约3.5~4公斤,母鸡2.5~3公斤。年产 ...
著名的优良卵肉兼用型鸡品种。由英国的黑色奥品顿(Orpington)鸡在澳大利亚经严格选育而成。全身羽毛黑色,并带有墨绿色光泽。体躯高大、单冠大型、红色,冠峰5个,肉垂、耳叶也为红色。嘴、脚均为黑色。成年公鸡体重约3~4公斤,母鸡2.5~3公斤。肉质细嫩。成熟早,6~7月龄即可产卵,年产量为180个左右,蛋重55~60克,卵壳褐色。澳洲黑鸡的性情温驯,觅食能力强,较能抗寒,适应各地饲养。 ...
我国优良的肉用型鸡品种。原产上海市黄浦江以东的南汇、川沙和奉贤地区,故称浦东鸡。以体大肉多闻名。公鸡单冠直立,羽毛红棕色,并杂有黑色羽毛,尾羽黑色,较短,尾羽不发达,腿上有长羽毛;母鸡羽毛有黄色、麻黄色或麻褐色的,腿上也有长羽毛。显著特点是嘴、腿和皮肤均为黄色,民间俗称“三黄鸡”。成年公鸡体重约3~4公斤,去势育肥后可达6公斤;母鸡2.5~3公斤左右。平均年产卵量约100~130个,卵壳黄褐色 ...
原产美国的卵肉兼用品种。体型椭圆而大,单冠。在我国的芦花鸡称为斑纹羽,羽毛黑白相间,斑纹宽狭一致。公鸡体重约4.5公斤,母鸡3.5公斤。生长快,肉质好,易肥育。产蛋较多,年产蛋180~200个,蛋重50~60克、壳红褚色。 ...
原产意大利卵用鸡的优良品种,羽毛以白色单冠种最普遍,少有其它颜色和玫瑰冠的,羽毛紧贴身躯,冠髯大,耳白色,嘴、脚和皮肤均为黄色。公鸡体重平均2.8公斤,母鸡1.8~2.2公斤。性情极为活泼,觅食能力强,性成熟早,但无就巢性。年产蛋200个以上,蛋重55克左右,壳白色,卵黄呈淡黄色。 ...
脊椎动物,鸟纲,雉科的一类家禽。嘴较短锐,具有肉冠和肉垂,翼一般不发达,但脚健壮。公鸡啼声宏亮,喜斗,羽毛美艳,跖部有距。母鸡性情驯良,早熟,一般5~8月龄即可开始产蛋,年产近百个至二三百个不等。蛋壳褐色、浅褐色或白色。产蛋量逐年递减。孵化期约21天。鸡的寿命较长,约20年。优良品种较多。可分蛋用型,如原产意大利的来航鸡,年产蛋200个以上;蛋肉兼用型,如原产我国的九斤黄、狼山鸡等;近年各地又 ...
脊椎动物,鸟纲、雉科。外形似家鸡,是家鸡的祖先。分布在亚洲南部,共有4种,如蓝喉原鸡(Galluslafayet-tii)、绿原鸡(Gallusvarius)、灰原鸡(Gallussanneretii)和原鸡。在我国云南、广西南部和海南省仅有原鸡1种。雄鸟比一般家鸡小,体长约60厘米。肉冠中等大小,头上和颈部具有尖而狭的长羽,上体羽为深红色,腹羽黑褐色,中央1对尾羽长而下垂。羽毛均带有各种光泽 ...
脊椎动物,鸟纲,雉科。雄鸟体长近20厘米,为鸡形目中最小的种类。体型大小很像鸡雏,头小尾秃。额、头侧、颏和喉等均淡红色。全身羽毛黑褐色,都有浅黄色羽干纹,为一显著特征。冬季常栖于近山平原,潜伏杂草或丛灌间。雄鸟好斗。以谷类和杂草种子为食。肉、卵均可食用。主要在我国东北和新疆繁殖;夜晚集群迁徙,越冬时,遍布于全国,尤以东部为多。在台湾省为留鸟,冬天更多。现各地均有人工饲养,一般可日产1卵。卵色变 ...
脊椎动物,鸟纲的1个目。陆禽。喙短,基部膨大,具有柔软蜡膜。足短小,4趾位于一个平面上。翼发达,飞行快速。羽毛松软。尾脂腺不发达或缺少。主要以植物的种子为食。嗉囊很发达,育雏时期能分泌“鸽乳”,用以哺育幼雏。幼雏为晚成雏。一般为树栖鸟类。如原鸽、斑鸠等。本目科类大多为狩猎对象。 ...
