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对于白血病的治疗已有了很大的突破,积极的化疗,放疗,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等联合治疗手段,可使半数以上患者生存延长,少数还不能得到临床痊愈。但是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临床病情达到完全缓解后体内仍可有微量的白血病细胞残留,一般为108~109或更少,凭借血片或骨髓片细胞形态学方法无法检测到.这种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后体内残留微量白血病的状态称为残留白血病.残留白血病与明显白血病没有明确界限,只是白血病细胞数量不同 ...
脱落细胞学分级标准(巴氏分级国际标准) Ⅰ级:未发现异型细胞。 Ⅱ级:细胞有异型性,但无恶性证据。 Ⅲ级:具有可疑的恶性细胞,但不能确定。 Ⅳ级:具有较明显的恶性细胞。 Ⅴ级:具有肯定的恶性细胞。 注: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减少疏漏,在Ⅱ级与Ⅲ级间增加一档Ⅱ~Ⅲ级,标准是涂片内有非典型细胞或异常细胞,且出现频率在10%以上。 按巴氏分级标准 Ⅰ级:细胞少, 无不典型。 Ⅰ~Ⅱ级:有细胞, 属非肿瘤的良性病理情况。 Ⅱ级:细胞不典型, 但结构良好。 Ⅲ级:有可疑恶性细胞(细胞很不典型, 但不能确诊为癌)。 ...
凝血过程通常分为:①内源性凝血途径;②外源性凝血途径;③共同凝血途径(图3-2)。现已日益清楚,所谓内源性或外源性凝血并非绝对独立的,而是互有联系,这就是进一步说明凝血机制的复杂性。在生量条件下,凝血因子一般处于无活性的状态;当这些凝血因子被激活后,就了生了至今仍公认为的“瀑布学说“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1.内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从因子Ⅶ激活,到Ⅳa-PF3Ca2+复合物形成后激活因子X的过程。当血管壁发生损伤,内皮下 ...
红细胞膜缺陷的检验包括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自身溶血试验及其纠正试验、酸化甘油溶血试验、蔗糖溶血试验、酸化血清溶血试验、红细胞膜蛋白电泳分析。 1.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1)原理:检测红细胞对不同浓度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当水渗透其内部达一定程度时,红细胞发生膨胀破裂。根据不同浓度的低渗盐溶液中红细胞溶血的情况,通过红细胞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反映其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性。比值愈小,红细胞抵抗力愈小,渗透脆性 ...
1.参考值 胆红素定性:阴性 尿胆原定性:阴性或弱阳性(1:20稀释后阴性) 定量: 男:0.30~3.55 μmol/L(微摩尔/升) 女:0.00~2.64 μmol/L(微摩尔/升) 儿童:0.13~2.30 μmol/L(微摩尔/升) 2.临床意义:利用尿胆红素、尿胆原和血胆红素等检查可协助鉴别黄疸病因: (1)溶血性黄疸:当体内有大量红细胞破坏时未结合胆红素增加,使血中含量增高,由于未结合胆红素不能通过肾,故尿胆红素试验阴性。未结合红素增加,导致肝细胞代偿性产生更多的结合 ...
血细胞分析仪的普及使得目前血细胞分析水平大大提高,它较传统的显微镜计数分类更加准确、快捷、方便,但目前较为普及的电阻抗法仪器仍存在某些局限性,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受到一些异常因素的干扰,我们总结了日常工作中常见的异常因素干扰现象及其处理对策。 1 有核红细胞对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影响 典型常用的血细胞分析仪不能完全区分有核红细胞,当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白细胞计数会出现严重干扰,表现为白细胞总数假性增高,具体会反映在白细 ...
双相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合并巨幼细胞性贫血。由于缺铁贫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而巨幼贫为大细胞性贫血,当二者同时存在时红细胞MCV可正常,但巨幼贫常同时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巨幼贫可因缺乏叶酸或/和维生素B12引起。缺铁合并叶酸缺乏时:先补充叶酸,数日后补充铁剂,因为铁剂对胃肠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贫血患者常有胃肠功能紊乱,先口服叶酸有利于改善胃肠功能。 缺铁合并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时:先补充维生素B12,如果先补充 ...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 胡晓波 数十年来,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先后推荐了血红蛋白测定(J Clin Pathol,1996年),血细胞压积(J Clin Pathol,1980年)和红细胞、白细胞计数(Clin Lab Haematol,1994年)的参考方法。由于种种原因,血小板计数的参考方法直到2001年才正式公布,成为传统CBC计数 校准、确定血液分析仪校准品靶值的可靠依据(Am J Clin Pathol,2001年)。现将ICSH有关血小板计数的 ...
近年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因其快速、准确、可靠等优良的性能特点被广大的实验室人员所接受,在临床实验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只有进行全面正确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血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包括三个方面: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和分析后质量控制,这三者紧密相连缺一不可。1 分析前质量控制1.1 首先做好操作人员上岗前的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校准、使用、维护和保养,提高专业技术的员的素质,这是获得准确结果的关键。1.2 全自 ...
作者单位:解放军252医院检验科,河北保定071000 血液分析仪提示异常进行血涂片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贫血诊断主要参考血红蛋白(HGB)和红细胞比积(HCT),对各种贫血的鉴别检验|地带网需借助于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测定(RDW)结合血涂片检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体验到:涂片的意义所在:(1)缺铁性贫血M ...
