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R&D Systems支原体污染检测新方法(ELISA)专辑

        互联网

        8068

        R&D Systems支原体污染检测新方法(ELISA)专辑

        不需要特殊仪器,可同时检测8种支原体,并避免支原体检测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方法

        前言:
              支 原体污染是细胞培养中令人头痛的问题,有研究表明25%的细胞系中感染了支原体,而研究人员却并不知晓!支原体检测常规采用PCR的方法,虽然灵敏,但假 阳性和假阴性率高,面对得之不易的细胞,研究人员往往很难取舍。对此,R&D Systems 公司在这个领域有重大突破,利用Elisa技术研发的新产品—MycoProbe® Mycoplasma Detection Kit(Catalog # CUL001B)可以高通量(96undefined8种支原体)快速(检测时间也仅需要4.5个小时)有效地检测支原体污染,并且避免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现象。

              支 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大小一般在0.3-0.5um之间,呈高度多形性,有球形、杆形、丝状、分枝状等多种形态。细胞培养(特别是传 代细胞)被支原体污染是个世界性问题。在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感染发生率达到63%,支原体感染发生后能改变细胞的DNA,RNA及蛋白表达,又不能通过可视 法对其进行检测,而且它对细胞的生长率影响较小,不易引起注意。支原体污染的来源包括工作环境的污染、操作者本身的污染(一些支原体在人体是正常菌群)、 培养基的污染、污染支原体的细胞造成的交叉污染、实验器材带来的污染和用来制备细胞的原始组织或器官的污染。

              一.R&D Systems  MycoProbe®试剂盒原理: 该试剂盒运用“Elisa夹心法”的基本原理,首先将样品16S ribosomal RNA (rRNA)标上生物素标签和地高辛标签,然后将其加入预先包被在孔板上的链亲和素的微孔板进行捕获,同时加入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地高辛检测抗体检测,最 后加入底物显色,通过比色法得出检测结果。

        二.R&D Systems MycoProbe®试剂盒的特点和优势:

              1. 试 验结果准确。以往采用PCR法检测支原体污染时,多重扩增可导致假阳性,而且过量样品的使用可导致假阴性。同时运用荧光染色方法时由于支原体吸附在细胞上 而不易上色从而检测不到支原体的污染(假阴性)。而R&D Systems MycoProbe®试剂盒,通过“核苷酸夹心”原理的新方法,采用标记了碱性磷酸酶的寡核苷酸探针与16S核糖体RNA杂交,随后检测底物证实支原体是 否存在,可以有效避免了PCR法出现的假阴性和假阳性现象,检测结果准确。
         

        PCR与MycoProbe®方法检测支原体结果对比:

        2. 省时省力更经济。通过PCR方法检测支原体污染通 常需要1天时间。通过培养法检测,虽然检测结果较好,但是培养过程需要时间很长,并且操作繁琐。以上两种主要采用的方法均耗时耗力。而通过R&D Systems MycoProbe®试剂盒检测支原体,方法简单易操作,检测时间仅仅需要4-5小时,并且价格低廉。

              3.高灵敏度和高通量。该试剂盒具有较高灵敏度(下图为与PCR法的比较),同时使用标准的96微孔板形式一次可以检测96个样本。


        4.适用范围广。试剂盒可用于检测细胞裂解蛋白或细胞上清。
        可以检测涵盖95%污染细胞培养的8种支原体。包括:
         

        M. hyorhinis
        M. arginini
        M. fermentans
        M. orale
        M. pirum
        M. hominis
        M. salivarium
        A. laidlawii

