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放射源分类办法

        互联网

        7100

        根据国务院第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规定,制定本放射源分类办法。

        一、放射源分类原则

        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有关规定,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Ⅱ、Ⅲ、Ⅳ、Ⅴ类,V类源的下限活度值为该种核素的豁免活度。

        (一)Ⅰ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二)Ⅱ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

        (三)Ⅲ类放射源为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四)Ⅳ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五)Ⅴ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二、放射源分类表

        常用不同核素的64种放射源按下列表进行分类。


        放射源分类办法

        注:1. Am-241用于固定式烟雾报警器时的豁免值为1×105贝可。

        2. 核素份额不明的混合源,按其危险度最大的核素分类,其总活度视为该核素的活度。

        三、非密封源分类

        上述放射源分类原则对非密封源适用。

        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按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分为甲、乙、丙三级,具体分级标准见《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标准》(GB 18871-2002)。

        甲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Ⅰ类放射源。

        乙级和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Ⅱ、Ⅲ类放射源。

        附:射线装置分类表

        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 2006年 第26号
        放射源分类办法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