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新鲜全血缺乏公认的标准,主要根据输血的目的不同,新鲜全血的含义也不同。如果输血的目的是纠正血液运氧能力不足和补充血容量,可用保存期内任何一天的红细胞及血容量扩充剂就能满足;如果输血的目的是为了补充血小板和粒细胞,则8~12小时之内的离体血才算新鲜,但所含血小板和粒细胞不纯不浓,达不到治疗作用。 为什么不提倡输新鲜血? 1.新鲜血各种成分抗原性强,易引起输血反应。 2.有大量存活淋巴细胞,增加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危险。 3.梅毒螺旋体在体外4摄氏度可生存3天,因而3天内的血液尚有传染梅毒的可能,超过3天的血反而安全。 4.如输血目的是补充血小板、粒细胞,12小时以内的血||才算新鲜,但所含血小板、粒细胞不纯、不浓,达不到治疗量效果。因而,输新鲜血弊大利小,不主张输用。 众多学者认为,输新鲜血(4天内)因其含有大量存活淋巴细胞,增加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危险。日本31例移植物抗宿主病病人中29例(94)使用了新鲜血,惯用新鲜血,可能是日本高发病率的促发因素之一。而输3天以内的血,还有传染梅毒的可能,因为梅毒螺旋体在体外4℃可生存48~72小时
输血是临床治疗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输血有风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医疗事故问题,随着艾滋病的蔓延,输血风险现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合理用血、控制输血风险是临床医生不可忽视的问题,下面就临床医生经常遇到的问题和个人的看法归属如下: 1.临床合理、科学用血输血治病救人,并非百益而无害,只是一种矛盾的沿化过程。其一异体输血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凡来自异体的非己物质,并能引起免疫应答的均可视为抗原物质。大量的异体输血,实际 ...
输血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补充人体的血容量。人体正常的血容量是保证有效血液循环的前提,没有足够的血容量,就不能保证心搏出(血)量,不能保证血压,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危及到生命,所以在抢救失血病人或者病人在手术中失血时,首当其冲的要补充血容量。 虽然输血可以迅速补充人体所失去的血容量,包括红细胞、血浆等,但输血也存在着很多的弊端。首先,血液采自人体,资源是有限的;其次,输血会出现输血反应,会抑制免疫功能;再次,输血有感染乙肝、艾滋病等 ...
在临床输血中,影响交叉配血的因素很多,其中肝素抗凝剂的影响是常见因素之一。我曾经遇到过妇科DIC高凝期抗凝治疗、内科血栓性疾病肝素抗凝治疗合并消化道出血的几例病人,当用凝聚胺法做交叉配血试验时,直接反应管离心后不显示凝集,试验无效,间接反应管呈现凝集,有效。向临床询问病人的情况得知,均系用肝素进行抗凝治疗后采集的血标本。遂进一步进行直接反应测定试验,在加入凝聚胺试剂时多加3~4滴,离心后红细胞呈现凝集,试验有效, ...
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尚 红 到2009年10月底为止,我国已报告HIV(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近32万,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发现感染者,据估计目前存活HIV感染者和病人约74万。艾滋病在我国正处于快速增长期,传播途径从以吸毒为主转变为以性传播为主,性传播占比已超过50%,这意味着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速度在加快。 值得关注的是,男男同性恋人群的HIV感染率正 ...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研究员 李金明 随着我国在国际社会影响力的与日俱增,在中国举行的各种大型活动不断增多,人员流动日渐频繁,血液安全的宣传力度也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为此,健康报社近日邀请行政管理、临床检验、疾病预防、法律等相关领域专家,对临床输血安全问题进行了研讨。 作为采供血机构,其质量目标无疑是要百分之百保证血液安全。但自从有了输血后,血液安全始终面临挑战。这是因为: 一、新的可经输血传播的病原体的不断出现。二、现有检测方法有局 ...
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申子瑜 要保证血液安全需要有四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无偿献血,第二道是献血员问询,第三道是实验室检测,第四道是临床用血。 我国无偿献血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全国无偿献血率已达到99%以上。目前血站的血能否用于临床输血,主要依靠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血站实验室检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受测定下限和病毒变异等因素的影响,感染性指标,如肝炎、艾滋病的实验室检测存在一个“窗口期”,也就是有一个无法检测出的时间段。从 ...
1.严格筛选献血者世界各国都规定必须对献血者严格筛查,这包括对献血者的既往医学史、一般体格检查和严格的血液检验。无偿献血是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最好方式。 2 大力提倡成分输血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的方向,是输血现代化的标志之一。输注成分血不仅可以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而且可以减少输血传染疾病的传播和同种免疫的危险。国外发达国家成分输血在98%以上。 3 对血液制品进行病毒灭活对血液制品进行病毒灭活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又一道防线。随着输血 ...
老年人输血应注意少用库存血,宜用近期血为好。这是由于血液储存后血浆的尿素氮、肌酐、钾和乳酸盐含量均会增高,又由于老年人肾功能逐渐减退,血浆中的尿素氮、肌酐、钾浓度会比年轻人相对增高,pH值常下降,输入库血,可使原有代谢紊乱更加严重。如输血后血钾增高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如合并有肝功能减退时,输血后可诱发肝性脑病。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增速,超过造血补偿能力范围时所发生的一种贫血。人骨髓的红细胞生成能力较强,具有产生正常红细胞6-8倍的代偿潜力。如红细胞的寿命缩短,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仍能代偿时,可不出现贫血,称为溶血性疾患。当平均红细胞寿命期短于15-20d时,红细胞破坏加速远远超过骨髓代偿潜在能力,则将出现贫血。 溶血是贫血的原因之一,其中许多溶血的原因与免疫反应无关。血清学检查不能确诊患者是否有溶血性贫血,仅能帮 ...
