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已不是什么很难的问题,操作步骤简单也易掌握,但要染好免疫组化,其中方法的技巧将是每位操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和探讨的事,但最基本的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注意:(1) 去除内源酶及内源性生物素 一般我们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的都是一些生物体组织,其中自身含有一定量的内源酶和内源性生物素,而免疫组化各种染色大部分是用过氧化物酶来标记抗体的,酶的作用是催化底物,使显色剂显色,而组织中的内源性酶同样也能催化底物,使其显色 ...
绵羊红细胞(SRBC),与相应抗体(溶血素)结合后,可激活待检血清中的补体而导致SRBC溶血。其溶血程度与血清中补体的含量和功能有关。由于补体含量与溶血程度之间呈正相关,但不是直线关系,而呈S曲线关系,故通常取反应曲线中间部位即50%溶血(CH50)为判定终点。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的是补体的经典途径,C1~9任何一种成分缺陷都可使CH50降低,所以此实验反映了总补体的活性。【材料】磷酸缓冲盐水(pH7.4PBS)、2%绵 ...
一.实验课的目的要求免疫学实验课的目的是加强和巩固对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的理解和体会,学习和掌握免疫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和科研工作打下基础。为上好免疫学实验课,要求同学做到如下各点:1.课前务必做好充分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2.在实验进程中,严格按照实验指导所列步骤和要求进行操作,坚持实验的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3.真实记录实验结果,对错误的结果要认真分析, ...
【摘要】:影响ELISA中非特异性显色的原因很多,如盒特异性、检验标本中含酶标记物的干扰物,操作过程中的问题。本文就这一原因作一简要分析,以便可以通过以上措施把非特异显色降至最低限度,从而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并得到更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关键词】 ELISA 非特异性 显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自1971年自问世以来,以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安全,而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开创了免疫学诊断的新纪元。但同其它免疫诊断方 ...
1.1 抗体的酶标记及质量鉴定本试验采用改良过碘酸钠法将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在抗体上,标记完后取上清用Sephedex G200 凝胶层析进行纯化,洗脱液为0.2mol/L pH7.4的PBS,流速为15ml/h,分步收集,每支3ml,以紫外分光光度计测A280吸光度值,以洗脱体积为横坐标,吸光值为纵坐标做图,收集第一峰即为酶标抗体峰。标记完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分别在280nm、及403nm处测定酶标记物的A值,计算免疫球蛋白量、摩 ...
免疫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一般的酶免检测技术已逐渐无法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现今发展的主流已不再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测定方法(避免污染环境及对人体损害),而是转向于能在任何地方操作的快速均相和固相测定,最终趋向于能够检测到皮克或10负18摩尔级的、非同位素的、自动或半自动的实验室测定技术,发光免疫分析技术顺应了这一潮流,开创了免疫诊断的新纪元。 发光免疫分析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快速及无放 ...
1.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的是()。A.CLL的淋巴细胞B.淋巴肉瘤细胞C.多毛细胞白血病细胞D.尼曼-匹克细胞E.B淋巴细胞【解析】酸性磷酸酶染色中可见:①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浆细胞、巨噬细胞呈阳性。②戈谢细胞为阳性反应,尼曼-匹克细胞为阴性反应。③多毛细胞白血病时多毛细胞为阳性反应,淋巴肉瘤细胞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淋巴细胞,也呈阳性反应。④T淋巴细胞呈阳性反应,而B淋巴细胞为阴性反应。ABC========== ...
这篇简短的通讯回顾了了EIA和ELISA的历史背景,这两种分析方法是由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Perlmann, Engvall教授以及荷兰的Schuurs和vanWeemen教授独立而同时创造完成的。 当今,在全球医学实验室里广泛应用的全自动分析仪每日可以检测大量的病人标本,其中很多仪器都是运用酶标记的免疫分析技术为检测原理的。自70年代以来,EIA及ELISA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作为出现在文献中的频率相当高。临床医 ...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感染的一个特异性标志,是乙肝首先出现的病毒标志物,在急性乙肝的潜伏期,血清中HBsAg即可出现阳性,持续5-6周,于发病后4-5个月内转阴,若阳性结果持续6个月以上,则为乙肝转为慢性感染状态。 乙肝表面抗体(HBsAb):是乙肝感染后的主要保护性抗体。一般出现于表面抗原消失后以后,在乙肝恢复期缓慢上升,可持续多年。表面抗体表示乙肝恢复,并对乙肝有免疫力。也可见于疫苗接 ...
在免疫应答中,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是两个密切相关、互为调节的生理过程。对这两种免疫反应都有许多检测方法,但迄今为止,在临床检验工作中,以体液免疫反应中的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应用最广泛。 特异性抗体检测的目的首先是协助临床诊断,在某些疾病中亦是观察疗效及预后的一个指标,预防接种效果的观察,以及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中,特异性抗体的检测也具有特殊的、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诊断感染性疾病,如能从标本中直接检测到病原体是最理想的,但由于 ...
