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植物脱毒及快速繁殖技术

        互联网

        3136
        一、 概念与意义
        意义:能够有效地保持优良品种的特性;
        生产无病毒种苗,防止品种退化;
        快速繁殖新品种,使优良品种迅速应用;
        节约耕地,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便于运输。

        目前受病毒危害严重影响生产的有:
        ·大田作物:马铃薯、甘薯、甘蔗、烟草。
        ·蔬 菜:白菜、大蒜、葱、番茄、萝卜。
        ·果 树:柑橘、苹果、草莓、香蕉。
        ·花 卉:香石竹、各种菊花、天竹葵、紫罗兰等

        块根、块茎、鳞茎为繁殖器官的作物,每年相当一部分产品要用留作种。如:
        大 蒜:留种量占产量的五到八分之一。
        马铃薯:留种量占产量的十分之一。
        贝 母:留种量占产量的三分之一。
        二、植物的脱毒技术
        1.基本原理
        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具有不均匀性

        理论假说:
        (1)、能量竞争 病毒核酸和植物细胞分裂时DNA合成均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分生组织细胞本身很活跃,其DNA合成是自我提供能量自我复制,而病毒核酸的合成要靠植物提供能量来自我复制,因而就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从而就抑制了病毒核酸的复制。
        (2)、传导抑制 病毒在植物体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维管束实现的,但在分生组织中,维管组织还不健全,从而抑制了病毒向分生组织的传导。
        (3)、激素抑制 在分生组织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水平均很高,因而阻滞了病毒的侵入或者抑制病毒的合成。
        (4)、酶缺乏 1969年,Stace-Smith提出,可能病毒的合成需要的酶系统在分生组织中缺乏或还没建立,因而病毒无法在分生组织中复制。
        (5)、抑制因子 1976年,Martin-Tanguy等提出了抑制因子假说,认为在分生组织中存在有某种抑制因子。

        茎尖脱毒是控制植物病毒的有效途径
        (1)、药物防治病毒病效率低, 
        (2)、抗病毒育种步履艰难 
        (3)、组织培养的高效隔离防治了病毒的再侵染

        2.植物脱毒的技术规程
        ~undefined 母体植株的选择和预处理
        母体的选择:欲脱毒材料的品种典型性;外植体健康程度选择。
        无损伤 脱毒区 热致死区
        ·香石竹在38~40℃条件下经两个月处理可除去全部病毒。
        · 菊花在35~38℃的条件下处理60天可使病毒失活。
        · 马铃薯在37℃条件下处理10~20天能除去卷叶病毒。
        · 柑橘-速衰病毒、黄化病毒需在40℃/30℃条件下处理7~12周。
            鳞皮病毒需要在40℃/30℃条件下处理8周。
            啐叶病毒需要在50℃条件下处理3~22小时。
            亚洲青果病毒在50℃条件下处理30~40分钟。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