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实验18 鱼纲分类

        互联网

        7150

        实验18 鱼纲分类

          一、目的

          了解鱼类各主要目的特征;认识常见的和有经济价值的种类;学习鱼纲的分类方法。

          二、内容

          (一)鱼类的测量方法及常用术语。

          (二)鱼纲分类:国内常见目及代表种的识别。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鱼类代表种的浸制标本

          解剖盘、解剖器、测量尺。

          四、实验操作及观察

          鱼类的外部形态和构造是鱼类的分类依据之一,因此必须了解有关的术语与测量方法。要爱护标本,不得随意破坏;必须观察某些内部结构时,需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一)鱼类的一般测量和常用术语(图18-1)

          全长:自吻端至尾鳍末端的长度。

          体长:自吻端至尾鳍基部的长度。

          体高:躯干部最高处的垂直高。

          头长:由吻端至鳃盖骨后缘(不包括鳃膜)的长度。

          躯干长:由鳃盖骨后缘到肛门的长度。

          尾长:由肛门至尾鳍基部的长度。

          吻长:由上颌前端至眼前缘的长度。

          眼径:眼的最大直径。

          眼间距:两眼间的直线距离。

          口裂长:吻端至口角的长度。

          眼后头长:眼后缘至鳃盖骨后缘的长度。

          尾柄长:臀鳍基部后端至尾鳍基部的长度。

          尾柄高:尾柄最低处的垂直高度。

          颊部:眼的后下方和鳃盖骨的中间部分。

          颏部:下颌与鳃膜着生地方之间的部分。

          峡部:颏部的后方,分隔两鳃腔的部位。

          喉部:鳃膜与胸鳍之间的部分。

          腹部:躯干腹面。

          胸部:喉部后方、胸鳍基底之前。

          鳞式: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

          侧线鳞数:从鳃盖上方直达尾部的一条带孔的鳞的数目。

          侧线上鳞数:从背鳍起点斜列到侧线鳞的鳞数。

          侧线下鳞数:从臀鳍起点斜列到侧线鳞的鳞数。

          鳍条和鳍棘:鳍由鳍条和鳍棘组成。鳍条柔软而分节,末端分支的为分支鳍条,末端不分支的为不分支鳍条。鳍棘坚硬,由左右两半组成的鳍棘为假棘,不能分为左右两半的鳍棘为真棘(图18-2)。

          鳍式:一般用D代表背鳍,A代表臀鳍,C代表尾鳍,P代表胸鳍,V代表腹鳍。用罗马数字表示鳍棘数目,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鳍条数目。鳍式中的半字线代表鳍棘与鳍条相连,逗号表示分离,罗马字或阿拉伯字中间的一字线示范围。

          喷水孔:软骨鱼类两眼后方的开孔,与咽相通,为胚胎期第一对鳃裂退化而来。

          眼睑和瞬膜:鱼类无真正的眼睑,头部的皮肤通过眼球时,可以变为一层透明的薄膜,鲻鱼的眼睑具脂肪,称脂眼睑。某些鲨鱼眼周围的皮肤皱褶可形成活动的眼睑,称瞬膜。

          鳍脚:软骨鱼类的雄鱼,在腹鳍内侧延长形成的交配器官,有软骨支持。脂鳍:在背鳍后方的一个无鳍条支持的皮质鳍。

          口的位置:硬骨鱼类依口的所在位置和上下颌的长短可区分为口前位、口下位及口上位(图18-3)。

          ①口前位——口裂向吻的前方开口,如鲤鱼。

          ②口下位——口裂向腹面开口,如鲟科的鱼。

          ③口上位——口裂向上方开口,如翘嘴红鲌。

          腹棱:指肛门到腹鳍基前腹部中线隆起的棱,或到胸鳍基前的腹部中线隆起的棱,前者称腹棱不完全,后者称腹棱完全。

          棱鳞:指某些鱼类的侧线或腹部呈棱状突起的鳞。

          腋鳞:胸鳍的上角和腹鳍外侧,有扩大的特殊的鳞片即腋鳞。

          尾鳍的类型:硬骨鱼类的尾鳍,其外形多样。参见教科书有关插图。

          (二)鱼纲分类

          1.板鳃亚纲(Elasmobranchii):

        板鳃亚纲总目的检索表

          1(2)眼侧位;鳃裂开口于头的两侧;胸鳍正常,与体侧和头不愈合

          鲨形总目(Selachomorpha)

          2(1)眼上位;鳃裂开口于头的腹面;胸鳍与头和体侧愈合

          鳐形总目(Batomorpha)