【摘要】 目的 比较动脉、静脉和末梢血血常规的检测结果,并探讨静脉采血后放置不同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为血常规标准化操作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方法 选取健康志愿者40名,每人采取动脉、静脉和末梢血各1份,采用Back-man-Counter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血常规,然后将标本分别于室温放置5min、20min、30min、1h、12h和24h后重新测定,检测结果采用t检验分析。 结果 动脉和静脉血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与末梢血结 ...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机体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减少甚至耗尽时所发生的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多发生于幼儿、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慢性失血及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者。(一)血象 1.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以后者的减少更为严重。贫血轻微时红细胞形态变化不大。重者则呈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MCV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是一种胞内水解酶。测定其活性对于某些血液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疗效观察有重要价值。目前国内推荐的改良Gomori钙钴法(简称改良法),其孵育时间长达4 h,试剂配制繁琐,我们将生物化学中有关磷酸基受体缓冲液的原理应用于NAP染色,即在改良法的基础上,以2-氨基-2-甲基-1-丙醇(AMP)为缓冲体系,建立一种简便快速染色法(简称快速法),孵育时间只需15 min,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主要试剂:(1)固定 ...
红细胞:每高倍视野见到 3 个以上的红细胞为异常现象。红细胞可提示肾脏和系统性的多种疾病,包括肾外伤,也可见于剧烈运动后。红细胞可见于外伤性的导尿后、结石的通过、或月经的污染。血尿可见于肾孟肾炎、肾结石、肾肿瘤和泌尿道的其他恶变、也可见于出血性疾病. 白细胞:肾移植病人的尿沉渣中见到大量的单个核细胞可提示早期组织排斥现象。 上皮细胞:大量的肾上皮细胞可提示活动性的肾小管变性。这些细胞常见于急性坏死和肾乳头炎坏死期病人尿沉渣中。鳞 ...
精子活力检测:以下是WHO推荐的一种简单的分级方法。 操作 取10μl 标本涂片,连续观察至少5 个视野,对200 个精子进行分级,首先计数a 级和b 级精子,随后在同一视野内计数c 级和d 级精子。 结果判断 根据下述标准把精子活力分为a 、b 、c 、d 四级。 a 级:快速前向运动:37 摄氏度时速度=25μ m/s ,或20 摄氏度:速度=20μm/S ( 25μm 大约相当于精子5个头部的长度,或半个尾部的长度)。b 级:慢速或呆滞的前向运动。c 级:非前向运动(
红细胞酶缺陷为遗传性溶血的三大原因之一。已知至少有19种酶缺陷可引起溶血性贫血。红细胞酶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除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较多见,丙酮酸激酶(PK)亦可见外,余均少见。红细胞能量来源主要是通过糖代谢生成ATP。红细胞糖代谢主要有无氧糖酵解途径(EMP)和己糖单磷酸旁路(HMP)两种。前者有13种酶参与,已知其中有10种酶缺陷可以引起溶血性贫血(如 HK,GPI,PFK,ALD,TPI,PGK,DPGM ...
尿蛋白是尿液通过酸化加热后混浊而检出的。 正当尿蛋白的组成主要包括有:血浆蛋白,从肾小球滤过,经肾小管重吸收而排出;肾组织蛋白,由肾小管细胞分泌或因肾小球细胞损伤渗出;尿路分泌的蛋白质,由膀胱、前列腺或尿道等分泌或因尿路组织损伤或炎症而渗出。两者各约占50%。血浆蛋白以白蛋白为主,其余为小分子量蛋白,如免疫球蛋白、IgG、IgA、免疫球蛋白к和λ轻链等;肾组织蛋白主要是Tamm-Horsfall蛋白。尿蛋白组成很大程度受 ...
作者单位:晋城市人民医院,山西晋城048000血常规检验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也可提供许多重要信息,是临床医学检验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内容之一。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血液细胞分析仪已成为血常规分析的重要手段,无论是镜检,还是使用血液分析仪,要获得血常规检验的稳定、准确的实验室检验要充分考虑影响血常规检验中的影响因素,并严格加以质量控制。 1 标本的采集 为了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
摘要 检查尿沉渣中管型的数量与种类,对判定肾损害有重要价值。我们对管型形成机理、分类、检查技术、正常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等进行综述。采用标准方法,标准单位报告(以国际单位制L(升或微升)为单位)使用多种显微镜、自动分析法或不同鉴别染色技术有助对管型的识别与鉴定从而对肾小球、肾小管、间质不同部位损害的确定、鉴别及病程中动态观察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管型 尿沉渣 肾损害 一、形成 管型(casts)为运曲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蛋白聚集体,由于常成 ...
尿沉渣分析(或称尿有形成分分析、或进一步称为尿颗粒计数)是尿液分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临床上对肾脏疾病、泌尿道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等,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作用,曾被美国著名的Dahelen Free称为“体外的肾活检”。目前,国内实验室虽已认识到它的作用,但因设备和人员素质等的不同,各实验室要求及检查方法有极大差异,以下就此做些比较: 1、 传统的离心法:收到的尿标本不讲究留尿方式(晨尿、二次晨尿、随意尿、导尿……),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