        三.MycoProbe®试剂盒的详细介绍
        1. 试剂盒成分:
            细胞裂解液 ,Cell Lysis Buffer
            杂交板96孔板, Hybridization Plate
            链亲和素捕获板96孔板, Streptavidin Capture Plate
            样品稀释液 ,Sample Diluents
            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地高辛检测抗体 ,Anti-digoxigenin conjugated to alkaline phosphatase
            捕获探针,Capture Probes
            检测探针,Detection Probes
            阳性对照 ,Synthetic DNA Oligonucleotide Positive Control
            洗脱液,Wash Buffer
            底物及其稀释液,Substrate(NADPH)
            信号放大酶及其稀释液,Amplifier enzymes
            终止液 ,Stop Solution
            浮漂 ,Float Collar
            板封口条 ,Plate Sealers
            使用说明书 ,Protocol Manual
        (具体试剂盒组分详见英文说明书,产品说明书:http://www.rndsystems.com/pdf/CUL001B.pdf
        2.试剂的储存
            未开封的试剂盒可以储存2 - 8° C;请在有效期内使用。
            开封后的试剂盒后试剂分别保存,详见英文说明书。
        3.其他实验需要的准备
            酶标仪
            移液器和枪头
            去离子水,无RNA酶
            100 mL 和 1000 mL量筒
            水平微孔板摇床
            涡轮混合器
            手套和面具

        4. 主要的实验操作流程
          A.细胞裂解或细胞上清液准备。若为细胞,终浓度达到1.25x106cells/mL;若为细胞上清,10倍稀释。
          B. 预先润洗杂交板。
          C. 将“探针”加入杂交板微孔中。
          D.将样品、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加入微孔中,65℃水浴60分钟“杂交”后在洗脱。
          E. 预先润洗带有链亲和素的板。
          F. 将标记好的样本加入带有链亲和素板的微孔中,室温孵育60分钟进行“捕获”。
          G.加入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地高辛的检测抗体,室温孵育60分钟进行“检测”。
          H. 加入信号放大酶,进行信号放大或者扩增。
          I.加入底物孵育30分钟。
        J. 加入终止液,在490nm显色。

        5.实验结果参照
        ①样品的阳性结果的OD值应≥1.5,可以以下表做比对。

        R&D Systems支原体污染检测新方法(ELISA)专辑
        ②检测的样本应达到一定检测量,下表为最低可检测量。

        R&D Systems支原体污染检测新方法(ELISA)专辑

        6.相关文献 REFERENCES
        1. Hay, R.J. et al. (1989) Nature 339:487.
        2. Razin, S. et al. (1998) Microbiol. Mol. Biol. Rev. 62:1094.
        3. McGarrity, G.J. et al. (1984) In Vitro 20:1.
        4. McGarrity, G.J. and H. Kotani (1985) in The Mycoplasma: Cell Culture Mycoplasmas, Volume IV,
        Eds. Razin, S. and M.F. Barile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pp. 353 - 390.
        5. McGarrity, G.J. et al. (1979) In Vitro 15:73.
        6. Masover, G.K. and F.A. Becker (1998) Methods Mol. Biol. 104:207.
        7. Masover, G.K. and F.A. Becker (1998) Methods Mol. Biol. 104:217.
        8. Gabridge, M.G. et al. (1986) In Vitro Cell Dev. Biol. 22:491.
        9. Garner, C.M. et al. (2000) Br. J. Biomed. Sci. 57:295.
        10. Wirth, M. et al. (1994) Cytotechnology 16:67.
        11. van Kuppeveld, F.J. et al. (1994) Appl. Environ. Microbiol. 60:149.
        12. Uphoff, C.C. and H.G. Drexler (1999) Hum. Cell 12:229.
        13. Uphoff, C.C. and H.G. Drexler (2002) In Vitro Cell Dev. Biol. Anim. 38:79.
        14. Razin, S. (1994) Mol. Cell Probes 8:497.
        15. Hopert, A. et al. (1993) In Vitro Cell Dev. Biol. Anim. 29A:819.
        16. Blanchard, A. et al. (1991) FEMS Microbiol. Lett. 65:37.
        17. Hatanaka, M. et al. (1975) Proc. Natl. Acad. Sci. USA 72:1401.

        欢迎来电或者邮件索取更多的支原体检测资料。
        广州雅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系方式如下:
        电话:020-87618775020-87696637020-37617110
        E-mail:market@akeasci.com
        备注:请注明一切以R&D Systems的说明书为准。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