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国内以ABO系统不合引起溶血者较常见,其次为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确诊为母子血型不合,即应积极抓紧治疗。新生儿溶血病如能早诊断、早治疗,多数是可以治愈的。据不完全统计,母亲为O型而胎儿为A型的情况最容易产生新生儿溶血病。对于溶血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有如下几个:1)孕妇体内IgG抗A、抗B以及抗AB抗体的浓度。当母体内存在能够破坏胎儿红细胞的IgG类ABO血型抗 ...
随着人们对母子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HDN)认识的日益深入,检验方法的不断完善,HDN绝大多数病例不但在产后能作出明确的诊断,而且Rh系统HDN在产前大都可以作出诊断,ABO系统HDN也可通过检测机体IgG抗A(B)效价的增长情况,来判断HDN发生的可能性。 www.labdd.com 因此,如果能作到产前夫妇血型血清学检查,检查夫妇血型是否相合和孕妇体内是否有IgG抗体,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对于防止HDN的发 ...
(1)全血:用于任何原因引起的血红蛋白和血容量的迅速下降并伴有缺氧症状。血红蛋白
血站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467-2001),按《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规定的检测项目对献血者所捐献血液进行严格的初复检两次检测,只有所有检测项目合格的血液才可以用于临床,以确保医疗用血安全。国家规定的检测项目及合格标准有以下七项: www.labdd.com 1、ABO血型正反定型、Rh血型:正反定型相符,血清中无意外抗体;2、血红蛋白测定:硫酸铜法:男≥1.052,女≥1.050;相当于男≥120g/L,女≥11 ...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不断应用于临床,血液和血制品范围不断扩大。虽然输血技术在不断进步和完善,但是在相关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院,在没有输血科的建制,急诊用血又相对较多的情况下,检验科如何配合临床开展血液和血制品的安全输注,确保医疗用血的需要和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院注重确保用血安全,尽可能科学、合理使用血液。每年用血和血制品数万毫升,没有发生任何责任事故。我们认为确保用血安 ...
1.ABO 血型鉴定的错误例如将 A 型献血员误定为O 型,在与 O 型受血者交叉配血时,受血者的血清与给 血者的红细胞即可出现凝集,从而避免了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2.库存血的差错如将AB 型血贴上了B 型的标签,在与B 型受血者交叉配血时,受血者的血清与给 血者的红细胞就可出现凝集,从而发现这份B 型血为 AB 型。3.发现不规则凝集素例如给含有抗A1 型献血员红细胞配血时,可出现凝集,这种不规则凝集素一般为 冷凝集素。如效价不高,可无大碍,如为免疫性抗体,效价较高,就必须 ...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主要属于血管外溶血.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少见,较轻微,是输入不配合红细胞刺激受血者产生原发性同种免疫的结果。临床特点:如遇原因不明的发热、贫血及黄疸和血红蛋白尿时,可考虑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溶血主要在血管外发生,但也可以发生于血管内,导致血红蛋白尿。血胆红素升高,黄疸常于输血后5~7天出现。此外,有球形红细胞增多,结合球蛋白降低,正铁蛋白阳性,DAT阳性。但即使DAT阴性结果,也不能排 ...
能引起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同种抗体的种类很多。包括ABO系统的抗A、抗B、抗A1;RH系统的全部抗体;MNSs系统和Ke系统的全部抗体;还有FY、JK、U、P1、LE、LU、DI、DO、CO和HI等抗体。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主要属于血管外溶血.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少见,较轻微,是输入不配合红细胞刺激受血者产生原发性同种免疫的结果。开始产生抗体的时间是在输血后至少10天或更长,如几个月。RH血型系统中的D抗原 ...
根据我国献血法规定,无偿献血者必须年满18周岁,且未超过55周岁,男性体重达50公斤以上,女性达45公斤以上。在献血前,献血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晚餐不宜饮酒,应清淡饮食,不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另外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献血者在献血前几天出现感冒、发烧、腹泻等症状,暂不宜献血;女性应避免在例假期间以及前后三天献血。在献完血后,献血者应休息15-20分钟,无异常感觉时方可离开;献血后针眼处要保持干净,三天内不要 ...
1、《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是临床输血管理的重要依据。2、病人输血前应做血型、输血九项(又称输血前查):ALT、HBsAg、HBsA、HBeAg、HBeA、HBA、nti-HCV、nti-HIV、RPR,下同)、血型血清学查。报告单贴在病历上,作为重要的法律依据,以备日后信息反馈及资料核查。3、病人输血应由经治医师根据输血适应症制定用血计划,报科主任批准后,逐项填写好《临床输血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由相关人员交输血 ...
输血是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失血、贫血、低血压、低血容量、低血色素等患者采血的一种重要的医疗措施。正确的输血,常可使生命垂危的患者达到起死回生的作用。但是,错误的输血,也可以夺取患者的生命。采血后装瓶时发生错误、发错血、与输血时张冠李戴等情况均可以造成输血中的血型错误。输入不合格血型的血液,如不及时发现,可以产生过敏性休克或严重的溶血反应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在输血方面医务人员的过失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血型不合的 ...
