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临床医生被逼着搞科研、发文章,这有解吗?

丁香园

1625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原以为医术精湛就行了,但事实远远不是这样,特别是随着近年来高通量测序、代谢组学、干细胞、CAR-T 等技术的突破及在临床开始测试、应用,国家对临床科研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家医院也纷纷建立中心实验室,大力发展临床科研。

因此,找工作要文章、考博要文章,晋升要文章,得到领导重视也要文章。前段时间在临床上摸爬滚打多年的师妹,最后找工作因为没有文章而被单位嫌弃。

作为临床医生,不得不一手抓临床,一手搞科研,但现实状况却是这样的:

临床工作繁重,实验耗时长、执行困难

相关文献报道,61.7% 的三甲医院医务人员日工作时间超过 8 小时,近七成医生每周工作时间超过 49 小时,住院医生周工作时间为 64 小时~88 小时。繁重的临床工作使得科研有心无力,加上临床科研的项目申请流程繁琐、难度大,相关实验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周期较长,且实验会经历失败及反复验证,需耗费大量精力。因此即便是科研项目申请下来,实验技术的有效执行也是难题。

缺乏科研思路

相对于专业科研人员,以临床为主战场的医生的科研能力相对较弱,普遍缺乏好的科研思路,研究方向往往落于窠臼,以文章为导向。临床科研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临床问题,完善临床诊疗方案,而不是为了「发文章」。纯粹以文章为导向的科研,背离了科研本身的意图和价值。但是作为广大科研主体的临床医生面临着经验不足、资金不足、思路缺乏、时间和精力不够等问题,那些「高大上」的科研就变得遥不可及而只能穷于应付。

在具体临床科研的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前一段时间曝光的国外某杂志针对中国作者纷纷撤稿,国内多家医院榜上有名,这个估计广大医生已经形成共识,「病急乱投医」,做个「甩手掌柜」是行不通的。

因为科研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高度有序的严密活动,需要长期的规划,有力的指导,成熟的执行,即便是专门做基础研究的「专业选手」,也很难做好这件事,临床医生势单力薄,在技术执行、科研思路这两块明显是短板。

基于这些问题,各科室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实力的医院专职聘请科研专家进行科研支持或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和外面的大学、研究所、以及商业公司展开合作。

我们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通过对比不同的解决方案发现,临床科室做科研还是和搞基础研究的团队合作,这是一种快速、经济、高效的好办法,二者的互补性非常好:

基础研究团队在科研思路、方向的把握和机制机理探寻上,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能很好的弥补临床科室在思路和技术执行上的不足。他们的工作在达到一定深度后,会上升到临床「人」的层面,通过临床科室提供的大量临床案例,能够发现宝贵的生命科学现象;而临床科室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给予科研有力的支撑,除了提供临床资源以外,医院还是非常好的科研申请平台,地方政府和国家都非常支持,大部分的医院对于院内医生申请到的科研项目都会给与 1:1 的配套经费支持。

如此看来,临床科室和基础研究课题组的合作是必然趋势,双方发挥各自的特长,各取所需,成果共享,合作共赢,能够把科研快速推向前进!

但是如何操作实行,找到合适的「伙伴」就比较困难,临床科室在这方面资源匮乏。

除此之外,科研任务的有效执行也非常重要,即使找到了横向合作的课题组,但是他们的科研执行力量有限,还有自己的科研任务要完成,这一块需要找成熟的商业化技术服务公司来补充,但是国内的商家,鱼龙混杂,需要临床医生独具慧眼,找到有效的技术执行资源。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