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关于痰培养和痰涂片的讨论

        互联网

        1820
        <center>  </center>

        对于痰培养确定分离菌是否为可能的感染菌最简单和最直接的证据就是痰涂片,首先感染菌会导致白细胞大量增加,其次由于感染早期(细菌/真菌)启动非特异性免疫因子中中性粒细胞是最主要的免疫细胞,吞噬和包裹现象是反映细菌与机体免疫系统的相关性的最重要的信号,观察这一现象有助于区别是感染还是定植。
         

         

         

        痰涂片确实是区分感染与定植的好办法,问题在于目前很多医院微生物实验室未必做这项工作。我们跟细菌室沟通了,送痰培养时要送涂片,如涂片显示上皮细胞为主,考虑污染,需重新送标本,如白细胞为主,标本合格率高,培养准确率高。但细菌室往往不会把不合格标本退回去,只要标本来了就培养,临床对结果有疑问也没办法。 

         

         

         

        结合“标本涂片、培养及临床表现”,才能判定是定植还是致病菌。
          如痰标本:痰中分离出的90%以上是条件致病菌,是否致病取决于:
             1:患者的血象,体温,胸痛,肺部�音等感染症状;
             2:痰涂片镜检见到大量白细胞吞噬或伴行非上呼吸道正常菌群;
             3:痰涂片见到的细菌,培养大量生长。 

        涂片是培养的基础,经涂片检查明确是污染的标本再作培养,没有临床意义。
         

         

         

        一般认为:在痰标本采集、储存、送检都较为规范的情况下,培养和涂片同时见到同样的细菌且有细胞内吞噬(炎性包裹)现象或细菌涂片中每一油镜视野细菌数大于20个或占所有细菌的50%以上的优势菌可能为病原菌。区分定植或病原菌较为客观的方法是若应用针对性抗菌药物之后临床症状减轻(缓解),同时感染部位目标性细菌数减少则为病原菌,仅有数量减少而临床症状没有改变则最大可能为定植菌。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