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关于RNA酶保护试验的个人体会

        互联网

        1038

        RNA酶保护试验实际上是很早就出现的技术。在1982年出版的第一版圣经(分子克隆)还没有提到。在1989年出版的第二版中已经出现:7.71 Mapping of RNA with Ribonuclease and Radiolabeled RNA(可参见中译本P383-387)。在2001年出版的第三版中的第七章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这一技术,可参见科学出版社的第三版中译本P567-577,其中有RNA酶保护试验的用途、优缺点、所用试剂、操作程序等。

        根据实验的经历,我感觉到这个方法的的主要缺点如下:
        1.这个实验的前提是你必须首先要把要研究的基因克隆于一个载体,要清楚插入片段的方向,该载体插入片段两侧有T3、T7或SP6的启动子位点。载体先要用合适的内切酶线性化,选择正确的体外转录试剂盒,转录出要研究的mRNA 的互补链,再纯化。总之RNA探针的制备够麻烦。

        2.核酸酶消化时,酶量的控制困难,容易消化过头,X片上什么都没有。

        3.要用放射性同位素。从事生物研究的人谁不接触放射性物质?但是该方法中不同于一般的探针标记,体积小,防护容易。它需要做垂直板状PAGE,还要漂洗固定,粘有放射性的物质太多,如电泳的缓冲液、电泳槽、玻璃板、漂洗固定液及托盘。这还没有算上RNA探针标记及随后的纯化过程。如果非同位素的标记和检测能够达到相同的灵敏度和不太昂贵的话,那太好了。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