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7.2 PNAS:让我们来听听细胞之间的对话

        柚子酱

        1427

        掌握住最新的科研资讯,你就是科研界最机智的崽~


        ① PNAS:让我们来听听细胞之间的对话

        康涅狄格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开发出一种新技术,能够实时记录细胞通讯,从而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细胞分泌的动态,以及细胞如何修复组织。这项成果于近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这项成果解决了困扰生物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 测定细胞之间如何相互沟通,”共同作者Yashir Suhail表示。“通过一种独特的方式来检测细胞之间如何交流,这个平台将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原文检索

        Dynamic secretome of bone marrow-derived stromal cells reveals a cardioprotective biochemical cocktail

        PNAS June 25, 2019 https://doi.org/10.1073/pnas.1902598116


        ② Cell Reports寻找侵袭性的关键点:一种侵袭性皮肤癌有关的蛋白

        全世界每年有近30万人患有恶性黑色素瘤。这种疾病是最严重的皮肤癌,每年报告的病例数正在逐步增加,这使得皮肤癌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

        来自瑞典隆德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最新研究中发现了一种调节与恶性黑色素瘤转移相关的基因编码蛋白质。这一研究发现公布在Cell Reports杂志上。

        原文检索:The X-Linked DDX3X RNA Helicase Dictates Translation Reprogramming and Metastasis in Melanoma


        ③ 华中科技大学Nature子刊揭示GPCR多聚体激活机制

        G蛋白偶联受体 (GPCR) 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其活性的精确调控对于维持生命稳态尤为重要。目前市面上超过50%的药物是以GPCR为作用靶点研发出来的。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Rearrangement of the transmembrane domain interfaces associated with the activation of a GPCR hetero-oligomer”的文章,发现了重要神经递质GPCR,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B受体),跨膜结构域在激活过程中的动态构象变化规律,首次展示了GPCR多聚体不同亚基之间跨膜区的相互作用界面,为更好的理解GPCR二聚体和寡聚体内部的别构效应提供了重要信息,对以GABAB 受体为药物靶点的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6月24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文章通讯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刘剑峰教授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功能基因研究所Rondard P教授。

        原文检索:Rearrangement of the transmembrane domain interfaces associated with the activation of a GPCR hetero-oligomer


        ④ Science颠覆“共识”的新发现!突变未必促进癌症生长

        麻省总医院(MGH)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杂志发表了一个与通常的假设相反的新观点:尽管某些特定的基因突变经常出现在某些特定的肿瘤中,但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这些突变会推动癌症的发展和进程。

        原文检索:Passenger hotspot mutations in cancer driven by APOBEC3A and mesoscale genomic features


        ⑤ Nature子刊揭示叶绿体识别活性氧分子的分子机制

        叶绿体中游离四吡咯类化合物,如叶绿素,在吸收光能后产生的单线氧分子(1O2)一直被认为是植物光合作用中产生的毒性副产物。

        但在2004年,Klaus Apel教授及其研究团队首次发现1O2在叶绿体向细胞核的反向信号通路中起到重要作用,并在随后的遗传学研究中指出这一信号通路主要是由细胞核编码的叶绿体蛋白EXECUTER1介导,由此确立了1O2在细胞信号通路中的重要意义,开拓了活性氧分子介导的叶绿体向细胞核的反向信号通路研究的新思路。然而,长久以来,关于叶绿体中识别1O2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

        在此基础上,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Chanhong Kim研究组发表了题为题为Oxidative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of EXECUTER1 is required for singlet oxygen sensing in plastids 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植物叶绿体中识别单线氧的分子机制。

        这一研究发现公布在6月27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文章第一作者为Vivek Dogra、李明月和Somesh Singh。

        原文检索:Oxidative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of EXECUTER1 is required for singlet oxygen sensing in plastids


        ⑥ Stem Cells提出新观点:细胞松弛素D能破坏肌动蛋白的细胞骨架

        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方法,对于支持骨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一研究发现公布在Stem Cells杂志上,由北卡罗来纳州大学医学院的医学教授Janet Rubin博士研究组领导完成。

        Rubin博士指出:“骨形成很快。数据和图像是如此清晰;你不必是一个骨生物学家,就能看到,在一周的时间里细胞松弛素D产生了什么影响。”

        研究人员使用细胞松弛素D,一种天然存在于霉菌中的物质,来改变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核中的基因表达,以迫使它们变成骨母细胞(成骨细胞)。通过用细胞松弛素D处理干细胞——它们可能变成脂肪或骨细胞,结果是明确的:干细胞变成了骨细胞。

        原文检索:Intranuclear Actin Regulates Osteogenesis


        关键词:实验专区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