        鲨形总目的检索表

          1(2)鳃裂6~7个;背鳍1个 六鳃鲨目(Hexanchiformes)

          2(1)鳃裂5个;背鳍2个

          3(6)具臀鳍

          4(5)鳍前方具一硬棘 虎鲨目(Heterodontiformes)

          5(4)鳍前方无硬棘 真鲨目(Carcharhiniformes)

          6(3)臀鳍;硬棘或有或无 角鲨目(Squaliformes)

          六鳃鲨目:扁头哈那鲨(Heptranchias platycephalus)——体呈长棱形,头部宽扁。每则有7个鳃孔。尾鳍长,上尾叶窄,下尾叶宽。体背灰色,有黑色小斑点,腹面白色。

          真鲨目:眼具瞬膜或瞬褶。锤头双髻鲨(Sphyrna zygaena)——头部的额骨向左右两侧突出,似榔头。眼位于头侧突起的两端。喷水孔消失。鼻孔端位。

          角鲨目:背鳍2个,鳃裂5~6个,位于胸鳍基底前方。短吻角鲨(Squalusbrevirostris)——头宽扁。鼻孔小。喷水孔颇大,肾形。眼中大,长椭圆形,无瞬膜。

        鳐形总目的检索表

          1(4)头侧与胸鳍之间无大型发电器

          2(3)尾粗大,具尾鳍;背鳍2个;无尾刺 鳐形目(Rajiformes)

          3(2)尾部一般细小呈鞭状,尾鳍一般退化或消失;背鳍1个或无;常具尾刺 鲼形目(Myliobatiformes)

          4(1)头侧与胸鳍之间有大型发电器 电鳐目(Torpediniformes)

          鳐形目:犁头鳐(Phinobatosgranulatus)——吻长而平扁,三角形突出。喷水孔较小,位于眼后。鼻孔狭长,距口颇近。口平横,唇褶发达。

          鲼形目:赤魟(Dasyatisakajei)——体盘平而阔。吻宽而短,前端钝。无背鳍和臀鳍,腹鳍小。尾细长呈鞭状,具尾刺,有毒。

          电鳐目:电鳐(NarcineSP.)——体盘圆形,宽大于长。在头侧与胸鳍间具发达卵圆形发电器。眼小,突出。喷水孔边缘隆起。腹鳍前角圆钝,背鳍1个,尾鳍宽大。

          2.全头亚纲(Holocephali);鳃裂4对,外被一膜状鳃盖,后具一总鳃孔。体表光滑无鳞。背鳍2个,鳍棘能竖立。无喷水孔。胸鳍很大,尾细长。雄性除鳍脚外,另具一对腹前鳍脚和一个额鳍脚。如黑线银鲛(Chinaearaphantasma)。

          3.辐鳍亚纲(Actinopterygii):各鳍有真皮性的辐射状鳍条支持。体被硬鳞、圆鳞或栉鳞,或裸露无鳞。种类极多,实验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观察。

        辐鳍亚纲主要目的检索表

          1(2)体被硬鳞或裸露;尾为歪形尾

          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

          2(1)体被圆鳞、栉鳞或裸露;尾一般为正形尾

          3(6)体呈鳗形

          4(5)左右鳃孔在喉部相连为一;无偶鳍,奇鳍也不明显

          合鳃目(Sgmbranchiformes)

          5(4)左右鳃孔不相连;无腹鳍 鳗鲡目(Anguilliformes)

          6(3)体不呈鳗形

          7(24)背鳍无真正的鳍棘

          8(21)腹鳍腹位,背鳍一个

          9(12)上颌口缘常由前颌骨与上颌骨组成

          10(11)无脂鳍;无侧线 鲱形目(Clupeiformes)

          11(10)一般有脂鳍;有侧线 鲑形目(Salmoniformes)

          12(9)上颌口缘一般由前颌骨组成

          13(20)体具侧线

          14(19)侧线正常,沿体两侧后行

          15(16)通常两颌无牙,具咽喉齿;无脂鳍

          鲤形目(Cypriniformes)

          16(15)两颌具牙;一般具脂鳍

          17(18)体被骨板或裸露无鳞;具口须

          鲶形目(Siluriformes)

          18(17)体被圆鳞;无口须 灯笼鱼目(Myctophiformes)

          19(14)侧线位低,沿腹缘后行 颌针鱼目(Beloniformes)

          20(13)体无侧线 鳉形目(Cyprinodontiformes)

