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病毒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互联网

        5250

        经典的病毒学检查方法包括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诊断(抗体的检测)。由于分子病毒学和免疫学的发展,近年来又建立了许多诊断方法,包括电镜直接观察形态、检查病毒抗原、核酸等,使得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成为可能(图1)。

        图1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一、形态学检查

         

         

        电子显微镜(electromicroscopy,EM) 能观察病毒颗粒的形态和大小。对含有高浓度的病毒颗粒(≥107病毒/ml)的样品,可直接用电镜进行观察。对含量少的样品可用免疫电镜法(immunoelectromicroscopy,IEM)检查。即先将标本与特异性血清混合,使病毒颗粒凝聚,再进行电镜观察,可提高检出率,例如甲型肝炎病毒、轮状病毒感染的粪便标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血清标本等均可采用此法查出典型形态的病毒颗粒。

         

         

        光学显微镜 能观察病毒感染细胞内的病理变化,如包涵体或多核巨细胞等。有些病毒感染细胞后,在细胞浆或胞核内会出现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斑块,称为包涵体(inclusion body)。在多数情况下,包涵体是由大量病毒在细胞内合成堆积而形成。包涵体的位置(胞浆内或核内)和经Giemsa染色表现的嗜酸性或嗜碱性的不同对某些病毒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如狂犬病病毒感染后可在脑神经细胞浆中检出嗜酸性包涵体,称为内基小体(Negri body),可辅助诊断狂犬病(图35-3)。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