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莨科。落叶灌木,高1~2米。叶互生,二回三出复叶,顶生小叶长达10厘米,3裂,无毛。花大,单生枝顶,直径10~20厘米;萼片5,绿色;花瓣5,常为重瓣,白色、红紫色或黄色;雄蕊多数;心皮5,离生。蓇葖果,密生褐黄色毛。原产我国。著名观赏植物,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栽培历史的2000年。种植牡丹以河南洛阳和山东菏泽为最有名,宋代诗人欧阳修曾著有《洛阳牡丹记》和《洛阳牡丹图》。明代王象晋所著《群芳谱 ...
梧桐科。又名红可拉。常绿乔木,高约10米。叶互生,椭圆形。花腋生,无花瓣,花柄顶端着生星芒状蓇葖果4~5个,长8~10厘米,果皮绿色,内含5~9个坚硬的白色种子,即商品用的可乐果。原产非洲热带。当地土著居民用其作嗜好品,在口中咀嚼,作兴奋剂和疲劳恢复剂,其主要成分为咖啡碱约2%及微量可可豆碱、香精油、糖苷、可乐碱。饮料可口可乐即以可乐果和古柯提出物为原料制成。可乐果现栽培于西非、牙买加、巴西 ...
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类一科。木本。叶对生,单叶、三出复叶或羽状复叶,无托叶。花两性,很少单性异株或杂性(梣属);圆锥花序或聚伞花序;辐射对称;花萼通常4裂;花瓣4(~6),合瓣花冠,花冠管长或短,很少无花瓣(梣属);雄蕊2,着生花冠管上;心皮2,合生,子房上位,2室,每室有胚珠1~3枚。果为核果、蒴果、浆果或翅果。30属,约600种,产温带、亚热带及热带。我国有12属,约200种,产全国各地。丁 ...
豆科。一年生栽培油料作物。根部多根瘤。高20~70厘米。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4,倒卵形;具叶柄;托叶披针形。花单生或簇生叶腋;花萼和花托合生成托管,花梗状,萼齿二唇形;花冠蝶形,黄色;雄蕊9枚合生,另1枚退化;子房藏于托管中,受精后子房柄迅速延长钻入土中结实。荚果蚕茧状长椭圆形,长2~5厘米,表面有网纹,种子间微缢缩,不开裂;种子1~4粒,种皮薄,红色。原产南美巴西和秘鲁,已有近2000年 ...
分布于温带地区润湿海洋条件下的夏绿林。群落中的树木仅在暖季生长,入冬前树叶脱落。优势树种有壳斗科的落叶乔木,如山毛榉属、栎属、栗属、椴属等。群落结构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区在北美的中部和东部、欧洲和我国温带沿海地区。我国的落叶阔叶林仅残留于山地,平原和低山丘上的林地多被开垦成农田。常见落叶果树有梨、苹果、桃、杏、柿、栗、枣等。在夏绿林和北方针叶林之间常生长 ...
一种分子很大的、具三维结构的芳香族高聚物。由对-香豆醇、松柏醇和芥子醇脱氢聚合而成。因植物年龄和种类不同,这3种组分的相对量变化也很大,所以木质素不是一种,而是有多种。它主要存在于木质部中,是木质部中各部分细胞壁,特别是次生壁的组分,填充在细胞壁的纤维素微纤丝周围的基质中,增加机械强度。它是木材的主要成分。用间苯三酚和盐酸染色时,呈现鲜红色。正常状况下为棕色。 ...
梧桐科。常绿乔木,高达12米。叶互生,卵状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脉上略被星状毛,花簇生树干或主枝上,直径约1.8厘米;萼粉红色,5深裂;花瓣5,淡黄色,下部凹陷成盔状,上部匙形向外反卷;雄蕊花丝基部合生成筒状,退化雄蕊5,线形,发育雄蕊1~3枚聚成1组,和退化雄蕊互生。果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5~20厘米,深黄色或近于红色,5室,每室有种子12~14粒;种子卵形,长2.5厘米。原产南美。我国云 ...
包括干旱屏蔽和耐旱性两方面。高等植物主要通过干旱屏蔽(drought avoidance)方式抵抗水分胁迫,其表现如某些植物(玉米、水稻等)在干旱条件下出现叶子卷曲,以减少水分丢失。有些植物则是气孔内陷,并存在蜡质保护性物质,叶片小或退化,以减少蒸腾作用。有的则是根系分布广而深,输导组织发达,能增强对水分的吸收及运输,有利于保持植物的水分平衡,避免发生水分亏缺。许多低等植物如苔藓、地衣等可通过 ...
维管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体内主要具输导功能的一种复合组织。被子植物(少数种类除外)的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组成。其中导管和管胞是木质部中具输导功能的部分,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通过他们来实现。木纤维是强烈木质化的长形细胞,具支持功能。木薄壁细胞常含有淀粉和结晶,有贮藏功能。大多数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木质部内无导管,也无典型的木纤维,管胞兼具输导和支持双重功能。植物初 ...
又名阿月浑子。漆树科。落叶小乔木,高约9米。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5,通常3枚,卵形,长5~10厘米,革质,全缘。圆锥花序,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小,绿褐色。核果卵形至长圆形,长约2.5厘米,淡红色或淡黄色,有皱纹;种子淡绿色或乳黄色。原产地中海区和亚洲西部。我国新疆有栽培。种子炒熟,供食用;种仁含油54.6~60%,也可榨油和作食品工业原料。 ...
