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化学传递说 chemical theory of synaptic transmission

        互联网

        1328
        亦称为体液说。是关于神经元间的突触及神经和效应器接合部的传递机制的学说。此学说认为传递是通过由一方释放的特定物质即化学递质作用于另一方面实现的。与此说相对应的则是一方动作电流直接作用于另一方的所谓电传递说。两种学说的可能性早在 1887年博伊斯 -雷蒙德( E Du Bois Reymond 1887)即有所指出,从那时起就观察到的蕈毒碱和肾上腺抽提液分别具有类似刺激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作用,而化学物质的作用和神经机能的关系这一问题便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1904年, T R Elliot认为交感神经受到刺激之后,可能是由末端释放肾上腺素,而作用于效应器。这明确说明化学传递概念的最早报道。洛伊( O Loewi 1921)做了蛙心灌流实验,发现刺激迷走神经从其末端释放抑制心脏物质的现象,这是化学传递最早的实验证明。这种物质被称为迷走素,其后被证明是乙酰胆碱。运动神经的化学递质也是乙酰胆碱,这是由戴尔( H Dale 1936)最终证明的。关于交感神经的递质,虽有一个混乱时期,但由尤勒( U S von Euler 1946)的分析表明,它不是肾上腺素,而是去甲肾上腺素。另一方面,在中枢神经系统,化学传递学说一般未被接受,与电子传递说之间的争论曾长期存在。自埃克尔斯( C Eccles)等首先将细胞内微电极技术应用于猫脊髓运动神经元,表明其突触后电位不是突触前纤维动作电位被动扩播引起的,而是在运动神经原膜上能动地重新产生的,在这以后一般认为在中枢神经系统也是化学传递的,但其化学递质的整个情况尚不清楚。不过通过微电极技术等表明,有较少数的突触是电传递的。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