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比四种不同方法检测尿液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结果。以分析其影响因素和临床价值。方法:采用UF-100尿沉渣分析仪、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尿红细胞、干化学法、胶体金单克隆抗体法隐血试验对167份尿液联合检查,对四种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以镜检法为标准UF一100尿沉渣分析法红细胞准确度为86.2%,干化学法红细胞准确度为85.O%。尿隐血试验中,干化学敏感性为300 g/L,单克隆抗体隐血为200 g/L,干化学与胶体金单克隆 ...
美国前瞻性研究显示,无症状显微镜下血尿对泌尿系统癌症并非有效预测指标,通过血尿危险指数(HRI)可将患者分层,从而避免大部分患者接受进一步的检查评估。文章1月11日在线发表于《梅奥医院论文集 》(Mayo Clin Proc)。 研究纳入两年内接受无症状血尿评估的2630例试验组患者及1784例验证组患者。结果显示,试验组55例(2.1%)检出肿瘤性新生物,50例(1.9%)为病理学确诊的泌尿系统癌症。 多变量分析显示,年龄>50岁及近期有 ...
目的 分析脂血对血液分析仪参数的干扰情况。 方法 正常新鲜全血标本在血液分析仪上进行全血细胞计数(CBC)后,将标本离心使血液中细胞与血浆分离,用相同体积的脂肪乳液置换出血浆,使血液中的甘油三脂(TG)>4.0 mmol/L,制成人工脂血标本,再用相同方法对脂血标本进行CBC分析,了解脂血对不同参数的干扰作用。 结果 当TG>4.0 mmol/L时,可使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参数假性增 ...
1.非晶形尿酸盐结晶小的黄褐色颗粒,似沙子样。 2. 尿酸盐结晶小的黄褐色球形颗粒。 3. 尿酸饷结晶元色至1炎黄色的针状,单个或小堆状出现。 4. 尿酸结晶钻石形、立方形或堆积成攻瑰花形,薄的结晶常元色,厚的结晶呈黄色至红褐色。 5. 草酸钙结晶无色,大小各异,多数呈八面体形或信封状,单水草酸钙结晶呈小的卵圆形或哑铃形。 6. 胆红素结晶黄褐色,成束针状或小块状。 7. 脱氨酸结晶元色、六边形,边缘不整,折光性强,薄片状结晶。 8. 亮氨酸与醋氨酸结晶亮氨酸结晶呈黄色、褐色,球形 ...
近日,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检验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观察对比干化学法和沉渣镜检法在临床检测尿液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指出,在临床上,尿液干化学不能完全替代沉渣镜检法,两者联合检测能互相弥补对方的不足,提高临床检测的正确率。该文发表在2013年第24期《海南医学》杂志上。 采集尿液525份,分别进行尿液干化学法和沉渣镜检法的独立检测,重点检测其中的白细胞(WBC)和红细胞(RBC)的数量,分别记录尿液干化学法和沉渣镜检法 ...
日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检验科孙辉、陈秀敏发表论文,旨在探讨在15℃、18℃、20℃、24℃、28℃、32℃不同实验室温度下使用BC-300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WBC、RBC、HGB、MCHC、PLT等结果的变化。研究指出,在使用BC-3000血细胞分析仪时应控制实验室温度,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文发表在2013年04期《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上。 在15℃、18℃、20℃、24℃、28℃、32℃不同实验室温度下使 ...
随着科学技术和临床医学的迅速发展,大量自动化、智能化高技术分析仪器用于临床检验,先进的检测仪器和实验方法大大提高了医院检验科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使检测结果更为精确和准确。为临床提供了许多新的参数和诊断指标,为检验医学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是检验医学发展的主流,也是检验医学发展的方向。但也应注意,先进的仪器也是由人来操作的,必须得到合理的使用。再先进的设备也有其局限性和不足的一面。有些检验项 ...
宫颈癌筛查进行独立HPV检测能达到联合巴氏涂片(Pap)检查或独立Pap检查的效果吗?来自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Rebecca B. Perkins博士和Elizabeth A. Stier博士认为这三种策略都适合筛查。 “尽管这些筛查策略的相对优缺点和筛查间隔仍需再讨论,但我们不能忽视一个事实,大多数发生宫颈癌的女性是因为她们近期没有进行筛查。”他们写道。他们强调减少宫颈癌的发生率重在增加筛查率,而不是确定该使用哪项检查。 ...
凝血四项包括PT、TT、APTT、Fib,这些试验为一般筛选试验,还有其他的特殊试验项目么?结果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几种: 1、抗凝血酶(AT) 曾称为抗凝血酶Ⅲ和肝素辅因子Ⅰ,是血浆中重要的生理性抗凝因子,可以中和凝血途径中的丝氨酸蛋白酶,如凝血酶、凝血因子Ⅸa、Ⅹa、Ⅺa、Ⅻa等。 AT是凝血酶的主要抑制物,能中和血浆中2/3的凝血酶。 获得性AT缺陷症的特点: AT合成降低:主要见于肝硬化、重症肝炎、肝癌晚期等,常与疾病严重度有关,可 ...
随着现代尿液的普遍使用尿液分析既简单又快捷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方便与诊断依据,因此使一些检验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放松了对尿液沉渣镜检的重视,忽视了显微镜检测尿液有形成分这一金标准。如何将三者(沉渣法、镜检法、化学法)有机结合起来,为临床提供更为精准可靠的结果。然而现代技术的发展却不能代替传统的显微镜对尿液有形成分(细胞、管型、结晶、肿瘤细胞等)的检测,并且由于尿液分析仪检测与显微镜下的检测原理的不同,报告方式也不同。仪器 ...
