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爆发之初,医学检验资源不足,这种现象一度成为疫情防控的瓶颈。所幸相关核酸检测试剂的快速批准和大量生产令这一矛盾得到了有效缓解。这其中,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的重要作用不可或缺。
近年来,我国第三方检测迎来爆发式增长。那么,此次新冠肺炎又将为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带来哪些挑战?相关机构该如何把握机遇?丁香园采访欧蒙未一医学检验实验室(以下简称未一医学)负责人李文涵博士,深度探讨相关问题。
李文涵
• 德国欧蒙临床免疫实验室(欧蒙参考实验室)实验室医生,参与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实验室诊断指标的筛选和开发,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相关自身抗体及抗体治疗的研究项目等。
• 德国海德堡大学作为博士后研究员从事肿瘤免疫、自身免疫以及补体诊断的研究。
• 德国海德堡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联合培养医学免疫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学免疫学硕士,同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德医)学士。
丁香园: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其中疫苗研发、抗体药物研究、核酸检测备受行业关注。因为此次疫情,目前市场上更加看好第三方医学实验室的未来发展。您认为,这次疫情带给第三方医学实验室的未来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李文涵:新冠肺炎对整个医疗体系都是巨大的挑战。疫情爆发突然且呈迅猛发展之势,全国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都积极参与抗击疫情,提供检测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线的检测压力,成为抗疫一线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之一。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的技术水平和运营效率得以展示。
从政府决策层到临床医生客户,对第三方实验室的技术优势、产品质量及响应速度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有利于政策对行业的支持,会吸引越来越多临床客户和普通民众对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的关注。第三方实验室用积极的态度和技术的实力将这次挑战转变成了机遇。
面向未来,疫情对第三方实验室带来的长远影响是正向和积极的。
应对机遇,没有坚实的技术积累,无法在短时间内提供成熟可信的医疗产品与解决方案;没有成熟的运营机制,企业不可能在第一时间快速响应并予以有效的反馈。只有储备了完备技术团队和质量管理经验,具备高效组织效率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
新技术平台的持续开发和以疾病为导向的诊断思路也是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需要持续思考的命题。
具备专业的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这次大显身手。同时对于感染的检测,特异性抗体检测也不容忽视,虽然不是「金标准」不适用于筛查,但肯定是感染的有效补充和平行检测的协同手段。
以未一医学为例,我们不仅在第一时间,推出了新型冠状病毒 + 呼吸道病原体抗体检测组合,对于出现疑似症状的患者,在排除新冠感染的同时,也对常见呼吸道疾病进行了鉴别诊断,协助临床医生快速找到病因、对症治疗,缓解医院就诊压力。
同时也提供间质性肺病的一体化检测方案,供临床根据需要定向选择。这也是未一医学检验实验室面向新的病原体,应对疫情,从临床需求出发,以疾病为导向的一体化实验室诊断思路在呼吸系统疾病病因学诊断的应用。
丁香园:在此次疫情的检验检测中,许多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及检测实验室负重前行。第三方医学实验室提供了很好的外部支撑。您认为,此次疫情过后,对第三方实验室而言是否会出现一些新的业务机会,有哪些值得开拓的新市场领域?
李文涵:值得拓展的新市场领域应该是业内大家都在积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以未一为例,首先是拓展一体化检测策略的应用场景;提供以疾病为导向的一体化的实验室检测服务,是我们一贯的策略。
间质性肺病的病因有自身免疫性的也有感染性的,有些临床表现是需要同步进行鉴别诊断的。我们相信以疾病为导向的一体化实验室检测是未来发展一个主流,这也是我们未一医学实验室秉承的市场策略。
其次从技术角度讲,多技术平台的应用得到了肯定。针对感染检测,PCR 或者 NGS 等分子检测技术当仁不让,抗原抗体检测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呼吸系统的感染应用同理不能只有诊断确诊的金标准,也需要多技术平台的确认,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充分验证,指导治疗。
从深化服务讲,第三方实验室还应具备为临床为患者提供定制化服务的软实力。
例如,未一医学虽然是第三方检测机构,但深耕临床多年,在神经科、风湿科具备非常强大的专家资源,这些优质专家队伍在非常时期为患者提供一对一的问诊服务,使我们的专业价值得到最大体现。通过提供此类差异化服务,将有利于第三方实验室的品牌打造,为用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
丁香园:此前,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市场很大一部分被「四大巨头」占领,您认为,这次疫情对中小型规模的 ICL 来说,是否是一个趁势而上的好机会?这样的市场机会该如何把握?
