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抗原设计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理想佐剂的设计及要求

理想佐剂的设计及要求 对于新型佐剂的设计和开发必须建立对佐剂的作用机制、安全性、基本构成形式、投递途径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1)理想的新型免疫佐剂必须具备的特征:①在促进保护性免疫应答上与疫苗原有相加作用;②能有效地激发较强的细胞免疫应答、黏膜免疫等;③更为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④佐剂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生物学特性稳定,易于在体内降解和清除;⑤适应性广、易于存贮、价格低廉。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疫苗的传递系统

疫苗的传递系统 疫苗成品中,除了应含有刺激免疫应答的特异性疫苗原外,还应包含有佐剂和适当的传递系统。传递系统是一种具有运送功能,能将疫苗原传输至相应的靶组织,呈递抗原信息给APC,并能长时间稳定抗原或缓释抗原使其发挥作用的物质。有些佐剂和传递系统在功能上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两者之间难以界定。传递系统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可以维持疫苗效果的长期性,减少免疫次数,还体现在缓释/控释给药、靶向给药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刺激序列基因佐剂

免疫刺激序列基因佐剂 免疫刺激序列(ISS)为非甲基化的短核苷酸(胞嘧啶和鸟嘌呤,CpG)为基序的寡脱氧核苷酸(ODN)短序列,其序列中的5’-嘌呤-嘌呤-CpG-嘧啶-嘧啶-3’对人和动物有强烈的免疫刺激作用,可以诱导以Thl为主的免疫应答,诱导产生Thl类细胞因子如IL-1、IL-6、IL-12、IL-18、TNF等,增加免疫相关细胞MHC-Ⅱ类分子、CD40、B7-2、ICAM、CM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细胞因子及共刺激分子佐剂

细胞因子及共刺激分子佐剂 1.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具有许多种的生物学功能,能够调节细胞间相互作用,是T细胞和B细胞重要的刺激分子,在免疫应答过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佐剂的细胞因子主要调控Thl/Th2细胞免疫过程中的反应类型,同时影响各细胞间信号传导和刺激信号,以调控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细胞因子佐剂可作为疫苗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某些编码细胞因子的基因片段与特异性D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疫苗的效果分析

疫苗的效果分析 1.动物模型检测 动物模型不仅可以用于检测疫苗分子的病理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还可以检测其安全性、毒性作用以及作用的效果,如毒性试验、毒力试验、保护性免疫力的效率试验等。此外,还可应用转基因动物对疫苗原导致的病理性反应、佐剂效应机制进行鉴定。一旦经动物实验被确定安全有效后再进行以下检测。 2.少量人群免疫学效果及副作用判定 即临床试验(1~Ⅳ期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目前已经开发的或正处于实验阶段的疫苗

目前已经开发的或正处于实验阶段的疫苗 (一)病毒类疫苗 1.减毒活疫苗 HIV减毒活疫苗、甲型肝炎疫苗、流感疫苗、牛痘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腺病毒疫苗、黄热病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水痘疫苗、轮状病毒疫苗、乙型脑炎疫苗。 2.全病毒灭活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甲型肝炎疫苗、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斑疹伤寒疫苗。亚单位疫苗:乙型肝炎疫苗、流感嗜血杆菌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疫苗的质量检测

疫苗的质量检测 疫苗的生产必须遵从药品产生质量管理规范,任何一种疫苗制剂都必须在规范的质量检测体系经过严格的检测才能确保疫苗安全和有效性,以最大效率地提高接种后的效应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免疫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无论生产规模如何,都必须设有质量保证机构和质量鉴定机构。 1.理化性质的检测 根据不同的疫苗原可使用不同的检测手段,如蛋白质测定、核酸测定、多糖光谱测定等。各种凝胶电泳技术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尘螨变应原及酶性变应原的类型及理化、免疫学特性

尘螨变应原及酶性变应原的类型及理化、免疫学特性 尘螨主要存在于人类居住的环境中。能引起人类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螨种有4类:户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gssinus,Der p)、粉尘螨(Dermatophagoides farznae,Derf)、微角尘螨(Dermatophagoides mzcroceras,Der m)和埋内欧尘螨(Euroglyphus ma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尘螨变应原与变态反应

尘螨变应原与变态反应 尘螨变应原与抗原呈递细胞(APC)的相互作用在变态反应发生过程中非常重要,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经APC处理后,向T细胞传递信息引发特异性的免疫效应。尘螨变应原的呈递过程主要途径如下:①APC的突触伸出气管上皮细胞间,与抗原接触后,因上皮细胞的通透性增加,通过细胞转运作用,呈递抗原。但目前无直接令人信服的证据。②抗原呈递在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BALT)中进行。气管BALT为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尘螨酶性变应原的作用机制

尘螨酶性变应原的作用机制至少有4种尘螨酶活性变应原具备蛋白水解酶作用,此类酶可通过非细胞毒性作用造成上皮细胞间的关系破坏,使变应原轻易通过气道黏膜屏障。组织学显示,细胞之间侧面及基底侧面失去黏附,酶直接损伤细胞内的连接。尘螨酶性变应原的致敏途径有:①酶的直接作用,使气管黏膜通透性增加;②上皮细胞吞转作用(transcytosis);③直接刺激支气管相关淋巴细胞;④蛋白酶性抗原的局部黏附,导致胞内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尘螨酶性变应原的调控机制

