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噬菌体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者螺旋体等微生物病毒的总称,在电子显微镜下有三种形态:蝌蚪形、丝形、微球形,因部分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故称为噬菌体。跟别的病毒一样,噬菌体只是一团由蛋白质外壳包裹的遗传物质,大部分噬菌体还长有“尾巴”,用来将遗传物质注入宿主体内。更狠的是,噬菌体颗粒感染一个细菌细胞后可迅速生成几百个子代噬菌体颗粒,每个子代颗粒又可感染细菌细胞,再生成几百个子代噬菌体颗粒。当把细 ...
细胞自噬是从单细胞酵母细胞到复杂多细胞生物的所有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细胞内降解代谢途径。自噬对细胞应对营养缺乏等多种应激条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多种疾病如神经退行性疾病、衰老、肿瘤和炎症等密切相关。细胞自噬的分子过程受到多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调控。蛋白质赖氨酸乙酰化修饰已经被广泛发现可以动态、有效的调控自噬的活性。此外,蛋白质赖氨酸乙酰化修饰在自噬以外的其他生物学过程中也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不同于蛋白质赖氨酸乙酰化修饰(乙酰基团共价连接到赖氨酸侧链氨基),蛋白质 N-端乙酰化修饰是指乙酰基团共价连接到蛋白质第一个氨基酸主链氨基。已有研究对蛋白质 N-端乙酰化修饰的功能和分子机制的探索相对较为薄弱。2021 年 11 月 16 日,四川大学卢克锋研究员团队联合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重李绘绘副研究员团队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戴伦治教授团队在在《Cell Reports》杂志在线发表题为 Function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of N-terminal acetylation in autophagy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 B 型蛋白质 N-端乙酰化修饰特异对自噬途径的
DNA 双链断裂可由外在因素(电离辐射和活性氧等)或内在因素(DNA 复制错误和 V(D)J 重组等)造成,从而激发 DNA 损伤应答,包括 DNA 修复、细胞周期调控、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等。DNA 损伤应答由 PIKK(phosphoinositide-3-kinase-related kinase)家族蛋白激酶催化下游蛋白的磷酸化而启动,包括 DNA-PK(DNA 依赖性蛋白激酶)、ATM(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ed)和 ATR(ATM-Related and Rad3-Related)三种激酶。其中,DNA-PK 是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通路中的关键蛋白激酶,由 DNA-PKcs(DNA-PK 催化亚基)、Ku70/80 和 DNA 末端组成,其全酶装配会进一步招募 NHEJ 相关的连接酶和修复蛋白,包括 DNA 连接酶 IV、XRCC4(X-ray cross complementing protein 4)、XLF(XRCC4-like factor)和 Artemis 等。由于激酶结构
胃癌(GC)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全球恶性肿瘤第 4 位,病死率居全球恶性肿瘤第 2 位。这种癌症预后差,治疗选择也相当有限。我国是真正的「胃癌大国」。尽管早期诊断技术、手术、放化疗以及免疫治疗技术的进步,但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因此,普及胃癌早筛技术、探索胃癌演进的分子机理,为寻找新的胃癌分子靶点和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价值。mRNA 修饰被认为在基因表达转录后调控过程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表明 mRNA 上存在着广泛的化学修饰,如 m6A、m5C、m1Am、ac4C 等。其中, 2018 年 Arango D 等人首次报道了 mRNA 上存在 ac4C,也就是乙酰化修饰方式,功能上它可促进 mRNA 翻译上调 mRNA 稳定性。但目前在癌症领域尚未见 mRNA 乙酰化修饰的相关报道。2021 年 5 月 3 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李汛教授课题组在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杂志上在线发表 NAT10 promotes gastric cancer metastasis via N4-acetylated C
在骆驼科动物外周血液中存在一种天然缺失轻链的抗体,该抗体只包含一个重链可变区(VHH)和两个常规的 CH2 与 CH3 区,不像人工改造的单链抗体片段 (scFv) 那样容易相互沾粘,甚至聚集成块。单独克隆并表达出来的 VHH 结构具有与原重链抗体相当的结构稳定性以及与抗原的结合活性,是目前已知的可结合目标抗原的最小单位。VHH 晶体为 2.5nm,长 4nm,分子量只有 15KDa,由于其尺寸处于纳米级别,也被称作纳米抗体(Nanob ...
