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分析与预防
互联网
1276
【摘要】目的了解导致血液报废的常见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血液的浪费。方法对2007年我站无偿献血的血液报废原因归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常见的原因是ALT不合格,其后依次是脂肪血、梅毒、离心破损、HBsAg、抗-HCV以及其他。结论为减少血液的浪费,必须做好献血前宣教及咨询指导工作,严把体质量关,同时完善改进测模式,严格按SOP操作,确保血液的质量和输血安全。
【关键词】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
血液是抢救缺血病人生命的重要特殊资源,向医院提供安全优质的血液,确保输血安全是血站的宗旨,采集足够的血液,满足临床需求也是血站的职责。因此,了解分析造成无偿献血采集的血液报废的原因是非常必要的,针对血液的报废原因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减少血液的浪费。现将本站2007年1月~12月无偿献血的血液在采集、测、分离制备过程中造成不合格报废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站2007年1月~12月无偿献血7979人次,共采集全血2157700,另外调全血5800,机采血小板147人次,共采集血小板156个治疗量。所采集的全血、血小板经成分室分离制备、加工后入待库,对采集、测、分离制备过程所发生的不合格血液进行报废处理,合格血液则进入成品库发往临床。
12方法无偿献血者在填写献血登记表并体合格后电脑查询,快速测HBsAg、血型、血比重,快合格后则进行献血。血液的实室测均严格按照卫生部所要求双人双试剂进行,实室测定项目有ABO血型、Rh(D)、ALT、HBsAg、抗-HCV、梅毒、抗-HIV。
2结果
2007年1月~12月所采集全血和机采冰冻血小板经成分室分离制备、加工后入待库,全年本站所采集制备后入待库血液总量为21642u(血液统一以u计算,每1u血液品种为:全血200、血浆100、血小板1个治疗量),其中全血1075u(21500),手工分红细胞悬液10537u,手工分冰冻血浆105175u(1051750),普通血浆35u(3500);机采血小板20u,机采冰冻血小板136u,机采新鲜冰冻血浆289u(28900)。在采集、测、分离制备过程所发生的不合格血液原因统计见表1。表1不合格血液原因统计从表1可看出,血液不合格报废的主要原因为:ALT(占323%),依次为脂肪血(占233%)、梅毒阳性(占089%)、离心破损(占063%)、HBsAg阳性(占048%)、抗-HCV阳性(占032%)、其他(占022%)。
3讨论
31ALT增高因ALT不合格报废血液698u,报废率达323%,是血液报废的最主要因素,占总报废率的3978%。引起献血者ALT升高的因素很多,主要原因还是一些非病理性因素,如体型肥胖、运动、饮食、睡眠不好、服药、精神因素等。本站绝大部分血液来自街头无偿献血,由于受街头无偿献血流动性、及时性的限制,本站对献全血的献血者不做ALT快速筛查,导致献血者血液ALT不合格的比例较大。因此,提醒必须加强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前饮食、休息等注意事项的宣教;做好咨询、体工作,来把血液质量关;在献血前先行ALT筛可有效杜绝血液的浪费。所以也迫切希望能有简便、快速、经济的ALT筛查试剂可用于献血前的测。
32脂肪血脂肪血报废504u,位居报废第二位,报废率达233%,占总报废率的2873%。脂肪血报废的成分为血浆。造成脂肪血报废的主要原因为宣传不到位,献血者不了解献血前应注意的事项,绝大部分为献血前一天或当天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造成,如肥肉、牛奶、鸡蛋、豆类制品等。可通过以下预防措施:(1)加强献血宣传:注意献血知识和血液生理知识的宣传,在采血的前一天或当天严禁暴饮暴食及进食高脂肪、高蛋白类食物,宜清淡饮食;(2)献血前先抽取3左右血液离心,观察是否为脂肪血,但献血者要承受多穿刺一针,绝大部分不愿意,且在大型集中采血时也不大适用;(3)按照国家规定确定脂肪血报废标准,减少人为随意判定。GB18469《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明确规定血液外观无重度乳糜,乳糜程度以乳糜指数?5为重度,判为不合格。轻度及中度乳糜血临床输注不出现输血反应则不应判为不合格报废,在保证血液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血液浪费。
33梅毒阳性血液测梅毒阳性报废血液1935u,报废率达089%,位居报废第三位,占总报废率的1103%。目前我国性病传播趋势严峻,梅毒感染率逐年上升与社会风气有关,造成梅毒阳性报废率逐年增多。因此,在献血咨询时做好询问保密工作,动员有危险行为的人员主动退出献血。
