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 PCR-SSCP是1989年日本Orita等创建的筛查突变的新技术。它是一种简单、快速、经济的点突变筛查手段。PCR-SSCP技术的基本原理是PCR扩增后的DNA片段经变性成单链DNA,单链DNA在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时形成不同的立体构象,其构象直接影响泳动速率,相同长度的 DNA单链其核苷酸顺序仅有单个碱基的差别,就可以产生立体构象的不同,造成泳动速率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泳动带。 P ...
一、摘要 目的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HLA-B27的测定,探讨HLA-B27水平,正确评价HLA-B27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PCR技术进行人外周血白细胞的HLA-B27检测。结果采用该方法对各组病人外周血HLA-B27测定。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健康人70例,B27阳性3例,阳性率4.2%,48例原因不明的腰腿痛病人中B27阳性11例,阳性率22.8%,本组临床拟诊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 ...
一、血清学分型技术 1. HLA-Ⅰ类抗原的检测 HLA-A、B、C抗原型别鉴定均借助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microlymphocytotoxicitytest)或称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complementdependentcytotoxicitytest)。原理为取已知HLA抗血清加入待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作用后加入免补体,充分作用后加入染料,在倒置显微镜下判断结果,着染的细胞为死 ...
简介 采用SSP进行PCR扩增后,相应的PCR产物是否出现,是HLA分型结果的判断的依据,相应SSP扩增产物出现,表示基因组中存在与特异性引物(即SSP)互补结合的DNA序列,即样本为该SSP结合的HLA基因阳性。当某种SSP引物的扩增管中未出现相应的PCR产物时,应注意观察内参照引物是否出现PCR产物。如果该扩增管的内参照引物出现PCR产物,而无相应SSP扩增产物,说明样本为该SSP特异性扩增 ...
概述 根据决定某等位基因的碱基性质,设计3’端第一个碱基分别与各等位基因的特异性碱基相匹配的序列特异性引物,在PCR 反应过程中,只有引物3‘端第一个碱基与决定特定等位基因的碱基互补时才能实现DNA 片段的完全复制,根据PCR 产物的有无进行等位基因的分型。 PCR 序列特异性引物(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SP)分析法是使用能够特异 ...
一、原理 AFLP也是通过限制性内切酶片段的不同长度检测DNA多态性的一种DNA分子标记技术。但AFLP是通过PCR反应先把酶切片段扩增,然后把扩增的酶切片段在高分辨率的顺序分析胶上进行电泳,多态性即以扩增片段的长度不同被检测出来。实验中酶切片段首先与含有与其共同粘末端的人工接头连接,连接后的粘末端顺序和接头顺序就作为以后PCR反应的引物结合位点。实验中,根据需要通过选择在末端上分别填加了1~3 ...
概述 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是由荷兰科学家Pieter Vos等于1995年发明的分子标记技术。文章发表于《Nucleic Acids Research》Vol.23。AFLP是基于PCR技术扩增基因组DNA限制性片段,基因组DNA先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然后将双链接头连接到DNA片段的末端,接头序列和相邻的限制 ...
简介 AFLP-PCR或AFLP是一种基于PCR的工具,用于遗传学研究,指纹,DNA和基因工程技术在实践中的。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发的Keygene,AFLP使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基因组DNA,然后连接适配器的粘性末端的限制性片段。限制性片段的子集,然后选择被放大。此选择是通过使用的适配器序列互补的引物,内的限制性酶切位点的片段(如在下面详细描述)的限制位点的序列和几个核苷酸来实现。的扩增片段在 ...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缩写RFLP) 技术的原理是检测DNA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形成的特定DNA片段的大小。因此凡是可以引起酶切位点变异的突变如点突变(新产生和去除酶切位点)和 一段DNA的重新组织(如插入和缺失造成酶切位点间的长度发生变化)等均可导致RFLP的产生。 技术路线: 缺点: RFLP分 ...
一、实验原理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模拟体内DNA复制条件在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循环反应,可使目的DNA片段得以迅速扩增。其主要步骤是:将待扩增的模板DNA置于高温(约93℃~95℃)下使之变性解链;人工合成的两个寡核苷酸引物在低温(约50℃~70℃)下分别与目的DNA片段两侧的互补序列复性结合;引物在DNA聚合酶作用(约70℃~75℃)下沿模板按5’→3&rs ...