出生1周内新生儿第一次输血行交叉配血试验时,应采用新生儿的红细胞与母亲的血清。 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开始于妊娠20周。脐带血的血清通常含有少量的胎儿IgM和IgG,但几乎所有新生儿的免疫球蛋白均来源于母亲。婴儿在出生后第1周即可产生IgM,1个月内开始产生IgG,尤其是早产儿的免疫球蛋白的产生将延迟。由于新生儿既有循环母体IgG,又有自己生成IgG和IgM的能力,故在第1次输全血或红细胞时必须做配血试验,在出生的头 ...
作者:罗乾元,向红玉(四川省通江县人民医院检验科,636700;四川省巴中市中心血站,636000) 新鲜冰冻血浆作为一种紧俏药品,在医疗机构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其在包装说明上缺乏内在物质含量书面报告,医疗机构在验收过程中无权对送达的新鲜冰冻血浆内在物质含量进行检测。为了验证质量情况,保证临床使用效果,本人特地从输血科随机抽取100毫升—200毫升的新鲜冰冻血浆共56袋进行称重,利用重量和密度与容量之间的关系, ...
血小板:一、输注前要轻轻摇动血袋使血小板悬起,切忌粗鲁摇动,以防血小板损伤; 二、摇匀时出现云雾状为合格,无云雾状为不合格,疗效差。如有细小凝块可用手指隔袋轻轻捏散; 三、血小板的功能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从血库取来的血小板应尽快输用; 四、用输血器以病人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以便迅速达到一个止血水平; 五、若因故(如病人正在高热)未能及时输用,则应在常温下放置,每隔10分钟左右轻轻摇动血袋(防止血小板聚集),不能放入4摄氏度冰箱暂 ...
一、适应症 (1) 血小板数量减少所至的出血 (2) 血小板功能障碍所至的出血 注意:要求ABO血型相合,一次足量输注. 二.输注血小板的种类 (1)、浓缩血小板 ◆ 制品性质:我国目前规定手工法由200ml全血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为1个单位,容量为:不保存者25——30ml,保存者50——70ml,所含血小板数应≥2.4×1010 ,红细胞混入量≤1.0×109 机采的血小板1个单位(袋)为1个治疗量,所含血小板数≥2.5×1011 个 机采的血小板纯度高,外观半透明,橙黄色,混入 ...
不合理用血严重,加剧血源紧张 输血作为临床上治疗病人的重要手段已有百余年历史,对于不少大出血、贫血或血液病人来说,及时有效输血能提高患者身体抵抗力、伤口康复能力等,甚至挽救性命。为了规范临床用血,上世纪90年代,国家卫生部曾出台《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标准》,对患者用血指征做了详细规定。 “但实际上这项标准由于缺乏有效监督,目前医院临床用血主要还是医生说了算。”血液中心一位人士介绍,他们曾对南京地区几家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情况进行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 邓硕曾 宋海波 刘进 输血科 秦莉 循证输血学的基本概念 循证医学能否用于指导输血,构建循证输血学,回答是肯定的。因为输血与其它治疗过程一样,也需要“临床专业知识与病人情况和最佳研究证据的结合”,以求最大限度提高输血决策的质量,使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和生存转归。把循证医学的基本方法运用到临床输血工作中去,其主要任务涵盖三个方面:①安全用血,如何更好地把握输血指征,减少不良反应和血液传播性疾病;②科学用血,如何提高输 ...
目的:为了解受血者输血前血液感染情况,确保输血安全,探讨其检测的必要性。方法:用紫外乳酸脱氢酶法测ALT;用ELISA法测HBsAg、Anti-HCV、Anti-TP、Anti-HIV。结果:在222例受血者输血前血清中检测出HBsAg阳性率为13.91%、Anti-HcV阳性率为1.35%、Anti-TP阳性率为2.70%、Anti-HIV未检出阳性。结论:检测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标志物,可了解受血者输血前状况,保障临床输 ...
输血常常遇到血型不合引起的免疫或非免疫性输血反应。目前ABO血型配对输血只是保证了大多数情况安全,但人的血型系统远不止ABO这一种,仍有3%的机会发生各种免疫变态反应,例如,具有特殊体质的人可在输血后被别人血中的可溶性抗原引起免疫反应,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血后立刻出现荨麻疹等症状,反应严重可致死。对于因器官移植等原因造成免疫力低下者,别人的血里头的淋巴细胞会破坏患者的免疫系统,一旦发生几乎无法治疗,患者常因全身 ...
邓梅英 阳彦芹 陈宇 黄巧莉 唐玉杰 王锦恒 粟明丽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输血科, 541001) 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相关血液检测的重要性。 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6月的6851名患者在输血前或手术前检测血液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及结果分析。 结果HBsAg阳性率12.14%,抗-HCV阳性率1.33%,抗-HIV阳性率0.38%,梅毒抗体阳性率0.39%。 结论检测输血 ...
目的 探讨输血科在临床输血管理中的作用, 保证安全输血。 方法 统计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临床用血量、用血成分、输血申请单、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和标本接收记录,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 结果 我院输血医疗行为更为规范,临床用血结构更趋合理,全血用量下降,成份输血率上升,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 结论 输血科在临床安全输血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输血科; 临床输血; 作用 随着输血事业的迅速发展, 输血医学已成为一门重要的独立学科。输血科不再是过去简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