34离心破损成分分离制备时血液离心破损造成的血液报废有137u,报废率达063%,占总报废率的781%。引起离心破损的原因有离心时间过长、转速过快、血袋放置离心杯受力不均、血袋在低温环境下脆性增加、个别厂家血袋材料本身质量如塑料张力不够以及操作人员操作不当等均可能造成离心破损。只有通过严格执行成分分离SOP中各项操作规程,加强工作人员技能培训,正确进行各项操作,选购好质量的塑料采血袋等减少造成离心破损的因素,从各方面总体控制离心破袋率。
35HBsAg阳性HBsAg阳性报废血液104u,报废率达048%。我国为乙肝大国,正常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为10%,在血液复时HBsAg阳性率较正常人群中比率较低,表明参加无偿献血者多为身体相对健康者,且献血前先经快筛查淘汰绝大部分HBsAg阳性献血者。在快筛查时选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快试纸条将能提高HBsAg出率,从而降低复HBsAg阳性报废率。
36抗-HCV阳性抗-HCV阳性报废血液695u,报废率达032%。目前我国感染HCV的人群有所增加,全国因输血感染HCV的纠纷也较常见,在血液测时需注意选用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的试剂进行测。
37其他原因因采血不足量、渗血、冰冻血袋破损、红浆等造成报废的血液有485u,报废率占022%。因无偿献血主要在采血车上进行,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车内空气流通不畅、温度过高、血液在冰箱外存放时间较长等均可影响血液质量。有些献血者初次献血,由于心理、生理、血管较细以及工作人员穿刺技术等因素造成血流不畅、多针采血等现象,以致出现采集血液不足量、凝块、溶血等。因此采血时应加强与献血者进行沟通交流、护理,讲解血液正常生理知识,缓解献血者精神紧张,让献血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献血;对于血管过细无法穿刺的献血者应婉转予以拒绝;在采血车上采血时及时将血液放入冷藏冰箱内保存;注重加强采血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训练,提高一针穿刺率。
血液属人体生命的宝贵资源,充分利用好无偿献血者所捐献的血液,在血液的采集、测、分离制备过程中,把好各道关卡,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浪费是我们血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为降低血液报废率,血站内部应加强质量管理,规范采供血行为,大力加强对献血者献血前的宣传及咨询指导工作,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报废,让无偿献血的血液得到很好利用。
【关键词】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
血液是抢救缺血病人生命的重要特殊资源,向医院提供安全优质的血液,确保输血安全是血站的宗旨,采集足够的血液,满足临床需求也是血站的职责。因此,了解分析造成无偿献血采集的血液报废的原因是非常必要的,针对血液的报废原因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减少血液的浪费。现将本站2007年1月~12月无偿献血的血液在采集、测、分离制备过程中造成不合格报废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站2007年1月~12月无偿献血7979人次,共采集全血2157700,另外调全血5800,机采血小板147人次,共采集血小板156个治疗量。所采集的全血、血小板经成分室分离制备、加工后入待库,对采集、测、分离制备过程所发生的不合格血液进行报废处理,合格血液则进入成品库发往临床。
12方法无偿献血者在填写献血登记表并体合格后电脑查询,快速测HBsAg、血型、血比重,快合格后则进行献血。血液的实室测均严格按照卫生部所要求双人双试剂进行,实室测定项目有ABO血型、Rh(D)、ALT、HBsAg、抗-HCV、梅毒、抗-HIV。
2结果
2007年1月~12月所采集全血和机采冰冻血小板经成分室分离制备、加工后入待库,全年本站所采集制备后入待库血液总量为21642u(血液统一以u计算,每1u血液品种为:全血200、血浆100、血小板1个治疗量),其中全血1075u(21500),手工分红细胞悬液10537u,手工分冰冻血浆105175u(1051750),普通血浆35u(3500);机采血小板20u,机采冰冻血小板136u,机采新鲜冰冻血浆289u(28900)。在采集、测、分离制备过程所发生的不合格血液原因统计见表1。表1不合格血液原因统计从表1可看出,血液不合格报废的主要原因为:ALT(占323%),依次为脂肪血(占233%)、梅毒阳性(占089%)、离心破损(占063%)、HBsAg阳性(占048%)、抗-HCV阳性(占032%)、其他(占022%)。
3讨论
