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数据库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半种semispecies

  1 E.E.Mayr在难于决定某个种究竟属于何种或亚种临时所定的等级名称。 2 指A.J.Cain所定的种之上、超种之下的辅助等级。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半致死基因semilethal gene

  合子致死基因的一种,但不是对所有个体都有致死作用,而是有一部分个体会存活下来留下后代。已知果蝇中有这样的例子,在饲育温度 16.5℃时表现正常,饲育温度 21℃时半致死,饲育温度25.5℃时则完全致死。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半支莲醛portulal

  从半支莲(Portulaca gradifora)叶中分离出来的物质、是萝卜下胚轴生根的阻碍剂,是具有环状结构的双帖(diterpene)。现在也作为小豆等一些植物的失根诱导剂而被利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半知菌类Imperfect fungi

  有性世代不明的真菌。在真菌生活史中,可以看到有性繁殖时期和只进行无性繁殖时期。进行有性繁殖的为完全型,此期为有性世代;只进行无性繁殖的为不完全型,此期为无性世代。许多未知有性世代的半知菌类进行无性繁殖产生营养孢子,有少数只有菌丝,而不能形成孢子。一些半知菌,根据其菌丝和营养孢子的特征,有的也可以归入壶菌、接合菌、担子菌等类群中。将半知菌归纳起来,几乎全部可归属于子囊菌类。对于归属于半知菌类的一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半叶法half leaf method

  对植物病毒进行生物定量的方法。由于以叶片主脉分界的两半叶片对病毒具有基本相同的敏感性,所以将局部病斑的病毒与寄主进行组合Nicotiana glutinosa),在一半叶片上接种标准浓度(已知浓度)的病毒,在另一半叶片上接种未知浓度的病毒材料,然后通过比较两半叶片的病斑数,来推知接种材料的病毒浓度。此方法的原理和对叶法相似。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

  植物细胞壁构成纤维素小纤维间的间质凝胶的多糖群中除去果胶质以外的物质,是构成初生壁的主要成分。原来是从总纤维素中以17.5%NaOH以至24%KOH提取出来的多糖成分的总称,而没有相应的特定的化学结构。碱提取液用醋酸中和沉淀的部分是半纤维素A,上清液用乙醇沉淀的部分是半纤维素B。作为重要的多糖除木聚糖、葡聚糖、阿拉伯木聚糖、葡萄甘露聚糖、阿拉伯半乳聚糖等中性多糖外。在许多植物中还可见到葡萄糖醛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半透性semipermeability

  膜或膜状结构只容许溶媒(通常是水)或部分溶质透过,而不容许其他溶质透过的性质。M.Tra-ube(1867)所做的亚铁氰化铜的沉淀膜是近乎理想的半透性膜(半透膜semipermeable membrane),它被用于 W.Pfeffer的渗透计。自H.De Vries(1871)发现细胞的半透性以来,一直把它归因于细胞膜的性质,细胞膜实质上一般可作为半透膜来看待,但严格地讲,那只不过是溶质的渗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半细胞semicell

  鼓藻类(Desmidiaceae)体细胞的一半而言。多数是由于二个半细胞之间缢缩变细而成,外观上十分清楚。在半细胞的表面分化出各种突起和花纹,这些都是种属的特征。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半索动物Hemichordata

  亦称隐索类(Adelochorda)。是体腔动物的一门,属新口动物,真体腔类,具肠体腔干。除了肠鳃类和羽鳃类两纲外,还有与肠鳃类幼虫类似的进行幼态浮游生活的Planctosphaela类,以及所谓笔石类中树形类(此类与羽鳃类近似)。肠鳃类自由生活于泥土中,呈蠕虫状(亦称蠕态类)。羽鳃类全部营固着生活,构成群体。这两群的共同点是:原腔动物,身体分前、中、后三部分。在肠鳃类中称为吻、领和躯干,在羽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半缩醛semiacetal

  醛的水合物RCH(OH)2 和2分子的醇R′OH以醚键结合的RCH(OR′)2称为缩醛(acetal),与一分子醇结合的 RCH(OH)OR′称为半缩醛(semia-cetal或 hemiacetal)。在戊糖以上的糖分子中,羰基和羟基结合而形成稳定的环状半缩醛结构,较之游离醛更为稳定。此时,可因五碳环、六碳环的形成,以及羟基的方向而产生异构体。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半致死量