WB 实验常常让人头疼,不是没结果就是趋势不对,即使做了很多优化调整,结果却仍不尽人意。这是因为我们的关注点往往是 WB 步骤有没有出错,而从来没有部署过 WB 的全局。其实做 WB 前,我们需要做一次 WB 设计!没错,临床试验需要设计,WB 也需要设计,只有把整体的实验设想进行合理地规划才能获得最佳的实验结果。那如何做 WB 设计呢? 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知己知彼! 一、了解你的目标蛋白我们首先需要收集目标蛋白以下信息:1. 目标蛋白的名字2. 目标蛋白在哪些组织中表达,是否具有特异性3. 目标蛋白的分子量4. 目标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位置及表达量5. 是否有相应的抗体如何获取这些信息呢?除查询文献外我们可以借助生物信息学方法及一些产品信息获取相关信息。例如使用 Uniport,维基百科,NCBI,ExPASy 等进行查询。还可以通过相应抗体产品提供的信息进行查询。了解了目标蛋白以上内容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做 WB 设计啦! 二、WB 方案设计1. 首先明确实验目的,为什么要做这个 WB 实验?要验证哪些问题?例如:是想验证目标蛋白的表达情况?还是要验证目标蛋白在细胞几个不同组分中表达
「救命!做 WB 蛋白样品提取时,样品加入裂解液,离心后发现管里有很多的胶状物,非常粘稠,有点像鼻涕!多加裂解液稀释一下仍然没有效果,蛋白浓度还变得很低。不死心的我把它戳出来玩了一会,戳戳戳仍然是一大团,这粘稠物是什么?对我的后续实验会有什么影响?」当你看到这团粘稠的「鼻涕」,就意味着你即将经历下面五个难题的考验: 1. 样品吸液困难堵塞移液器:离心后吸上清液的时候胶状物会堵塞移液器头,移液后上清液所剩无几。无法分离上清液:样品太过粘稠,移液吸取时会整体带出,无法分离上清液。 2. 定量困难无法测定及定量:样品粘稠无法成为均一液体,导致蛋白定量 OD 值 out,无法进行定量测定。 3. 样品很难进入胶孔上样困难:尽管加了 loading 进行煮样,上样样品仍然特别粘稠,很难加入到胶孔。 4. 样品很难跑出孔发生拖带电泳结果不佳:SDS-PAGE 时粘稠样品会卡在点样孔里,条带不成直线,有很严重拖尾,条带不集中。 5. 粘稠的样品通常无法获得好结果蛋白丢失:粘稠物包裹蛋白导致无法释放,样品很难跑出理想的结果,有时甚至是完全没有条带。令人反感的粘稠「鼻涕」是怎么形成的?问题出在细胞裂解过
实验室中时常听到这样的困惑,「明明通过免疫荧光(IF)能看到目的蛋白表达在细胞核膜上的表达,但为什么不论用总蛋白还是核蛋白进行 WB 检测,都无法检测到目的蛋白?」 类似这样的问题,你是否也深有感触?实际操作过程中,是否遇到过免疫荧光有结果而蛋白印迹却没条带的情况?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又该如何处理? 一、IF & WB免疫荧光(IF)和免疫印迹(WB)都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对目的蛋白质进行检测。IF 采用抗体和荧光检测固定细胞或组织中目的蛋白的定位、相对表达和激活状态;而 WB 则通过分析条带位置和着色条带深度来获取目的蛋白质在细胞或组织中表达情况的信息。IF 的数据评估依赖于视觉判断,其结果的解释具有主观性[1]。因此,通常情况下,IF 实验更适合对目的蛋白分布范围、空间相互关系进行评价;而 WB 实验常用于对目的蛋白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2]。二、可能的原因IF 实验是原位检测技术,而 WB 实验则需要先将靶蛋白提取出来再进行检测。IF 实验能检测到目的蛋白,而在 WB 中却没有出现目的条带,其常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目的蛋白表达量过低,无法达到 WB 检测下限;
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病毒的总称,在电子显微镜下有三种形态:蝌蚪形、微球形和丝形,因部分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故称为噬菌体。跟别的病毒一样,噬菌体只是一团由蛋白质外壳包裹的遗传物质,大部分噬菌体还长有“尾巴”,用来将遗传物质注入宿主体内。噬菌体颗粒感染一个细菌细胞后可迅速生成几百个子代噬菌体颗粒,每个子代颗粒又可感染细菌细胞,再生成几百个子代噬菌体颗粒。当把细菌涂布在培养基上长成一层菌苔时,一 ...
