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干细胞的应用 脂肪组织是人体内含量十分丰富的组织。随着肥胖症患者的增多,人类脂肪开始“富余”,并渐成为累赘。人们一直以为,脂肪仅仅只有储存热量作用,过量储存会导致脂肪肝、血管硬化。殊不知,脂肪还蕴藏有十分稀缺的干细胞资源。Zuk等人将脂肪抽吸术后的脂肪细胞(processed lipoaspirate cell,PLA)收集、消化后进行体外培养研究。经过不同的细胞因子的诱导,PLA能够 ...
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应用 研究表明,骨髓内含有多种干细胞,其中骨髓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又被称为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BMSC)。各国学者对动物来源的BMSC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证实可以在体内外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等多种中胚层来源的细胞。BMSC是目前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研究的焦点。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具有以下优点:取材操作相对简单,对机体损伤小 ...
胚胎干细胞的应用 胚胎干细胞是从着床前囊胚的内细胞团(innercellmass,ICM)经体外分离培养而建立的全能干细胞系。ES细胞具有三大特点:①体外未分化状态下大量繁殖,具有自我更新能力;②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向3个胚层(内、中、外胚层)组织和细胞分化的全能性;③易于进行基因改造操作。自Evans及Martin等人成功地分离和体外培养了小鼠ES细胞(roES细胞)以来,人们对ES细胞的研 ...
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是最常见的成体干细胞,其操作流程比较稳定和成熟。即以BMSC为例,初步阐述成体干细胞具体应用步骤与流程。 (一)骨髓基质干细胞分离培养的准备工作 1.配制DMEM培养液 取DMEM培养基10g,NaHC03 2.2g,L-谷氨酰胺300mg,维生素C 37.5mg,青霉素10万单位,链霉素10万单位,加适量三蒸水充分溶 ...
骨髓基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 1.成软骨诱导 骨髓基质干细胞培养7天后,加入软骨诱导液,诱导因子终浓度为TGF-p1 10ng/m1、IGFl00ng/m1、地塞米松0.1/1m01/L,转铁蛋白6.25ug/ml,诱导时间为2-4周。 2.成骨诱导 (1)骨髓基质干细胞培养7天后,加入成骨诱导液。诱导液成分为基础培养液加入10mmo/Lβ-磷酸甘油、10nmol/L维生素 ...
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颅骨缺损 1.实验动物 毕格犬,平均1岁龄,雌雄不限。氯胺酮10mg/kg肌内注射诱导后,肌内注射速眠新o.1m1/kg全麻,常规消毒、铺巾。16号骨髓穿刺针于髂前上棘或股骨近端穿刺,抽取骨髓3-5ml,置于50m1离心管中(所用器械均事先肝素化)。 2.BMSC培养及成骨诱导 3.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制备pDBM(脱钙骨基质,上海市组织工程研究与开 ...
真皮内干细胞的研究 皮肤可能也含有大量多潜能细胞。皮肤包含表皮层、真皮层及附属器等多种结构,表面积巨大,细胞资源丰富。而且,皮肤位置表浅、易于取材。近来研究表明,真皮内同样存在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新生鼠真皮细胞经诱导后,不但能向多种中胚层细胞分化,甚至在特定条件下还能向内胚层细胞如胰岛细胞分化。从成年啮齿动物毛囊的真皮乳头(dermal papilla,DP)结构中可获得间充质来源的D ...
制备纳米粒的常用的聚合物 1.聚乳酸(PLA) PLA是由乳酸脱水聚合成丙交酯,再由丙交酯开环聚合而成。PLA是一种无毒,有较好生物兼容性的可生物降解材料,能在体内先降解成人体代谢的产物――乳酸,然后进一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PLA的亲水性和结晶度都比较低。因乳酸是手性分子,导致PLA有4种形态,即L―PLA、D―PLA、D,I―PLA以及Illeso―PLA。L―PLA、D―PLA ...
纳米材料与新型药物制剂 纳米(nm)是英文namometer的译音,是一个物理学上的度量单位,1nm是1m的十亿分之一,相当于45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当物质达到纳米尺度以后,即在1~100nm这个范围空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这种既具不同于原来组成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物质的特殊性能构成的材料,即为纳米材料。如果仅仅是尺度达到纳米,而没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也不能叫纳米 ...
药用纳米粒的制备 20世纪80~90年代,人们对药物缓释系统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增加药物利用率和降低材料的毒副作用。早期的纳米、微米粒子主要由聚烷基氰基丙烯酸盐合成。微米粒子因其体积过大,不能从肠腔进入体内淋巴循环系统而不适用于口服药物。另一方面,纳米载药粒子因噬菌作用导致其降解速率过快,影响其在静脉内的吸收和利用。近年来,人们通过对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而解决了上述问题。纳米粒由于其特有的优点, ...
