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懵圈小白
之前理解的亚致死浓度是指的不引起受试动物死亡的浓度,但会使得受试动物产生生理生化的改变,那么应该在LC01,LC0附近。但是最近看了一些生态毒理学的文章,写的亚致死浓度都是在LC10-LC30这个区间的浓度,这应该怎么理解?这不是已经致死一部分了吗?
土井挞克树
亚致死浓度是指在LC10-LC30这个区间的浓度,这个区间的浓度不会直接致死,但是存在累积效应的时候会致死一部分。
sswei
亚致死浓度定义为不足以使受试生物死亡,如果积累起来就可以引起死亡的污染物浓度。
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 较为简单的定义是指引起一群受试对象50%个体死亡所需的剂量。精确的定义指统计学上获得的,预计引起动物半数死亡的单一剂量。LD50的单位为mg/kg体重,LD50的数值越小,表示毒物的毒性越强;反之,LD50数值越大,毒物的毒性越低。与LD50概念相同的剂量单位还有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半数抑制浓度或半数失能浓度(IC50)。LC50 是指能引起一群受试对象50%个体死亡所需的浓度。IC50是指一种毒物能将某种酶活力抑制50%所需的浓度。毒理学最早用于评价急性毒性的指标就是死亡,因为死亡是各种化学物共同的、最严重的效应,它易于观察,不需特殊的检测设备。长期以来,急性致死毒性是比较、衡量毒性大小的公认方法。在毒理学试验中,所需的实验动物数量是根据LD50不同的测定方法决定的。因为LD50并不是实验测得的某一剂量,而是根据不同剂量组而求得的数据。
LD50在毒理中是最常用于表示化学物毒性分级的指标。因为剂量—反应关系的“S”型曲线在中段趋于直线,直线中点为50%,故LD50值最具有代表性。LD50值可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动物种属和品系、性别、接触途径等,因此,表示LD50时,应注明动物种系和接触途径。雌雄动物应分别计算,并应有95%可信限。如受试物在液体中时,以半数致死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表示,单位为mg/L。LC50也用于表示空气中化学物的浓度,以mg/m3为表示单位。
2、绝对致死剂量(absolute lethal dose,LD100):指某实验总体中引起一组受试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实验总体中一组受试动物的数量视不同实验设计而定,少则10个,多则50~100个以上。
3、最小致死剂量(minimal lethal dose,MLD或MLC或LD01):指某实验总体的一组受试动物中仅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其低一档的剂量即不再引起动物死亡。
4、最大耐受剂量(maximal tolerance dose,MTD或LD0或LC0):指某实验总体的一组受试动物中不引起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
5、亚致死剂量 比最小致死剂量低一档的剂量,即不再引起动物死亡。
loveliufudan
亚致死浓度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述,但是一般来说,它是指不足以使受试生物死亡,但是能够引起可观察的生物学效应的污染物浓度。这些生物学效应可能包括行为、生理、生化和组织等方面的改变。亚致死浓度通常小于最小致死浓度(即LC01),也就是化学物质引起个别生物出现死亡的最小剂量,但是大于最大耐受浓度(即LD0),也就是全组染毒或给药的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因此,亚致死浓度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值或范围,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取决于不同的生物物种、暴露时间、暴露途径、污染物种类等因素。你提到的LC10-LC30可能是一些文献中使用的一个经验值或参考值,它表示在这个浓度范围内,有10%-30%的生物出现死亡,而剩余的70%-90%的生物可能会出现亚致死效应。但是这个值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条件和目标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