输血是治病救人的有效手段,但也伴随着传播病毒性疾病艾滋病(HIV)、乙肝(HBV)、丙肝(HCV)等的危险。输血或血液制品都有传播疾病的危险。常见的有: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梅毒、疟疾;EB病毒感染HTV(人类--淋巴细胞病毒)、黑热病、回归热、丝虫病和弓形体病等也可通过输血传播。另外,还有因血液被细菌污染的败血症。输血传播梅毒的潜伏期是多长?输血传播梅毒的潜伏期为4周~45个月,平均为9~10周。感染者常 ...
出于对受血者的保护,有性病、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患者,都不能献血。而出于对献血者的保护,有贫血、白血病、出凝血性疾病以及有眼底疾病的患者,也不能献血。近视眼属于眼的屈光异常,一般来说,轻度近视眼(小于300度)并发症很少,而高度近视者(大于600度),其眼球前后径明显变长,但视膜和脉络膜却不能相应变长,从而导致视膜、脉络膜被拉长并呈弥漫性萎缩,相应血管也变得更加纤细。这样血管对血压的变化非常敏感 ...
作者单位:宁夏自治区血液中心1、病例资料患者,汉族,女,55岁。2002年行髋关节置换术时在某医院输注O型全血800,无输血不良反应。2004年患者需再次手术,申请O型血400以备术中输血。术前行交叉配血,发现盐水法主、次侧均不凝,聚凝胺法主侧凝,次侧不凝。为查明原因,以免发生输血反应,故前往血液中心进行交叉配血。抗A、抗B血清由长春博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抗D由LeLrtriesLtUK提供;抗球蛋白试剂、谱细胞均 ...
将血液或血液的组成部分输给病人,以增加血量,升高血浆蛋白,从而改善循环,改变血液成分,提高血液氧能力和增强抵抗力,这是现代医疗中最常见的一种治疗措施。1输血的历史及进展11输血的历史人类进行输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西方医学史上最先进行输血实的是法国的丹尼斯。1667年6月15日,他把一只羊身上的血输给一个15岁的男孩。输血是用银质管子连接小羊动脉与人体静脉的办法来进行的。由于这种输血方式造成的严重危险,这 ...
新华社柏林电(记者班玮)德国研究人员12月28日宣布,他们查明了与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的致病机理,并找到了预防这种致命输血并发症的方法。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教授安德烈亚斯·格赖纳赫在一份新闻公报中介绍说,他领导的研究小组首次发现人体白血球上一种迄今未知的血型蛋白,并查明了其分子结构。在给病人输血时,如果供血者血液中含有HNS-3特异性抗体,这种抗体往往会与受血者的这种血型蛋白结合,引起白血球变形粘连,阻塞肺部 ...
血浆是从新鲜的全血中分离出来的,里面含有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等成分,在临床上,新鲜的冰冻血浆可用于治疗凝血功能低下的肝病患者等。我们知道,输血需要血型相同或相容。那么输注血浆也有这个要求吗?回答是肯定的。即使少量不同型的血浆,或与受血者不相容的血浆进入身体,也会对受血者造成一定的伤害。这是为什么呢?要想将这个问题解释清楚,我们还得从头说起。20世纪初,奥利维也纳大学的兰德斯特发现了红细胞有凝集现象,随之发现了人类第 ...
与其它血液成份是在低温下保存不同,血小板是在常温下保存的,因此容易造成细菌生长。来自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AArent等人在最近一期《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报道报导了两个病例,患者在输入储存的血小板后死亡,测结果显示血小板制品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ugunensis污染。研究人员报告了他们对美国传染病学会有关专家的调查结果。在399名受调查者中,36%并不知道血小板制品被细菌污染是输血小板治疗最常见的感染危险 ...
关键词血液供应质量控制要避免输血风险,把握好领发血环节十分重要。根据临床上所发生的输血医疗事故来看,大多数原因是由于领发血环节把关不严,现就多年来的经总结如下。1领血前准备工作11领血者应逐项查对填写好有关领血资料,包括血型报告单、受血者四项查报告单、输血同意书及患者有关输血资料。12领血人员资格认定凡非本病区护人员不得代领血;实习医护人员非特殊情况下不能单独领血;第一次领血的医护人员需经教一次后方可领取。2 ...
在交叉配血操作过程中发现,不加抗凝剂吸取红细胞是比较困难。在病人的标本中加入抗凝剂后就比较容易了。这样是否会对结果有什么影响呢?如果可以用,用什么样的比较好呢?最好使用加有抗凝剂的标本,因为不加抗凝剂,血液容易凝固,如果采用机械破坏已经凝固的细胞,可能会由于破坏不完全导致有小凝块,从而干扰结果的判断。1、若不加抗凝剂,血液中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状纤维蛋白收缩的同时,其络的大量血球块亦收缩变小,这就是血液凝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