31ALT增高因ALT不合格报废血液698u,报废率达323%,是血液报废的最主要因素,占总报废率的3978%。引起献血者ALT升高的因素很多,主要原因还是一些非病理性因素,如体型肥胖、运动、饮食、睡眠不好、服药、精神因素等。本站绝大部分血液来自街头无偿献血,由于受街头无偿献血流动性、及时性的限制,本站对献全血的献血者不做ALT快速筛查,导致献血者血液ALT不合格的比例较大。因此,提醒必须加强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前饮食、休息等注意事项的宣教;做好咨询、体工作,来把血液质量关;在献血前先行ALT筛可有效杜绝血液的浪费。所以也迫切希望能有简便、快速、经济的ALT筛查试剂可用于献血前的测。
32脂肪血脂肪血报废504u,位居报废第二位,报废率达233%,占总报废率的2873%。脂肪血报废的成分为血浆。造成脂肪血报废的主要原因为宣传不到位,献血者不了解献血前应注意的事项,绝大部分为献血前一天或当天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造成,如肥肉、牛奶、鸡蛋、豆类制品等。可通过以下预防措施:(1)加强献血宣传:注意献血知识和血液生理知识的宣传,在采血的前一天或当天严禁暴饮暴食及进食高脂肪、高蛋白类食物,宜清淡饮食;(2)献血前先抽取3左右血液离心,观察是否为脂肪血,但献血者要承受多穿刺一针,绝大部分不愿意,且在大型集中采血时也不大适用;(3)按照国家规定确定脂肪血报废标准,减少人为随意判定。GB18469《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明确规定血液外观无重度乳糜,乳糜程度以乳糜指数?5为重度,判为不合格。轻度及中度乳糜血临床输注不出现输血反应则不应判为不合格报废,在保证血液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血液浪费。
33梅毒阳性血液测梅毒阳性报废血液1935u,报废率达089%,位居报废第三位,占总报废率的1103%。目前我国性病传播趋势严峻,梅毒感染率逐年上升与社会风气有关,造成梅毒阳性报废率逐年增多。因此,在献血咨询时做好询问保密工作,动员有危险行为的人员主动退出献血。
34离心破损成分分离制备时血液离心破损造成的血液报废有137u,报废率达063%,占总报废率的781%。引起离心破损的原因有离心时间过长、转速过快、血袋放置离心杯受力不均、血袋在低温环境下脆性增加、个别厂家血袋材料本身质量如塑料张力不够以及操作人员操作不当等均可能造成离心破损。只有通过严格执行成分分离SOP中各项操作规程,加强工作人员技能培训,正确进行各项操作,选购好质量的塑料采血袋等减少造成离心破损的因素,从各方面总体控制离心破袋率。
35HBsAg阳性HBsAg阳性报废血液104u,报废率达048%。我国为乙肝大国,正常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为10%,在血液复时HBsAg阳性率较正常人群中比率较低,表明参加无偿献血者多为身体相对健康者,且献血前先经快筛查淘汰绝大部分HBsAg阳性献血者。在快筛查时选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快试纸条将能提高HBsAg出率,从而降低复HBsAg阳性报废率。
36抗-HCV阳性抗-HCV阳性报废血液695u,报废率达032%。目前我国感染HCV的人群有所增加,全国因输血感染HCV的纠纷也较常见,在血液测时需注意选用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的试剂进行测。
37其他原因因采血不足量、渗血、冰冻血袋破损、红浆等造成报废的血液有485u,报废率占022%。因无偿献血主要在采血车上进行,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车内空气流通不畅、温度过高、血液在冰箱外存放时间较长等均可影响血液质量。有些献血者初次献血,由于心理、生理、血管较细以及工作人员穿刺技术等因素造成血流不畅、多针采血等现象,以致出现采集血液不足量、凝块、溶血等。因此采血时应加强与献血者进行沟通交流、护理,讲解血液正常生理知识,缓解献血者精神紧张,让献血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献血;对于血管过细无法穿刺的献血者应婉转予以拒绝;在采血车上采血时及时将血液放入冷藏冰箱内保存;注重加强采血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训练,提高一针穿刺率。
血液属人体生命的宝贵资源,充分利用好无偿献血者所捐献的血液,在血液的采集、测、分离制备过程中,把好各道关卡,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浪费是我们血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为降低血液报废率,血站内部应加强质量管理,规范采供血行为,大力加强对献血者献血前的宣传及咨询指导工作,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报废,让无偿献血的血液得到很好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