          21(8)腹鳍亚胸位或喉位;背鳍2~3个

          22(23)体侧有一银色纵带;腹鳍亚胸位;背鳍2个,第一背鳍由不分支鳍条组成 银汉鱼目(Atheriniformes)

          23(22)体侧无银色纵带;腹鳍亚胸位或喉位;背鳍l~3个

          鳕形目(Gadiformes)

          24(7)背鳍一般具棘

          25(42)胸鳍基部不呈柄状;鳃孔一般位于胸鳍基底前方

          26(27)吻延长,通常呈管状,边缘无锯齿状缘

          棘鱼目(Gasterosteiformes)

          27(26)吻不延长成管状

          28(41)腹鳍一般存在;上颌骨不与前颌骨愈合

          29(34)腹鳍具1~17鳍条

          30(31)两颌无牙;体被圆鳞 月鱼目(Lampridiformes)

          31(30)两颌具牙

          32(33)尾鳍主鳍条18~19;臀鳍一般具3鳍棘

          金眼鲷目(Beryciformes)

          33(32)尾鳍主鳍条10~13;臀鳍一般具1~4鳍棘

          海鲂目(Zeiformes)

          34(29)腹鳍一般具一鳍棘,5个以上鳍条

          35(36)腹鳍腹位或亚胸位;2个背鳍分离颇远

          鲻形目(Mugiliformes)

          36(35)腹鳍胸位;背鳍2个,接近或连接

          37(40)体对称,头左右侧各有一眼

          38(39)第二眶下骨不后延为一骨突,不与前鳃盖骨相连

          鲈形目(Perciformes)

          39(38)第二眶下骨后延为一骨突,与前鳃盖骨相连

          鲉形目(Scorpaeniformes)

          40(37)成体体不对称,两眼位于头的左侧或右侧

          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

          41(28)腹鳍一般不存在,上颌骨与前颌骨愈合

          鲀形目(Tetrodontiformes)

          42(25)胸鳍基部呈柄状;鳃孔位于胸鳍基底后方

          目(Lophiiformes)

          鲟形目:体呈纺锤形,口腹位,歪形尾,体裸露或被5行硬鳞,仅尾上具背鳍,吻发达。中华鲟鱼(Acipenser sinensis)——体被5行硬鳞,口前具4条触须,背鳍位于腹鳍后方,有喷水孔。

          鲱形目:背鳍1个,腹鳍腹位,各鳍均无硬棘。体被圆鳞,无侧线。鳓鱼(Iishaelongata)——体长而宽,很侧扁。腹缘有锯齿状棱鳞。口上位,下颌突出。臀鳍基长,腹鳍很小,偶鳍基部有腋鳞。圆鳞薄而易脱落。为重要经济鱼类。鲥鱼(Macrura reevesii)——体呈长椭圆形,腹部有锐利棱鳞。口前位,上颌边缘中央部有显著的缺刻。具脂眼睑,尾深叉形。腹鳍小,偶鳍基部具腋鳞。为名贵鱼类。鳀鱼(Engraulis japonica)——体细长,腹部圆。无棱鳞,口裂大,上颌长于下颌。腋部有一长鳞,约与胸鳍等长,尾鳍基部每侧有两个大鳞。产于我国沿海,数量十分丰富。凤鲚(Coilia ectenes)——体侧扁而长,向尾端逐渐变细,腹部棱鳞显著。上颌骨后延到胸鳍基部。臀鳍长并与尾鳍相连,胸鳍上部具6个游离的丝状鳍条。为我国的名贵鱼类。

          鲑形目:体形和特征与鲱形目相似。常有脂鳍,具侧线。大麻哈鱼(Oncorhynchusketa)——口大,口裂斜,齿尖锐。背鳍后具一脂鳍。吻端突出并微弯曲,头后逐渐隆起,直至背鳍基部。体被小圆鳞,为贵重经济鱼类。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体窄长而侧扁。头小,吻端向下垂,形成吻钩,口闭时,恰置于下颌的凹内。头部无鳞,体上密被细小的圆鳞。侧线发达,脂鳍和臀鳍的后基相对。大银鱼(Salaux acuticeps)——体细长,半透明,前部圆而后部侧扁。体光滑,仅雄鱼臀鳍基部有一行鳞。臀鳍大,基部长,脂鳍与臀鳍基末端相对。

          鳗鲡目:体呈棍棒状,现存种类无腹鳍,鳃孔狭窄,背鳍与臀鳍无棘,很长,常与尾鳍相联。鳗鲡(Anguilla japoniea)——体延长成圆筒状,有胸鳍,奇鳍彼此相联,鳞退化。