一、PM2.5概念及来源PM2.5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 5 mm 的颗粒物,通常也叫细颗粒物。PM2.5来源广泛、成因复杂,主要为人为排放,包括燃煤、烧秸秆、烧烤、机动车出行、餐饮油烟、建筑施工扬尘、喷涂喷漆装修等。二、PM2.5对人体的危害 PM2.5表面吸附有很多有毒有害物质,重金属如Pb、Cd、Cu、Ni、NO3,多环芳烃类,甲醛等。这些物质通过人体呼吸作用进入机体后,随着血液循环进入人 ...
概述 CAPs(cleaved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 sequence-tagged sites)CAPs技术又称为PCR-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是用特异设计的PCR引物扩增目标材料时,由于特定位点的碱基突变、插入或缺失数很少,以至无多态出现,往往需要对相应PCR扩增片段进行酶切处理,以检测其多态性。CAPs标记在二倍 ...
什么是PCR实验的灵敏度? 灵敏度指的是PCR扩增反应能够检测到目的基因的最小值。研究结果表明,影响PCR扩增效率的因素,如模板的复杂程度与完整性、引物的纯度及其与模板的结合效率、反应温度、DNA聚合酶的热稳定性与扩增性能、反应缓冲液的离子组成(主要指阳离子)、反应优化剂等等,都决定了PCR实验的检测灵敏度。 在最佳的扩增条件下,常规PCR反应能够检测到的pg(10-12g)数量级 ...
1.假阴性,不出现扩增条带 PCR反应的关键环节有①模板核酸的制备,②引物的质量与特异性,③酶的质量, ④PCR循环条件。寻找原因亦应针对上述环节进行分析研究。 模板:①模板中含有杂蛋白质,②模板中含有Taq酶抑制剂,③模板中蛋白质没有消化除净,特别是染色体中的组蛋白,④在提取制备模板时丢失过多,或吸入酚。⑤模板核酸变性不彻底。在酶和引物质量好时,不出现扩增 ...
1. 引物: 引物是PCR特异性反应的关键,PCR 产物的特异性取决于引物与模板DNA互补的程度。 设计引物应遵循以下原则: (1)引物长度: 15-30 bp,常用为20 bp 左右。 (2)引物扩增跨度: 以200-500 bp 为宜,特定条件下可扩增长至10 kb 的片段。 (3)引物碱基:G+C 含量以40-60%为宜,G+C太少扩增效果不佳,G+C 过多易出现非特异条带。A ...
实验原理 单链DNA在互补寡聚核苷酸片段的引导下,可以利用DNA聚合酶按5’→3’方向复制出互补DNA。这时单链DNA称为模板DNA,寡聚核苷酸片段称为引物(Primer),合成的互补DNA称为产物DNA。双链DNA分子经高温变性后成为两条单链DNA,它们都可作为单链模板DNA,在相应的引物引导下,用DNA聚合酶复制出产物DNA。 PCR反应应用以 ...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 (1)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 (2)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 ...
常见问题 PCR产物的电泳检测时间 一般为48h以内,有些最好于当日电泳检测,大于48h后带型不规则甚至消失。假阴性,不出现扩增条带。 PCR反应的关键环节有①模板核酸的制备,②引物的质量与特异性,③酶的质量及, ④PCR循环条件。寻找原因亦应针对上述环节进行分析研究。 模板:①模板中含有杂蛋白质,②模板中含有Taq酶抑制剂,③模板中蛋白质没有消 化除净,特别是染色体中的组蛋白,④在提取制备模 ...
基本概念 聚合酶链式反应简称PCR(英文全称: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又称:多聚酶链式反应),聚合酶链式反应,其英文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复性)及适温延伸等几步反应组成一个周期循环进行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省时等特点。它不仅可用于基 ...
RNA探针是一段单链cDNA分子,本文总结了RNA探针的分类、制备方法、探针的纯化、杂交前的注意事项,RAN探针效价的测定以及探针的选择。 RNA 原位杂交中的探针 (一)探针的种类 RNA 探针是指带有标记的能与组织内相对应的核苷酸序列互补结合的一段单链 cDNA 或 cRNA 分子。 根据在 RNA 杂交中所使用的探针依其来源可分为三种: 即特异性 cDNA、 cRNA 探针和人工合成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