关于Ig 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是近40 年来免疫学中的一大突破。在此之前,由于存 在于正常血清中的抗体有异质性,故对其结构的研究十分困难。自发现多发性骨髓瘤病人血清中含有均一的Ig (单克隆Ig) 以及应用酶或还原剂消化和解离Ig 技术,已得出Ig 一般结构的结论。五大类Ig 中,以IgG 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得最清楚,Ig 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都是以IgG 为代表说明的。Ig 分子巨大,含有1000 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各类Ig 具有一定的结构 和特点。1963 年Porter 对IgG ...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人体组织细胞细胞核的核膜、核内的染色质、非组蛋白,以及核糖核酸(RNA)和相关的蛋白质等都可成为自身免疫反应攻击的靶子,产生抗核抗体(ANA)。其中有不少抗体因对疾病的诊断有高度的特异性,已成为诊断某一类疾病的血清标志性抗体,如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之于SLE,抗SSB抗体之于SS,抗Jo-1抗体之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等。 间接免疫荧光法是检测自身抗体的标准技术。其特点是特异性强,通过荧光显微 ...
Pre-S1抗原是乙型肝炎病毒外膜蛋白的组成成分,它存在于完整的病毒颗粒(Dane)及管状颗粒的表面,具有很强的亲水性和免疫原性,其21-47肽段是HBV与肝细胞的结合位点,在HBV附着和侵入肝细胞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Pre-S1抗原是反映HBV的感染与复制状况的一个良好指标 Pre-S1抗原主要存在于血清中HBV表面,提示机体内含有HBV就有Pre-S1抗原。Pre-S1抗原只存在于具有传染性的完整的乙肝病毒颗粒上,与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是将具有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测定技术与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各种抗原、半抗原、抗体、激素、酶、脂肪酸、维生素和药物等的检测分析技术。是继放免分析、酶免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最新免疫测定技术。 1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原理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包含两个部分, 即免疫反应系统和化学发光分析系统。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是利 ...
间接ELISA1.溶液准备: 包被液:50mM Na2CO3 ( pH9.6 ), 20mMTris-HCl ( pH8.5 ) 或10mM PBS ( pH7.2 )封闭液:一般封闭用BSA、脱脂奶粉、酪蛋白、明胶等洗涤液:0.02-0.05%Tween-20的0.1M磷酸盐缓冲液或者Tris盐缓冲液 ( pH7.4 ) 2.实验程序: 1 ) 将抗原按适当浓度溶解于包被液中。 2 ) 在对应的孔中加入100μl抗原,室温孵育2h或4℃过夜。 3 ) 倒空液体并拍干残留液体,用300μl洗涤液清洗两次。 4 ) 每个孔中加300μl封闭液, ...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胡方 董少忠 综述 李琦涵 审校 摘要 抗原由抗原呈递细胞(APC)摄取并加工成肽分子,以MHC-肽分子复合体的形式表达于细胞表面,由T细胞上TCR识别,激活特异的CTL。病毒基因可编码某些蛋白作用于该过程,进而逃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清除。本文综述了这一过程中抗原呈递、逃避方面的一些新进展。 免疫是生物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性反应。免疫系统分为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部分,两者相辅相成,通过一系 ...
M蛋白是浆细胞或B淋巴细胞单克隆大量增殖时所产生的一种异常免疫球蛋白,由于它产生于单一克隆,又常出现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恶性淋巴瘤病人的血或尿中,故称M蛋白。这些M蛋白大多无抗体活性,所以又称为副蛋白。 M蛋白血症可分为恶性与意义不明的两大类。恶性M蛋白血症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包括轻链病)、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7SIgM病(Solomen-Konkel病)、半分子病及不完全骨髓瘤蛋白病(C端基因缺陷)等。意义 ...
一、胶体金的制备根据不同的制备方法,可以制备出直径1-500nm的胶体金粒子,但做为免疫标记探针,其直径应在3-30nm范围内。在氯化金(HAuCl4)水溶液中加入还原剂使之还原并聚积形成胶体金粒子。使用不同种类、不同剂量的还原剂,可以控制所产生的粒子大小。即粒子大小取决于反应溶液中最初还原试剂和还原核的数量。还原剂浓度越高,核浓度也越高,氯化金的还原也就从更多的还原中心开始,因此产生的胶体金粒子数量越多,但体积也 ...
钩状效应是指免疫检测中由于抗原、抗体浓度比例不合适而致检测结果呈假阴性的现象。1929年Heidelberger利用等量抗体检测浓度递增抗原,当抗原浓度较低,抗体浓度相对较高时,沉淀反应不明显;当抗原浓度增加到与抗体浓度比例合适时,沉淀反应明显;继续增加抗原浓度时,沉淀反应反而减弱。据此绘出双相应答曲线,曲线高峰区域,抗体、抗原浓度呈最适比,沉淀反应明显,称等价带。高峰区域左侧,由于抗体浓度过高,沉淀反应不明显,称 ...
引起酶免反应显色淡、灵敏度偏低有很多因素,下面只介绍几种可能的较常见的原因:1. 试剂盒在运输途中时间太长,温度太高;要求运输时置于保温箱内运输,并放足够数量的冰块,尽量缩短运输时间。2. 试剂盒超过有效期;建议不要使用超过效期的试剂盒。3. 试剂、样品使用前未能平衡;建议使用前于室温平衡30分钟左右。4. 试剂开启时间过长,长菌;建议试剂开启后应该于半个月内用完。5. 移液器吸量不足,移液抽吸排放太快,吸头内壁挂液太多或内壁不清洁。建议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