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EB(溴化乙锭)到底有多毒

        互联网

        45749
        随着每年各类化学物质进入市场,产生残留物的数量不断增加,健康和环境成为日益关注的问题。虽然许多实验中使用的化合物是有毒的,很多都是潜在的危险,但一些化学品没有适当的危险性分类,在日常实验中被广大科研工作者所忽略。

        什么是EB溴化乙锭?

        在研究数以千计的实验室残留性有毒物质,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溴化乙锭(EB;3, 8-二氨基-5-乙基-6-phenylphenanthridinium甲基溴),该物质的潜在的毒性作用已被大众广泛的认知。EB属于核酸分子嵌入剂,通常用于分子遗传学、DNA和染色质结构分析等研究中,特别是国内实验室都在使用EB进行凝胶核酸电泳实验的染色。

        EB的诱变机制

        众所周知,脱氧核糖核酸(DNA)是人体内一类重要的遗传物质, 许多小分子能与DNA 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小分子物质与DNA 的作用, 影响到DNA分子的物理化学和生理性质, 从而影响DNA的转移和复制,进而影响生物遗传特性。而EB正是这种极易渗透细胞膜与胞内DNA嵌合的小分子,EB具有平面共轭大环结构,是典型的DNA 分子插入试剂, 菲啶环插入到DNA分子的碱基对之间, 与DNA嵌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并影响DNA 的复制,破坏正常的遗传生理现象。

        EB的危害

        然而EB作为诱变性的化合物,它在人体中诱导突变的机制是不可逆转的。

        科学家使用果蝇做为模式生物,将幼虫暴露在EB光照下15天,实验组果蝇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 如翅膀丢失,胸背部缺失等。另外研究人员表示,EB已经表现出严重的遗传毒理学伤害,作为致癌物质,对果蝇的诱变模式是可见的。操作分子实验的实验者,长期暴露在EB存在的环境中,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表现相对延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致畸作用,严重影响遗传物质的稳定(详情Evaluation of the Effects of a Single Exposure to Ethidium Bromide i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Diptera Drosophilidae Bull environ Contam Toxicol 2007.pdf)。

        另外网络上有多数网友反映,周围长期进行生化实验的女性老师,都生产出不同程度畸形儿的现象。另外还有网友反映,有长期做凝胶实验的同事得白血病等。

        长期操作EB或者所处实验环境中有暴露的EB,都会对操作人员造成潜移默化危害,尤其是遗传方面。EB的废液处理不当,也对周围存在生物安全隐患,污染环境。

        在此提醒广大EB操作者,及长期暴露在含EB工作环境中的科研人员,科研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下一代的希望着想,做好防护措施,规范操作。尽量远离EB---这个分子实验头号杀手!或者选择安全的EB替代品。


        (责任编辑:大汉昆仑王)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