2019 年 10 月 8 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诺华的 Beovu®(brolucizumab)注射剂用于治疗 wet-AMD,这是 FDA 批准的首个兔源单抗药物。Beovu(brolucizumab)的本质是一种人源化单链抗体片段(scFv),是目前达到开发阶段的临床上最先进的人源化单链抗体片段。单链抗体片段体积小、组织渗透性强、可从全身循环里快速清除及其药物释放特性,其在药物开发中备受追捧。单克隆抗体技术 ...
抗体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效应分子,其结构多样,可特异识别抗原,并且自身之间可相互识别。抗体在现代医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地应用于实验室研究、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抗体技术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代: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第二代:嵌合抗体和人源化改造单克隆抗体技术;第三代:全人重组抗体技术;第四代:天然全人重组抗体技术。过去由于均质性的全人重组抗体通过传统的制备方法很难大量获得,限制了抗体的大规模临床应用。而 90 年代 ...
纳米抗体 (nanobody,Nb), 即重链单域抗体 VHH(variable domain of heavy chain of heavy-chain antibody) ,该类抗体只包含一个重链可变区 (VHH) 和 CH2,CH3 区,相比于其他抗体,轻链天然缺失。纳米抗体晶体直径 2.5nm,长 4nm,是自然存在的可以和抗原结合的最小片段。纳米抗体类型纳米抗体和传统抗体的优劣对比性能传统抗体纳米抗体抗体表达表达时易形成包涵体,互相沾粘聚集沉淀。表达量高,表 ...
科研打工人既紧张又期待的影响因子,刚刚公布了!科睿唯安 Clarivate 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 JCR )刚刚公布了 2021 最新的期刊影响因子 IF。图片来源:Clarivate 官网 一、顶刊马太效应显著牛刊就是牛,IF 普遍大好,侧面印证出学界发展的欣欣向荣。神刊《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去年达成一项纪录:人类历史上首个 IF 超 500 的学术期刊。今年的 IF 却大大下跌,几乎是腰斩。不过仍然以 286.13 继续稳坐第一。图片来源:Wiley 官网值得一提的是,这本「神刊」一直坚定地走开放获取和免费获取路线,所有文章免费提供给作者和读者。这种开放获取的姿态,有必要大大赞一下。四大医学期刊的 IF 今年势头很猛,LANCET 以 202.731 分冲到第二,与神刊 CA 只有 80 多分的差距,足足上涨了 123 分。四大医学期刊中三本破百,要知道去年影响因子破百的期刊只有 CA 一家。三大刊 CNS 的 IF 是稳中有升,比起四大医学期刊来说涨幅略小。继去年进入四字头后,
免疫细胞可识别并杀伤有害的靶细胞(如突发性肿瘤细胞),是人体宿主防御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 (ADCC) 和 T 细胞杀伤是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两种机制,其中的每个过程都涉及刺激免疫细胞亚群(例如,自然杀伤 (NK) 细胞或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 (CTL)),使它们主动裂解靶细胞。近期,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期刊发表研究成果。他们发现了靶向TP53突变的新抗原,筛选出一种抗体片段(H2-scF ...
过去几年中,成功使用免疫疗法帮助抗击癌症的范围迅速扩大,许多疗法现已获批用于临床。其中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的引入在该领域处于领头地位。CAR构建体旨在与肿瘤细胞上存在的特异性表面表位或抗原相互作用,一旦接近就能使T细胞杀死肿瘤细胞,同时不伤害健康细胞。当肿瘤细胞上的特定抗原可被识别时,CAR-T细胞就会显示出靶向作用,并且由于其来自于患者自身(称为自体疗法),因此没有排斥反应。CD19靶向CAR-T细胞疗法 ...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疗法。目前已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重大成功,但也存在严重的可能致命的副作用,例如细胞因子风暴CRS和神经毒性。同时,CAR-T疗法目前对实体瘤治疗效果非常有限,且肿瘤相关抗原在很多重要且关键的正常组织都有表达,这也增加了“On target off tumor”的毒性。针对CAR-T疗法的局限性,研究人员采取了许多策略试图克服这些局限性,例如增强T细胞的扩增和降低T细胞的耗竭、 ...
