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扩增基础上的已知点突变检测进展

        互联网

        1996

        杨卫华 综述 李 稻 审阅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上海市医学检验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23)

        摘要: 在众多导致人类疾病的基因有义突变、病原体亚型以及耐药基因的有义突变中,单碱基突变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其检测方法的探索一直是基因诊断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着重介绍了几种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反向限制性位点突变分析(iRSM)、荧光PCR(SYBR Green I结合熔解曲线分析技术、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结合探针熔解曲线分析技术)、基因芯片、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技术(ASPCR)。 关键词 :聚合酶链式反应 点突变 Tm值 荧光 基因芯片 等位基因 随着人类基因图谱草图的公布和各种病原体基因序列的揭示,这都将极大的促进疾病相关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特别是基因缺失、错位、突变(有义突变)等与疾病的关系。在众多导致人类疾病的基因有义突变、病原体亚型以及耐药基因的有义突变中,单碱基突变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1] ,其检测方法的探索一直是基因诊断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对已知有义突变的检测,将是临床进行基因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PCR扩增技术问世以来,建立于扩增基础上的突变检测技术使检测靶DNA(目的DNA)含量和/或突变靶序列比例过低、检测灵敏度不足等难题得以克服,使得分子诊断技术进入了新阶段。在过去十多年中,曾出现了诸如经典的PCR-RFLP、ASO以及OLA、COP、PEX等点突变的检测方法,本文将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对已知点突变分析方法进行综述。 ⒈ 反向限制性位点突变分析(inverse restriction site mutation , iRSM) 1978年Kan和 Dozy创立的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 RFLP)连琐分析技术是最早用于分析已知点突变的方法。其检测特点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以确定突变的部位及性质,重复性好。但不足之处是仅适合于多态性的检测:即突变频率大于1%才能被检测到;因此,RFLP分析对于检测突变的早期,尤其是在野生型远多于突变型时其敏感性就显得不足了 [2]

        扩增基础上的已知点突变检测进展
        图1.E1→E2突变的检测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