脊椎动物,鸟纲,鸽形目。多数生活于树林或多岩石的山区,有的也在建筑物顶端栖息。为中等体型似家鸽的鸟类,嘴的基部具有软膜(蜡膜),上嘴先端膨大而坚硬。翅稍尖长,双脚短健,既善于飞翔,又善在地面上快走。主要以植物的种子为食,也兼食杂草、野生果实和昆虫等。繁殖期间成对生活。一般在树上、岩石洞隙中或建筑物顶端筑巢,巢甚简单,由稀疏枯枝筑成平盘状巢,每窝产1~2个白色卵,由双亲轮流孵卵,幼雏晚成性,亲鸟 ...
脊椎动物,鸟纲,燕科。体长约22厘米,较燕略大,飞行时像燕子,但距离较短,常绕成半圆形飞逐,边飞边叫,头顶和上体灰褐色,尾上的覆羽白色。尾羽分成深叉状,好象燕尾,所以俗称“土燕子”。喉部和上胸淡灰色而带1个黑色半环。下胸向后,由淡棕黄色,逐渐转为白色。喜食昆虫,为蝗虫的天敌,飞行时用嘴兜捕,或自地面啄取。亲鸟和雏鸟的食量极大,1窝燕鸻1个月内,可消灭蝗虫16200个。此外,也吃甲虫、蜻蜓。繁殖 ...
脊椎动物,鸟纲,鹤科。大型涉禽类的一种,是世界上鹤类中唯一的高山种。体长约1.4米,体重可达7.5公斤以上。头、颈、飞羽和尾羽均为黑色,体羽灰白色。体型颇为健美。主要栖息在距离水面较近、并生长有较高水草的沼泽地。主食鱼、蛙、螺、虾等。多在青海和四川西部海拔3500~5000米的高山草甸和高原湖泊边,以及湖中岛上沼泽地繁殖后代。集群迁徙时,经青藏高原而至四川西南部、贵州西部、云南、西藏南部及更南 ...
脊椎动物,鸟纲,鹭科。羽毛纯白色,体型较小,生殖期间枕部垂有长翎两根,背和上胸部分披蓬松蓑羽,生殖期后消失。春夏多活动于湖沼岸边或水田中,以小鱼等水生动物为食。喜群居,在我国常见于长江以南各地和海南省。在生殖期应禁措。
脊椎动物,鸟纲,鹤形目,鸨科,体型较大,为狩猎鸟类中最大型的一种。雄鸟身高背宽,体长约1米,体重约6~7公斤,雌鸟稍小。头小颈短,嘴小而扁。前胸深灰色,背部淡棕色,具有黑色横行条纹。翅灰白色,腹羽白色。雄鸟颏下具有向两侧突出的须状羽,雌鸟无须状羽。两腿强健无羽毛。脚上生有3趾,善于奔跑而不善于飞翔。栖息于开阔草原和砂地上,主要以嫩绿植物为食,在繁殖期喜吃蝗虫和其他昆虫。在草地上以浅窝为巢,极为 ...
脊椎动物,鸟纲,鹤科。为世界著名的珍贵鸟类,体长在1.2米以上。体羽大部分为白色。喉、颊和颈部暗褐色。嘴、颈和跗跖都较长。头顶皮肤裸露,呈朱红色,俗称“丹顶”,但幼时头顶不红。走动和休息时,长而下垂的黑色次级和三级飞羽覆于白色短尾羽上,易误认为是黑色尾羽。起飞时,颈脚直伸,飞翔力强。雌雄的外形不易区别,雄鸟鸣声宏亮,鸣叫时嘴直向天空,并高举翅膀。常涉于近水浅滩,喜捕食小鱼、蝌蚪、昆虫等动物,也 ...
脊椎动物,鸟纲的1个目,除少数种类外,多为大型涉禽。外形与鹳形目相似,也具有颈长、嘴长、腿长的“三长”特点。蹼不发达,适于涉水。后趾形小,着生位置较高,与其它3趾不在一平面上,故又与鹳形目有所区别。翼短圆、尾短。气管长而弯曲。多栖息于水边,营地面生活,以鱼、虾、昆虫和水草为食。早成雏。 ...
脊椎动物,鸟纲,鹳形目,科。通称“朱鹭”。习性与鹭类近似。为珍贵而美丽的中型涉禽。体型肥胖,长约70厘米,翅、头呈粉红色,远望体羽好像白色。额顶和面颊裸露无羽,以及双脚和趾均呈朱红色。嘴细长并向下稍弯曲,黑色,但两端为红色。后枕部有明显长羽冠。主要生活在沼泽湿地或河滩溪流附近,喜食小鱼、贝类和水生昆虫。平时白天在水边觅食,夜间多在高大树上过夜。在春季的繁殖期间,双翅的粉红色较深。多在高大的松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