          鲤形目:背鳍1个,腹鳍腹位。各鳍无真正的棘,具假棘。体被圆鳞或裸露。鳔有管,具韦伯氏器。多数种类具咽齿而无颌齿,多数为淡水鱼类。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体长而略呈圆筒形,背部、体侧及偶鳍呈青黑色。头部稍扁平。口端位,无触须,下咽齿,呈臼齿状。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体延长,腹部圆。体呈茶黄色,腹部灰白。下咽齿侧扁且具槽纹,呈梳状。鲢鱼(Hypophtalmichthys molitrix)——体侧扁,从胸部到肛门之间有发达的腹棱。眼小,位置很低。体呈银白色,无斑纹。下咽齿1行,平扁成杓形。鳃耙呈海绵状并互相连接,鳞小。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背部体色较暗,具不规则的黑色斑点。腹棱不完全,仅自腹鳍基部至肛门前。胸鳍大,头大而润。下咽齿1行,鳃耙细密但互不相连,鳞小。鲤鱼(Cyprinus carpio)——体高而侧扁,腹部圆。背鳍与臀鳍中最长的棘后缘有锯齿。口部有两对触须。下咽齿3行,内侧的齿呈臼齿形。尾鳍深叉形。鲫鱼(Caras-sius auratus)——体侧扁,背部隆起且较厚,腹部圆。背鳍与臀鳍中最长的棘后缘有锯齿。口部无触须。下咽齿1行,侧扁。尾鳍分叉浅。团头鲂(Megslobrama pekinensis)——体侧扁,整体轮廓呈长菱形。腹棱自腹鳍基部至肛门。头短而小,口小,端位。背鳍具棘而臀鳍无棘。下咽齿3行,齿端呈小钩状。泥鳅(Misgurrnus anguillicaudatus)——体延长呈圆筒形。体侧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点。头小,口下位,口须5对。尾柄侧扁而薄。鳍片细小,深陷皮内。红鳍(Culter erythropterus)——体长而侧扁。头背面平直。自胸鳍基部至肛门具腹棱。口小,上位,口裂几乎与体轴垂直。下咽齿3行,尖端呈钩状。胸鳍长,其末端接近腹鳍。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体长形,侧扁,腹部圆,仅在肛门前有很短的隆起线。头小,圆锥形。口小,下位,呈“一”字形横裂。下咽齿3行,内行齿侧扁,顶端呈钩状。体背灰黑色,两侧及腹部银白色。

          鲇形目:身体裸露无鳞片。有触须数对。一般有脂鳍。胸鳍和背鳍常有一强大的鳍棘。鲇鱼(Parasilurus asotus)——身体在腹鳍前较圆胖,以后渐侧扁。口大而宽阔。须2对,其中上颌须较长。背鳍甚小,呈丛状,臀鳍长,后端与尾鳍相连。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前部平扁,后部侧扁。口下位,须扁长,4对。体无鳞,侧线平直。背鳍和胸鳍具有强大的棘,其后缘有锯齿,具脂鳍。

          颌针鱼目:胸鳍位置偏于背方,鳍无棘,侧线位低,接近腹部。颌针鱼(Tylosurus anas-tomella)——体细长侧扁,躯干部背腹缘直,几互相平行。口裂甚长,两颌向前延长成喙。圆鳞薄而小,排列不规则。背鳍位于尾部。燕鳐鱼(Cypselurus rondeletii)——体略呈梭形,吻短,眼大。圆鳞甚大,胸鳍发达,展开时可在水面上滑翔。腹鳍大,尾鳍分叉,下叶较长。体背面青黑色,下部银白。

          鳕形目:体被圆鳞,各鳍均无棘,鳔无管,腹鳍喉位。为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鳕鱼(Gadusmacrocephalus)——体长形,稍侧扁。体被小圆鳞。头大,口前位, 颏部有一短须。3个背鳍,2个臀鳍,尾鳍截形。为海洋底栖的肉食性鱼类。

          棘鱼目:吻大多延长成管状,口前位。许多种类体被骨板。背鳍、臀鳍及胸鳍鳍条均不分支。背鳍1~2个,第一背鳍常为游离的棘组成。海马(Hippocampus japonicus)——体侧扁,全身被有环状骨板。头与躯干成直角,尾呈四棱形,可卷曲。鳃孔呈裂缝状。无尾鳍,背鳍基部隆起。