李文涵:这次疫情对于第三方医学实验室来讲,更多的还是一次与公众正面沟通的机会。
中小型规模的 ICL 能否把握这样的机会,并使之转化为自身的发展动力,还是应当着眼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借力企业自身优势出击,充分发挥小的灵活性,在原领域寻求突破,借势跨入新的领域取得先机,从而找到未来的发展之路是破局的关键。
比如未一医学在神经、风湿免疫领域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首先在这些细分市场上继续深入研究和持续投入,在现有的业务领域实现突破。疫情期间,我们依靠多年积累的临床资源,将一部分服务转至线上,例如世界脑炎日的线上义诊活动,罕见病日的在线问诊等活动,既帮助了无法及时就医的慢性病患者,也拉近了诊断实验室和患者的距离。
另外,很多第三方同行在发现疫情有发展态势的时候,就从战略上高度重视这次突发事件,全员紧急行动,全方位为抗击疫情做起了部署和准备。这种应急反应能力及组织协同力本身对企业来说就是一个高难度的挑战。
未一医学实验室技术团队在大年三十的时候,就主动上线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同时期研发团队、实验室就着手筹备新冠检测试剂开发和送检服务的准备工作。
正是这样的一个整体的协作,对市场、对客户需求的高敏感度,才使得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及时的响应并高效有序地为客户做好全方位服务。
丁香园:此次疫情显现出基层医疗机构的检测、防疫能力不足。您认为,国家未来是否会有一些相应的措施加深基层医疗机构与第三方医学实验室的合作?这对加快渗透分级诊疗具有怎样的意义?第三方医学实验室该如何抓住这次市场下沉的市场机遇?
李文涵:这次疫情的爆发地在湖北地区,优质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平衡暴露无遗。在基层医院,无论是检验硬件的配置,还是医技人员数量和水平,距离患者的需求仍有较大缺口。
医疗设备下沉基层,通过资金投入即可实现,但专业人员的下沉恐非一朝一夕即可实现。如能有落地的政策推动基层医疗机构与第三方实验室的合作,将大大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断效率。
事实上,这些尝试和实践已经在不少地区初步开展起来,也取得了良好的收效,相信后续会有更多此类举措来改善医疗资源分配。
我们希望决策部门真正看到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在「强基层」中的重要补充作用,它在促进分级诊疗落地过程中具有切实的优势,不仅技术和硬件可以快速下沉,关键服务体系也能深入触达基层。一旦此类政策能够出台,相信分级诊疗将有根本性的改变。
当然,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也应当提早准备,提升自己在基层场景下的专业化服务能力,协助基层检验机构更好地提升检验自动化水平,支持对新技术平台的报告分析,参与检验技术人员的培训,提供临床与检验的沟通平台等。
针对此次疫情对生物医药行业的影响,丁香园丁香通邀请了多位行业大咖进行深度访谈,及时输出行业独家观点。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丁香通」
*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邮箱:biomart@dxy.cn),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2020 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仅考验着每个人的免疫力,也让很多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
丁香园丁香通特邀请一批行业大咖推出「营销问诊」,为您解答营销困惑。
点击大咖,查阅大咖简介和已问答问题。
丁香园副总裁&医院事业部负责人
安永中国合伙人
前西门子医疗中国副总裁,GE 医疗中国售后服务总经理、资深内训师
丁香园品牌营销产品线负责人
王进麒麟会发起人,曼哈顿资本投资公司 (杭州) 总裁
体外诊断领军人物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提问,由丁香园丁香通团队联系大咖进行问题咨询,解答会通过邮件形式回复给提问者,并同步在大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