尘螨酶性变应原的调控机制 调控机制的研究主要用于指导临床免疫治疗。特异性TCR与暴露在APC表面的、能与特异性抗原多肽片段结合的MHC―Ⅱ类分子密切相关,如果能调控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就能改变效应过程。目前,用于干扰尘螨变应原诱导变态反应过程的手段有:以特异性抗原和诱导性多肽使其在呈递后造成刺激信号的缺失以及T细胞优势表位与MHC―Ⅱ类分子竞争性结合受阻而中止效应过程。 (1)特异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尘螨性变应原抗原表位的研究T细胞表位

尘螨性变应原抗原表位的研究T细胞表位 特异性T细胞在变态反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Th2细胞主要分泌IL-4、IL-5和几-13,而很少量或不分泌IL-2及IFN-γ。Th2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可诱导B细胞合成IgE,该细胞广泛存在与外周血、鼻腔黏膜、支气管肺泡液中,过敏患者其含量非常高。随着尘螨变应原cDNA文库、重要变应原编码基因库的建立,为表位的研究提供了广泛的基础。经核酸及氨基酸系列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尘螨重组变应原的应用

尘螨重组变应原的应用 1.特异性诊断技术的应用 (1)重组变应原的诊断学:除了1类变应原外,其他绝大多数的尘螨重组变应原均表现出与IgE强反应性。经血清学试验及皮内试验检测表明,重组1类变应原弱于2类,而重组5、7类变应原呈强反应性;实验还证实了以3-4种重组抗原拼接的多价抗原效果优于单一者。皮试是有效、常见的检测方法之一。重组抗原、多价重组抗原作为诊断试剂的优点:易于标准化,其比例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尘螨重组变应原表达与合成

尘螨重组变应原表达与合成 DNA重组技术提供了借助与载体系统合成尘螨变应原及多肽的可能性。对于完整以及大片段的多肽变应原来说,表达系统是十分重要的。激活T细胞的蛋白质仅需要一级结构,而刺激B细胞表位并能与抗体结合者需三级结构。从以往的实验来看,表达的重组变应原仅能满足于T细胞的研究。由于尘螨1~3类变应原是诱发哮喘的重要组分,与患者血清IgE的结合率几乎达到100%,目前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除了纳米粒的合成方法不同外,药物与纳米粒的负载方式也有很多不同。例如,将药物限制在聚合物骨架内、包裹在纳米囊中、由壳状聚合物膜包围、通过化学键或物理吸附等方法修饰于纳米粒表面等。 1.溶剂蒸发法 该法是将聚合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再将药物溶解或分散在聚合物溶液中,在水和乳化剂存在下形成稳定乳液,经高压乳匀或超声后,经连续搅拌及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蒸去溶剂即得水包油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胶体金电镜染色方法

免疫胶体金电镜染色方法 免疫胶体金电镜染色亦可分包埋前和包埋后两种染色方法,前者因标记抗体对细胞膜的穿透性较差,故仅适于细胞表面抗原的显示,而后者较常用于对细胞内抗原的显示。现分别介绍如下: (1)包埋后染色 1)常规包埋或低温包埋的组织标本按包埋后染色要求制作50一70nm超薄切片,切片载于镍网或金网上; 2)经(OsO4后固定或环氧树脂包埋的组织,需用H2O2蚀刻。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荧光标记样品

免疫荧光标记样品 用于流式细胞仪检测的常用荧光素有FITC、TRITC、Cy3、Cy5,PE和PI,在以上各种荧光染料中,PE荧光最强,适用于弱表达抗原;FITC最便宜,适用于强表达抗原,适用范围广。 1.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 取一定量的细胞悬液(浓度约l×l06个/m1),直接加入荧光素标记抗体进行免疫反应(如做双重标记或多重标记染色,可把几种标记有不同荧光素的抗体同时加入)。4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流式细胞术的常用样品制备方法

流式细胞术的常用样品制备方法 流式细胞术的实验检测对象是单细胞悬液,因此,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中欲对待测样品细胞进行分类计数,也需把样品制备成细胞悬液,并要求被检细胞大小为0.2~80pm,每个样品中至少有20 000个细胞,细胞浓度为105~107个/ml。制备成的单细胞悬液经荧光或免疫荧光标记即可上机检测。 1.单层培养细胞单细胞悬液的制备 (1)弃去培养细胞(对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简便快速地检测莱姆病的新方法

科学日报2010年6月18日新闻报道,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一种针对莱姆病更敏感的检测方法,可能达到早期诊断并且节省费用。其详细结果报道于临床和疫苗免疫杂志(Clinical and Vaccine Immunology )2010年六月刊。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前体膜蛋白抗体加重人体登革热病毒感染

英泰两国研究人员联合在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人体免疫系统在对抗登革热病毒时所产生的前体膜蛋白(prM)抗体,会在患者第二次感染登革热时帮助病毒感染更多细胞,从而使症状更加严重。研究人员称,该发现提供的关键信息有助于科学家尽早研制出新型登革热疫苗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