当科研小白踏上了科研的征途,脚下的道路都是用文献铺就的,多读好文献,有助于缩短你的科研道路。但是刚入行的小白们往往像个无头苍蝇一样,连去哪里搜文献都不知道,好一点的知道个 PubMed,但只会在检索框里输入一个单词或者词组,再去检索结果里大海捞针一样找文献,浪费时间,效率极低!这里教你如何使用「布尔逻辑运算」在 PubMed 进行文献检索,让你快速锁定目标文献!利用布尔逻辑运算符(「与、或、非」)连接各个检索词,构成一个检索式。 一、逻辑「与」用于交叉概念或限定关系的组配,能够缩小检索范围,有助于提高检索的专指度和查准率。逻辑运算符:「AND」、「」。逻辑表达式:「A AND B」或者「A * B」。检索语义:被检索的文献记录中必须同时含 A 和 B 两个概念。举例:如果想检索「针灸治疗近视」相关的文献,可以输入检索式:「针灸 AND 近视」或「针灸 _近视」。 二、逻辑「或」是用于并列概念的一组组配,其作用是扩大检索范围,提高查全率。逻辑运算符:「OR」、「+」。逻辑表达式:「A OR B」或者「A + B」。检索语义:文献中含有概念之一或同时包含两个概念就会被检出。举例
众所周知,不论是综述的撰写,还是文章标书的研究背景,都需要大量的文献支持。因此,如何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尽量全面并且精炼的检索到所需文献,是困扰好多小可爱们的究极难题。然鹅,每当有了一个 topic 后,老板和师姐只会告诉你,去搜一搜相关文献,并不会讲如何更有效率的完成这样一件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困难的事情。于是,笔者带着之前的小本本,系统总结了一些关于 PubMed 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一、重新认识 PubMed1. 检索条件:新版的 Pubmed 界面真的是非常不友好,我们先点击「Advanced」进入高级检索界面,点击并查看下拉栏,会出现一堆眼花缭乱的英文。来源:网页截图其中,我们常用的检索条件主要包括:「自由词、规范主题词(MeSH)、文献作者、期刊名称、文献出版年代、文献类型、文献语种、物质名称」 这几类。来源:网页截图2. 自由词与规范主题词:1)自由词检索,即是输入与检索信息相关的任意词(组),检索的结果为文献题名内和摘要内包含输入单词的文献。2)而规范主题词检索则是规范化的检索语言,它对文献中出现同一概念词汇的书写形式具有严格的规范控制。Pu
Meta 分析因为入门容易,不需要基础实验即可发表文章,已成许多临床科研人员发表 SCI 的首选。笔者周围 10 个人中就有 5、6 个人都在学 Meta。然而,随着学习 Meta 的人也越来越多,Meta 分析的投稿难度也在不断增加。研究一下近期期刊发表情况,可以发现发表文章增幅远远小于 Meta 的产出。因此,投稿压力也是很多学 Meta 人最令人头疼的事。笔者,今天就整理汇总了一些对 Meta 较友好的期刊,希望帮助大家解决燃眉之急。图 1:每年发表的 Meta 分析的文章数(数据来源于 PubMed)笔者,在 Greenpubmed 中对数据进行筛选。发现截止到 5 月 9 日,2020 年已经发表了超过 8 千篇 Meta 分析文章。笔者以 3 分为界,选取了发表超过 20 篇 3 分以上的 Meta 期刊,筛选出来将近 30 本期刊。其中,已发表超过 50 篇的期刊有 Sci Rep (IF=4.011) 73 篇,Int J Surg(IF=3.158)62 篇,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IF=7.755) 56 篇,J Clin Med(I
如果说医院的墙听了太多的祈祷,那么自习室头顶的灯则见证了我在 Meta 写作过程中的一次次失败重启,寝室的台灯也曾陪我悲泣到天明。虽然有些夸张,但第一篇 Meta 从选题到写作的确是一把辛酸泪,现对个人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复盘,希望能给新手村的同学们带来一点点帮助,也请大神们多批评指正。下面我将从选题、文献检索和筛选、数据提取、选刊和写作分别进行阐述。图片来源:笔者自己做的 一、选题我的第一篇 Meta 选题历经坎坷,因为是新手加上临床经验又不够,中间换了几次方向,换方向的主要原因是:① 最近 2 年有已经发表或者更新的 Meta,不能保证选相同的题目和前人的工作有什么不同,即没有创新性;② 一个相对来说不是很新的方向,符合要求的相关原始研究较少;③ 文章数据不能提取。以上原因导致我在选题阅读文献的海洋中一遍遍遨游,甚至多次往回游。针对选题困难症的解决办法包括但不限于:第一, 除了临床上发现的问题,还可以从文献中获得。除了看相关指南和综述,还可以关注相关研究方向的团队最新发表的文章,他们发表的文章多是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动态,留意他们发表的文章,并在其中寻找选题。第二,尝试从多个角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