血液是医学检验中易于得到且对身体情况监测最为有效的样本,也是医学检验中最常见的样本。很多现代化全自动分析仪的发展也是以血液样本检测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如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血样本上机前处理的好坏无疑对结果的检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化仪器尤其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中对样本的质量要求很严格,中度以上的溶血、脂血、血清高度不够1cm、应用与检测标本同分异构体药物的患者血清等对样本结果都有一定程 ...
众所周知, 血液一般检验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规检测项目,它工作量大, 标本多, 对临床的诊断、治疗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 对检验质量的控制成为我们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特别是在血常规检测中对细胞形态观察尤为重要, 血涂片制作和染色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血细胞的观察继而关系着检验的结果。 1 玻片的清洗 将玻片放入肥皂或洗衣粉中煮沸 20 min; 用热水将肥皂和血膜等污物洗去, 用自来水反复冲洗, 再用蒸馏水冲洗 3 次~5 次。必要时再置 95% 酒精浸泡 1 h, 然后擦干或烘干备用.新玻片先置 95% 酒精浸泡或 ...
王霄霞老师简介:温州医科大学血检教研室主任,从事血细胞形态学教学及临床二十多年。主编有《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配光盘)》等专业书籍。王霄霞老师微博是迄今为止第一个纯专业的血细胞形态学微博,从2011年11月开博以来,王老师坚持每周更新,目前粉丝13000余人。微博地址:http://weibo.com/u/2513549170 ,欢迎大家关注! 建议:自己先看图识别,再对照答案!(如对答案有不同见解,请在王老师微博留言。) 彩图1 ...
王霄霞老师简介:温州医科大学血检教研室主任,从事血细胞形态学教学及临床二十多年。主编有《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配光盘)》等专业书籍。王霄霞老师微博是迄今为止第一个纯专业的血细胞形态学微博,从2011年11月开博以来,王老师坚持每周更新,目前粉丝13000余人。微博地址:http://weibo.com/u/2513549170 ,欢迎大家关注! 临床病例讨论1:患者男,90岁,发热待查,血常规检查WBC6.50×109/L,Hb ...
彩图11答案:涂抹细胞(下)及成熟淋巴细胞(上)。该淋巴细胞核中有假核仁(如果是真核仁其周围染色质应呈颗粒状),胞质呈清澈的淡蓝色(这也是成熟细胞的特征之一)。 彩图12 答案:这是个典型的中性中幼粒细胞。其胞质近核处出现了中性颗粒(淡红色,很细小),非特异性颗粒也较多(呈紫红色),胞核半圆形,染色质较粗但副染色质不明显。晚幼粒的主要特征是胞质中充满中性颗粒,A颗粒很少或无,胞核凹陷呈肾形,染色质粗,出现副染色质。 彩图13答案:中性中 ...
一、白细胞计数人体外周围血中的白细胞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它们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机制消灭原体重 ,消除过敏原和参加免疫反应,产生抗体等从而保证机体健康。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起源于共同的祖细胞,即多向骨髓祖细胞(pluripotential Myeloid progenitor,CFU-S).CFD-S既能增殖,又具不向不同细胞系分化的能力,平时处于静止状态。这种细胞约占骨髓有核细胞数的0.5-1.0%,血循环中也可存在很 ...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检验中最广泛、最基本的检查项目之一。通过对血细胞分析可以了解到患者血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的变化,有助于临床对疾病做出更好的早期诊断。目前血常规标本来源主要有末梢采血、静脉血和末梢稀释血三种,而通过不同的采血方式测得的结果会有一定差异。 一、末梢采血 优势: 1)需血量少、采集方便; 2)对新生儿、大面积烧伤、放化疗病人采末梢血,患者易接受; 局限性: 1)末梢血温度相对静脉血较高以及应激反应使白细胞假性增高,较多研究结果显示相比 ...
尿沉渣检查是指用显微镜对离心后尿液的沉渣物(尿中有形成分)进行检查,是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不能替代的。尿沉渣检查对泌尿系统疾病诊断十分重要。我们选取了一些图谱给大家复习一下哦! 红细胞大于3个/高倍镜视野即为镜下血尿。增多见于泌尿系统的炎症、肿瘤、结石性等疾病。如以形态异常的红细胞为主,提示肾性疾病;但也见于全身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以及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 ...
脑型疟疾是一种常见而且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在发展中国家,脑型疟疾是导致死亡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原因,在发达国家,也发现其对去热带地区的旅游者影响与日俱增。近日,有一篇关于脑型疟疾的病例报道,发表在最新一期 BMJ Case Reports 杂志上。 一位非洲裔美国人,女性,29 岁,突发意识改变。可见患者寒颤发作,量体温 102.8°F(即 39.3°C)。常规实验室检查示血小板计数 59k/ul;尿液分析、血液酒精浓度检测及脑脊液化验均未见异常;头颅 CT ...
一、C 反应蛋白的发现、结构C 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1930 年美国洛克菲勒研究院 AVERY 实验室的 Tillett 和 Fransic 发现急性感染患者的血清能和肺炎双球菌细胞壁上的 C 多糖发生沉淀反应,后证实参与反应的是一种蛋白质,故称之为 C 反应蛋白。 CRP 基因位于 1 号染色体 q23,序列上高度保守,CRP 属于穿透素家族成员之一,相对分子质量为 115×103,由 5 个相同的亚单位以非共价键形式结合,形成对称的环状五球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