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做了四年的博士课题临毕业前被抢发,嚎啕大哭后,我含泪放弃了科研......

        748
        知乎上有一个令所有硕博男默女泪的题目《论文被抢发是怎样一种体验》?

        做了四年的博士课题临毕业前被抢发,嚎啕大哭后,我含泪放弃了科研......

        图片来源:知乎


        我想很多生物领域的科研狗对这个题目都有着深刻的体会。

        我在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中,都活在博士最后一年,做了四年博士课题被抢发所带来的阴影里。

        还记得那篇抢发论文发表的那一个晚上,当看到论文的副标题就是我博士课题的题目的时候,之前已经被抢发过两次的我在一瞬间崩溃,嚎啕大哭,也决定放弃科研

        对这个课题,我倾注了博士期间的所有精力,完成度高于 80%。在博士最后一年发生的抢发,而且是从研究蛋白,疾病模型以及表型的全方面抢发,对我课题的创新性和影响力的打击都是毁灭性的。

        一千多个煎熬的日夜,无数个辗转反侧的不眠之夜,披星戴月的熬夜做实验,那一片片胶,一张张膜,成百上千只死在我手上的小白鼠,在一瞬间都失去了意义。

        我决定放弃学术。因为我不想再一次感受被抢发的痛苦,哪怕只有一点点可能也不想。


        第一次被抢发

        我的导师并没有太多我主攻领域的背景,所以课题的初期研究开展的非常艰难。每天顾此失彼,疲于奔命。尽管如此,等到博士第二年要开题答辩的时候(如果不过就会停补助),我的动物模型才刚刚搭起来。由于没有数据,加上一天天逼近的答辩日期,我更加拼命的肝实验,头发也开始一大把一大把的掉。

        在开题截止日期的最后一个月,我靠着老板的求情低分飘过了开题。也慢慢开始明白,我不是发 CNS 的料。

        做了一年多后,实验结果并不太理想,发个好文章的想法也变得更加不切实际。为了自救,我大改了课题方向。这一次比之前顺利不少,做了半年后,也开始做出一些表型。

        正当我准备进一步深挖机制的时候,老板刚入职的时候给自己埋下的地雷炸了,隔壁学院的一个组利用我老板提供的信息抢发了我们这方向最关键的一部分机制。而就在这次被抢发之前不久,我的另外一个小课题也被一个日本的课题组抢发了。

        两次抢发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打击,我也因此正式进入了很多博士都经历过的自我否定期。沉沦,抑郁,怨天尤人,每天都埋怨自己,埋怨别人,甚至埋怨自己父母没有阻止自己学生物,觉得不该读博。


        毕业前再被抢发

        在之前的两个方向都走不通后,为了毕业,我只能再次改变课题方向,也不再幻想发什么大文章。也许找对了方向,研究进展神速,而且这个方向的表型此前从未被报道过,发一个 7 分左右的 J 杂志还是很有可能的。

        就在我们着手写论文的时候。我订阅的 NCBI 给我发了一封提醒邮件,标题为:「关于蛋白 X 的新研究…..」。

        我永远忘不了那天晚上 7 点,我点开那封邮件时候的情景。在杂志 J 标题下的副标题栏里写着《蛋白 X 在某某某过程中的作用》,正是我博士课题的题目。

        我想过被抢发,但我没想过被抢发的如此彻底。点开那篇论文,发现这篇论文和我们在写的手稿内容惊人的一致,而他们观测到的表型就是我正新研究的方向,从动物实验表型到细胞实验,我被抢发的彻彻底底

        • 第一次被抢发,是我的小课题,那个课题我并没有投入太多,被抢发时并没有什么波澜;

        • 第二次被抢发,是老板几年前埋下的雷,我也只能咽下这口气;

        • 而这第三次,我投入了整整四年,换过 2 次大方向,最后被抢发的如此彻底,也不知道何处发泄。


        我曾发了疯似地搜索着抢发论文的作者的信息,在之前参加过的会议的与会名单里一条一条查找他们的名字,试图找到自己被抢发的原因,但一无所获。

        无力、绝望,四年的坚持,在一夜之间就崩塌了。

        我曾经享受过科研带来的乐趣,享受过「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观测到某种现象」所带来的满足感;尽管被抢发两次,我对发一篇 7 分文章还抱有一丝希望;还期盼以后能进个更好的实验室,发上一两篇大文章让看轻过我的人刮目相看。

        但科研就是这样一个领域,一个赢者通吃的领域,而我,已经输了。

        我在毕业前能发好文章的机会,在那篇抢发论文发表的时候就已经逼近于无限小。而没有文章,申请博后更是成为奢望。因此,我在被抢发几个小时后就下定决定离开学术界。不仅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而是再也不想成为输家。

        拿整个博士生涯甚至科研生涯来与不知身在何处的对手竞速,我输不起!


        被抢发的论文终发表,但已经迟了

        几个月后,我顺利拿到了工业界的职位。在入职之前,我有最后的一段时间来给自己的学术生涯画上一个句号。可能是因为没有了博士毕业和继续在学术界打拼的心理负担,也是机缘巧合,我转向了一个实验室从未涉及的领域。

        这次转变让我发现了最强的一个表型。拿到一些非常抢眼的数据。在交毕业论文后等答辩的几个月中,我们迅速完成了几个关键性的实验。

        实验结果虽然非常出色,但害怕再被抢发的我对学术界已经完全没有了兴趣,或者说对学术界充满了恐惧,还是毅然去往了工业界。

        之后我也一边写论文一边开始新的工作。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论文投往老牌期刊Diabetes。我本来没抱太大的希望,毕竟论文一大半的内容被抢发过。但手稿很快得到了三个审稿人正面的回复,小修补了几个简单的实验就被接收,一发入魂。

        做了四年的博士课题临毕业前被抢发,嚎啕大哭后,我含泪放弃了科研......

        这个逼我「退坑」的课题,在我逃离学术圈之后终究还是发表了,

        一切情绪的转变,从怀疑到激动,再到释然,只有几个小时。当时我做出逃离科研的决定,也只花了几个小时。

        几个小时,几行字,几张纸,就改变了我人生的走向。

        但话说回来,决定科研工作者去留和成就的,不也就是期刊上的几页纸,简历代表作中的几行字吗?

        为自己的几张纸奋斗,为别人的几张纸担惊受怕,也许就是科研工作者的宿命吧。

        那篇逼本文作者「退坑」的课题,丁香学术此前亦有报道:Diabetes:伤口迟迟不愈合,还留疤?可能和这个「阴阳蛋白」有关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