纳米粒的表面改性 表面改性赋予纳米粒表面以亲水性,以减少肝脏巨噬细胞吞噬,延长体循环的时间,增加对细胞膜的黏附能力等。 在很多注射型载药系统中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即这类药物能被人体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MPS)很快地从血液中清除。微粒的大小和表面特征是决定清除速度的关键性因素。由于有充足的血液供应、特殊化的血管结构和丰富的MP ...
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除了纳米粒的合成方法不同外,药物与纳米粒的负载方式也有很多不同。例如,将药物限制在聚合物骨架内、包裹在纳米囊中、由壳状聚合物膜包围、通过化学键或物理吸附等方法修饰于纳米粒表面等。 1.溶剂蒸发法 该法是将聚合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再将药物溶解或分散在聚合物溶液中,在水和乳化剂存在下形成稳定乳液,经高压乳匀或超声后,经连续搅拌及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蒸去溶剂即得水包油 ...
泊洛沙姆和泊洛沙敏聚合物纳米粒表面改性 泊洛沙姆和1白洛沙敏系列具有相似的A―B―A嵌段结构,它们通过中心疏水的B嵌段(聚丙氧基或聚丙氧基乙二胺,PO)连接在胶质纳米粒的表面,而亲水嵌段(乙氧基,EO)伸展开来。泊洛沙姆和泊洛沙敏的结构示意图 早期对泊洛沙姆用于避免MPS清除作用的研究集中在泊洛沙姆―188和泊洛沙姆―338。Illum和Davis曾报道,当这两种泊洛沙姆材料被吸附 ...
聚乙二醇等聚合物纳米粒表面改性 PEG是亲水、非离子性的高聚物,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在现阶段中,它们是避免MPS清除作用和延长脂质体在血液中驻留时间的最常用试剂。Veronese等指出,PEG嫁接在蛋白质、肽以及非肽类分子上,具有无毒、无免疫性、不产抗原和水中稳定等优点,并已通过FDA认证。修饰后的药物具有长滞留时间、减小降解酶的降解作用、削弱免疫可能性等优点。正是因为PEG修饰方法的存 ...
纳米粒靶向药物的传输和释放一、靶向传输 表面改性纳米粒另一个激动人心的应用是针对肿瘤和器官的靶向药物传输。如上所述,纳米粒在体内有长循环、隐性和立体稳定等特点。这些特点均有利于药物的靶向,是抗肿瘤药物、抗寄生虫药物的良好载体。 Kreuter等人利用聚山梨醇酯―80改性后的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粒负载多种药物,使其成功地穿过血脑屏障。他们认为,改性后的纳米粒注入血液后,载脂蛋白 ...
蛋白质工程与新药开发 1978年,美国Hutchison使用了Lederberg于1960年推荐使用寡脱氧核糖核苷酸作为体外诱变剂,成功地实现了定位突变(site-directedmutagenesis)试验,培育出了多种具有生物学特性的突变株。1981年,美国Genen公司厄尔默(Ulmer)则将此定位突变试验冠以“蛋白质工程”。蛋白质工程的定义是:通过蛋白质化学、蛋白质晶体学和动力学的 ...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有4个严格的层次,即蛋白质的一级至四级结构。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是指多肽链的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胰岛素的一级结构 线性的多肽链在空间中折叠成特定的三维空间结构,称为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或构象。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包括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结构域、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蛋白质二级结构(secondarystru ...
蛋白质结构的测定(一)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 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又称蛋白质序列分析。其基本方法是:①应用化学裂解法和蛋白酶水解法将多肽链专一性裂解;②逐一测定每个纯化小肽段序列;③根据肽段氨基酸序列中的重叠区确定小肽段的排列次序;④完成整条多肽链的序列分析。 尽管蛋白质序列分析已经自动化,但仍然耗时、复杂并且昂贵。重组DNA技术出现后,人们可以从cDNA或基因序列直接推导出蛋白质的氨基 ...
反向折叠法预测蛋白质的结构 蛋白质三维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蛋白质的功能,因此如何获得蛋白质的结构并对基序分析研究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重要课题。目前应用X线晶体衍射图谱法和NMR法已测定出1万多种蛋白质及其复合物的结构。但与已测得的30多万种蛋白质序列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大大地影响了人们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关系的研究。因此,发展一种不依赖实验而又有一定准确性的理论蛋白质结构预测方法显得格外重要 ...
比较建模法预测蛋白质的结构 比较建模法(comparative modeling method)是基于知识的蛋白质结构预测方法,又称为同源结构预测,是根据大量已知的蛋白质三维结构来预测序列已知而结构未知的蛋白质结构。 按照目前的定义,若待模型构建蛋白质的序列与模板序列经比对(alignment)后的序列同源性(sequence identity)在40%(也有人认为在35%)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