又名紫苜蓿。豆科。多年生草本,高约1米。三出复叶,互生,小叶倒卵形或倒披针形,上部叶缘有锯齿;托叶披针形。总状花序,花蓝紫色,花冠蝶形;雄蕊10,成(9) 1的二ㄌ逍廴铮迫1心皮。荚果,成螺状卷曲,有数种子;种子肾形,黄褐色。原产欧洲及亚洲中部。我国北部和西北部广为栽培,有时逸为野生。为优良饲用植物。茎叶都可利用,放牧、青饲或调制干草、青贮料、干草粉等,根也可喂牛。一年可割草3~4次,鲜草 ...
又名蒟蒻。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块茎扁球形,直径达25厘米。叶1枚,三出复叶,小叶2歧分叉,裂片再羽状深裂,末回小裂片椭圆形至卵状长圆形;叶柄长40~80厘米,青绿色,有暗紫色或白色斑纹。先叶开花,佛焰苞长20~30厘米,卵形,下部呈漏斗状筒形,外面绿色而带紫绿色斑点,里面黑紫色;肉穗花序约2倍长于佛焰苞,下部为雌花,上部为雄花,顶端附属体呈圆柱形,长达25厘米。我国西南及长江流域地区多有栽培 ...
指在昼夜周期中能诱导植物开花所需的最短或最长的暗期长度。长日植物在等于或短于临界暗期才能开花或促进开花。如天仙子为12.5小时。短日植物在等于或长于临界暗期才能开花或促进开花。如苍耳为8.5小时。 ...
雄蕊的花药和雌蕊的胚囊发育成熟,或二者之一达到成熟,原先紧裹的花苞张开,露出雌、雄蕊的现象。花朵开放后,雄蕊的花粉囊通过一定方式开裂,散出的花粉,借助或不借助传粉媒介传至雌蕊柱头,完成传粉作用。大多数植物,需在花朵开放后才能进行传粉和受精,称为开花传粉。有些植物的花,不待花苞张开,就已完成受精作用,称为闭花受精,如豌豆。各种植物的开花习性不尽相同。表现在植物的开花年龄、开花季节和花期长短上很 ...
包括盐屏蔽和耐盐性两方面。盐屏蔽(salt avoidance)主要通过拒盐、泌盐、稀释盐3种方式实现。拒盐即不让外界盐分大量进入体内,从而避免盐分的胁迫;泌盐指有一些植物允许盐分进入体内,但进入后又以不同方式将其排出体外,使体内盐分含量不致过高,从而避免盐害;稀释盐指有些植物将吸收的大量盐分,通过快速生长或通过细胞内的区域化作用(如集中到液泡中)稀释盐分。一些非盐生植物主要通过盐屏蔽抵抗盐胁 ...
也称花期。①当花的各部分发育成熟时,从花朵开放,雌、雄蕊从花被中暴露出来,至完成传粉和受精作用,花朵凋谢的一段时期。在大田作物,一般以全田有10%植株开花时为开花始期,50%植株开花时为开花期。花期的长短因作物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一般禾谷类作物花期较短,仅3~10天,豆科植物较长,约10~30天。开花期要求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阳光,低温和阴雨等不良条件,均会影响开花、传粉和受精,造成落花、落果和空 ...
亦称冷害。指0℃以上低温使植物受到伤害,甚至使其死亡的现象。各种植物的临界温度不同,这与它们原产地的生长条件有关。临界温度又与低温持续的时间有关。例如黄瓜叶片在10℃下1星期尚能继续生存,在8℃下3天叶片即萎蔫,5℃下几小时内就凋萎。另外,冷害常在受害的当时并不表现,而是在温度回升时才出现症状。分为3种类型:(1)直接伤害:伤害出现较快,在几小时或最迟1天即表现出伤害。一般认为是由于膜透性突然 ...
当植物体内存在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结合的阴离子(如氰化物、叠氮化物)时,仍能继续进行的呼吸,即不受氰化物抑制的呼吸。许多植物组织可以进行,一些真菌和绿藻、少数细菌和动物也可进行,但绝大多数动物不能进行。它在呼吸链(电子传递链)上,从泛醌分叉,电子不经过细胞色素系统,即不经过磷酸化部位Ⅱ及Ⅲ,直接通过另一种末端氧化酶——交替氧化酶传递到分子氧,故形成的ATP少。要得到与呼吸链的主链产生同样多的 ...
蔷薇科。梨属植物的通称。落叶乔木或灌木,有时具枝刺。单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椭圆形,边缘具芒状锯齿或钝;具托叶;有长叶柄。伞形总状花序,花通常白色,极少粉红色;萼片5;花瓣5;雄蕊多数;花柱2~5条,完全分离,子房下位,2~5室,每室2胚珠。梨果,果肉多汁,富含石细胞,果萼宿存或脱落。梨属全世界约25种,我国有14种,通常分为秋子梨和白梨两大系统。秋子梨系统果萼宿存,著名品种有京白梨、香水梨、酸梨、 ...
亦称量子产额(quantum yield)。在光合作用中每吸收一个光量子,所固定的二氧化碳分子数或释放氧气的分子数,由于所得数值为小数。故通常用其倒数——量子需要量(quantum requirement)来表示。即还原1分子二氧化碳需要的量子数。根据测定为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