          鲻形目:体被圆鳞或栉鳞。有2个分离的背鳍,第一背鳍由鳍棘组成,第二背鳍有一棘和若干鳍条组成,腹鳍由一棘五鳍条组成。鲻鱼(Mugil cephalus)——体呈长椭圆形。眼大,眼睑发达。臀鳍具8条分叉的鳍条。体两侧有7条暗色纵条纹。无侧线。为沿海地区的港养对象。

          合鳃目:体形似鳗。背、臀、尾鳍连在一起,鳍无棘,无偶鳍。左右鳃裂移至头的腹面,连在一起成一横缝。黄鳝(Monopters alba)——体呈圆筒形,光滑无鳞,体黄褐色。鳃孔在腹面连合为一横裂。无胸鳍及腹鳍,背、臀、尾鳍均退化。为常见淡水食用鱼类。

          鲈形目:腹鳍胸位或喉位。背鳍2个,第一背鳍通常由鳍棘组成。体被栉鳞,鳔无管。主要为海产鱼类,种类繁多。鳜鱼(Siniperca chuatsi)——体侧扁而背部隆起,体黄褐色有斑点,头大口大,下颌突出,有锐齿。鳞为栉鳞,腹鳍胸位,背鳍前方有12条硬棘,臀鳍有3条硬棘,鳃盖骨后部有2棘。罗非鱼(非洲鲫鱼)(Tilapia mossambia)——从外国引进我国,现已成为我国养殖鱼类品种之一。体为长椭圆形,侧扁,被栉鳞,侧线前后中断为二;受精卵在亲鱼口中孵化。真鲷(Pagrosomus major)——体呈淡红色,具斑点,体侧扁,背面隆起度大;头大;上颌前端具“犬牙”4个,两侧为“臼齿”2列,下颌前具“犬牙”1个,俩侧“臼齿” 2列。为名贵鱼类。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及小黄鱼(P.polyactis)——体呈金黄色。体长圆形,颏部有4或6个细孔;头顶有骨棱;背鳍与臀鳍被多行小鳞。耳石很大;二者的区别在于小黄鱼鳞较大,尾柄稍粗短,长为高的2倍多。大黄鱼鳞较小,尾柄长为高的3倍多。带鱼(Trichiurus haumela)——体银白色,无鳞,体长呈带状,尾部末端为细鞭状;口大,下颌长于上颌;背鳍甚长,臀鳍鳍条退化或由分离的短棘所组成,腹鳍退化。两颌牙齿强大而尖锐。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体粗状,尾鳍基部有2个隆起嵴;眼大,位高,有发达的脂眼睑;背鳍2个,第一背鳍能褶迭于背沟内,第二背鳍和臀鳍后各有小鳍5个;体背呈青蓝色,其上有横纹与斑纹。

          鲽形目:成鱼身体不对称,两眼移在同一侧,鳍一般无棘,无鳔,背鳍和臀鳍通常很长,腹鳍胸位或喉位,营底栖生活;仔鱼左右对称,眼位于两侧。产量大,为重要经济鱼类。木叶鲽(Pleuronichthys cornutus)——两眼均在体右侧。体呈卵圆形,头小,吻短。眼大而突出,眼间距窄。口小。腹鳍对称。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体卵圆形,侧扁,眼在头的左方,口大,前鳃盖骨边缘游离。有眼的一侧被栉鳞,鳞小,腹鳍不对称,背鳍始于上眼上方。肉味美,经济价值大。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体侧扁呈舌状,有眼的一侧有3条侧线,延伸至头部相接,被栉鳞;无眼的一侧被圆鳞;口小,左右不对称;吻部延长成钩突状,包覆下颌;无胸鳍,无眼的一侧无腹鳍。

          鲀形目:体形较短,上颌骨与前颌骨愈合形成特殊的喙,背鳍与臀鳍相对。鳃孔小。有些种类有气囊,能充气;一般无腹鳍,存在时为胸位。河鲀(Fugu spp.)——一体椭圆形,前部钝圆,尾部渐细;口小,端位,唇发达,上下颌各有1对板状门牙;鳃孔为一弧形裂缝,位于胸鳍的前方;体表密生小棘;背鳍位置靠后,与臀鳍相对,无腹鳍,尾鳍后端平截:体背灰褐,腹面白色,体侧稍带黄褐。

          目:鳔无管,胸鳍适应底栖爬行,下面的辐状鳍条常延长且末端扩大,腹鳍喉位,第一背鳍变成特殊的诱引器官,诱捕食饵。我国产有(Lophiuslhitulon)。

          五、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