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请教细菌培养是否污染?

        相关实验:细菌培养实验

        user-title

        liangliang51977

        最近一直在做远缘链球菌体外逐步诱导耐氟,培养基为BHI及BHI Agar,复苏的野生菌株革兰染色观察形态大小一致,圆形或卵圆形的单个或两、三个排列呈链状,但随着传代,以及培养基中氟化钠药物浓度的梯度递增,发现球菌中出现杆状细菌,请教:
        1 氟化钠药物的作用使菌体形态发生改变?
        2 操作过程中发生污染?
        3 实验室若干年前保存的菌种就是污染的?
        4 复苏时做了生化实验,甘露醇、山梨醇、水解精氨酸对照、七叶苷为阳性,棉子糖为阴性,蜜二糖为阴性,基本符合远缘链球菌生化指标。请问是否需要进行16S rRNA进一步鉴定?
        希望战友们多多指教,谢谢。
        图片描述

        wx-share
        分享

        3 个回答

        user-title

        鱼小

        有帮助

        我的判断是:
        1、没有染菌。
        2、同一条链上大小不一很正常,我很多实验都是这样。这个和菌种、生长时间等都有关的。
        3、那些非常小的应该是刚分裂出来的。
        4、枯草杆菌一般都不是成链状的,不过我有几次摇瓶出来染色后也成链状。
        5、真的感觉没有染菌,可以做做16s rna鉴定!

        user-title

        vshadow

        有帮助

        个人也觉得没有污染,菌体大小不一是因为生长期的不同,新分裂出来的外型当然是小而园。
        关於用16S rRNA检测是否污染,依个人的经验是比较难作为杂菌污染与否的依据。因为在PCR增值的过程,或许有可能出问题,再者PCR後,若杂菌占的比例比较少,之後的DNA定序也难以分辨出来是否有所差异。
        所以,建议楼主以传统的方法,即划平版,挑出单一菌落,如此就可确保菌的单一性。

        当然也可顺便比较原菌液和单一菌落所增殖的菌液的染色结果有无差异。

        user-title

        xieyuong

        有帮助

        依我看,有没有污染就不清楚,观察你的染色结果表明是同一种菌,
        可能是你染色时取的细菌正处于分裂,所以会出现长短不一.
        鉴定也不一定测DNA,用API鉴定不简单多了.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