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参与临床工作 检验岂能只是配角
互联网
原标题:检验岂能只是配角
■本报记者 张思玮
凌晨 2点,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解放军322医院急诊病房的宁静,120急救车送来了一名因肝硬化突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
护士立即抽血,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血红蛋白46g/L。毫无疑问,在这样的情况下输血是必需的治疗手段。
患者家属办理相关手续之后,一路小跑将血标本送到了检验科。
“接到标本之后,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立即进行血型鉴定。”但是血型结果却让检验科苏庆军傻了眼:O型、Rh阴性。
因为这种稀有血型,通常在医院很难有库存。苏庆军先是把患者这一特殊血型告知消化科的医生,然后随即联系该地血站,请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联系血源,并保证供应。
就在苏庆军给血站打电话的同时,消化科也将患者的情况向医务处进行了汇报。在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后,消化科、检验科立即成立了抢救小组,并迅速在院领导的统一协调下,积极备血,以保证医疗操作的正常进行。
在患者家属与医护人员焦急等待中,早上8点,终于从血站传来了好消息,找到了与患者血型相符的悬浮红细胞,紧急运送到医院后,便输入了患者体内,病情终于有所缓解。
但由于患者患有肝硬化,肝脏合成功能下降且曾大量出血,导致患者凝血功能较差,血小板计数偏低,所以暂时无法彻底、有效地控制出血。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再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患者也许可能会再次出现危险情况。于是,抢救小组又一次召开病情讨论会。
谈论会上,检验科从专业角度发表了一些看法:因为患者血小板计数偏低且凝血功能较差,可考虑适量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若有必要,输注冷沉淀将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最终,消化科医生采用了检验科提出的输血方案,通过3天的对症治疗及输注相关血液制品,患者病情稳定,转入普通病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