  LD50,LD-50。致死量(lethal dose)50%的简称。系指能使动物个体数50%致死时的毒物量,或电离射线的射线量。个体的感受性差异显著时,使用最小致死量(MLD)更为方便。电离放射线的LD50 一般是采取强力的短时间的全身照射,并用照射后30天以内的被照射个体数有半数死亡的射线量来表示。如果不是30天,例如只观察到28天,则多用LD50/28 或LD50(28)来记载。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半乳糖血症galactosemia

  这是血和尿中半乳糖增多的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症状是营养障碍、白内障、智力低下和肝脾肿大等。该症发生于先天性缺乏半乳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的人。食物中无半乳糖时,症状可好转。成人后能产生尿苷二磷酸-半乳糖焦磷酸化酶(UDP-galacto-se pyrophosphorylase),能将半乳糖-1-磷酸转化为UDP半乳糖,使半乳糖不会蓄积。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 acid

  系果胶酸的组成单位,果胶的主要成分。存在于植物的粘液、树胶和细菌多糖中,多数为甲酯。D-半乳糖醛酸具有1分子的结晶水。比旋脱水而成。靠地衣酚反应或间萘二酚反应可以检出,遇亚硫酸复红呈红紫色。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半乳糖脑苷脂galactocerebroside

  亦称半乳糖神经酰胺。系一种脑苷脂。是一分子的半乳糖以糖苷键结合于神经酰胺上。大量存在于脑神经组织(特别是白质)、髓鞘中。除脑以外,肾脏中也有多量的存在。已经明确,除脑组织以外,而葡糖脑苷脂是主要的,所以脑苷脂大致可分为半乳糖脑苷脂和葡糖脑苷脂两种类型,是脑苷脂硫酸酯生物合成的前体。过去就曾知道脑中有四种:角苷脂(含廿四烷酸)、羟脑苷脂(含α-羟廿四烷酸)、神经苷脂(含神经酸)、羟烯脑苷脂(含羟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半乳糖-1-磷酸 galactose-1-phosphate

  是组成半乳糖代谢起点的中间代谢物。一般作为营养素进入生物细胞的半乳糖,由半乳糖激酶的作用,与ATP反应生成α-D-半乳糖-1-磷酸,在己糖-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EC2.7.7.12)的作用下经由尿苷二磷酸半乳糖转变成葡萄糖-1-磷酸,与葡萄糖代谢系统汇合。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半乳糖激酶galactokinase

  催化半乳糖 ATP→半乳糖-1-磷酸 ADP的酶,可为Mg2 (或Mn2 )所激活。发现于应半乳糖的酵母和其他微生物以及动物组织(肝脏、肠、脑等)中。EC 2.7.1.6。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β-半乳糖苷酶 β-galactosidase

  一种能把乳糖水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的酶。EC3.2.1.23。一般是指能将β-半乳糖苷水解为半乳糖和糖苷的酶。很早以来,就被认为是大肠杆菌诱导酶的典型。分子量54万,为四聚体。其结构基因为LacZ,与LacY(半乳糖苷透性酶)和LacA(半乳糖苷转乙酰酶)同组成乳糖操纵子,并在特异的乳糖操纵系统中的阻遏物、操纵基因、启动子等的协同下,支配调节β-半乳糖苷酶的合成。当培养基中无诱导物质时,每一细胞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半乳糖胺 galactosamine

  一种己糖胺。D-半乳糖胺与D-葡糖胺是4-差向异构体,常用的化学系统名是2-氨基-2-脱氧-D-半乳糖(2-amino-2-deoxy-D-galactose)。在自然界其作为构成动物细胞和组织支持物质的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的组成糖(以N-乙酰半乳糖胺的形态)是广泛存在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半乳糖galactose

  C6H12O6 相当于葡萄糖的4-差向异构体。在自然界几乎不存在游离态。D-半乳糖除作为乳糖、蜜二糖、蜜三糖等寡糖的组成糖而分布于动植物界外,还广泛地作为细菌细胞膜的核多糖、荚膜多糖、植物粘质、果胶、红藻的细胞膜、动物的糖蛋白、糖脂、粘多糖等多糖的组成糖而存在着。这些半乳糖残基是以UDP葡萄糖在UDP葡糖-4-差向异构酶的作用下生成的UDP半乳糖为前体,经过特异的半乳糖基转移酶的作用而引入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半融合hemimixis

  在一种双小核草履虫(Paramecium aurelia)中所观察到的一种自体受精的类型(W.F.Diller,J.Morph, 1936)。大核先分裂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块,然后裂解、消失。在小核的数目加倍后,虫体分为两个。小核的这种变化与内融合是不同的。根据大核的裂解过程,半融合可分为4个类型。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