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数据库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编织中柱 plectostele

  部分石松属的一种特殊中柱。可能是星状中柱显有背腹性而形成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成板状向左右扩展,显出上下重叠的结构(平行带状维管束)。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边缘效应 border effect

  亦称周边效应。在田间试验时,即使土壤条件是相同的,但由于每一植物个体所占空间的不同和相连试验区的影响以及小气候的差异等,而周边部分与中央部分的作物在株高、粒数和病虫害的危害等方面也仍会出现差异,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为了去掉这种周边效应,可把田边部分作为号外,在试验结果的处理上不予计算在内。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边缘生长 marginal growth

  只进行平面扩展的生长方式。是通过在边缘部位的边缘分生组织(marginal meristem)进行生长的。叶缘或蕨类原叶体的形成都是这种生长方式的例子。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边缘分枝 marginal branching

  分枝法之一。指蕨类从叶柄生成羽片时,羽片的维管束从叶柄内的U字形维管束末端分枝的方式(边缘羽片迹marginal pinna trace)(E.O.Bower,1923)。一般是从U字形维管束末端下面(背轴面)分枝,但也有从U字形维管束末端任何一面进行分枝的变态情况。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边材 splint wood,sap wood

  心材的对应词。指树木的材质,周边皇白色并由富有汁液的活细胞所构成的部分。水分的通道通常是由边材最外边的年轮承担。比它向里的活的部分,是养分的贮藏组织。边材的宽度不仅因树种或树龄而不同,就是同一株树,也每因部位不同而异。饨齿水青冈(Fagus crenata)、槭(Acer)、日本梣(Fraxinus japonica)等,它们的边材幅度一般都是宽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毕德氏器 Bidder′s organ

  雄蟾蜍在睾丸与脂肪体之间具有的黄色乃至淡红色的小器宫。在表面可以看到像未成熟的卵巢样的颗粒状,而从切片来看是由卵母细胞样细胞构成,无卵巢腔。可以认为是萎缩的卵巢。雌性大蟾蜍(Bufovulgaris)也有此器官,两栖类的生殖腺原基并不完全分化成生殖腺,在蟾蜍中前端形成脂肪体,在雌雄性中部都有卵细胞发育,在雄性形成毕德氏器,其后端分化成真正的生殖腺,雌雄各自形成卵巢和睾丸。雄性的毕德氏器不只在形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蓖麻蛋白ricin

  蓖麻(Ricinus communis)种子含有的毒性外源凝集素。向小鼠腹腔内注入LD50100ng,无血球凝集作用。分子量为65000的糖蛋白(pI7.1),有A链〔分子量32000,PI7.5,含糖量2.4%(重量比)〕和B链〔分子量34000, PI4.8,含糖量6.5%(重量比)〕并以S-S链结合。蓖麻蛋白可使核糖体的60S亚单位失活,这样GTP.EF-1-氨酚tRNA复合物就不能再与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闭锁血管系 closed blood-vascular system

  亦称闭锁循环系(closed circulatory sys-tem)。是开放循环的对应词。由心脏出来的血液,经动脉、小动脉、动脉微血管,再经小静脉入静脉返回心脏。在这个循环过程中,血管中血液的一部分血浆和淋巴球等渗出组织间隙形成淋巴液。而红血球和血浆的大部分则经常在血管系内循环。纽形动物、环节动物、拟软体动物的箒虫类和腕足类(苔藓虫类无血管)、肠鳃类以及脊椎动物都是闭锁循环系。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闭锁黄体 corpus luteum atreticum

  卵巢的卵泡发生闭锁,其颗粒状细胞发生变性破坏,代之以内荚膜细胞发生肥大变化而形成黄体样构造。初期在中心部可见卵的残骸,但卵退化后,有时与真黄体看不出有任何区别。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闭壳肌 adductor muscle

  1 亦称肉柱。系软体动物瓣鳃类关闭左右2瓣贝壳的肌肉,前后备1对,分别称为前闭壳肌和后闭壳肌。贯通内脏块和外套膜而固着于贝壳内面,其固着点称为闭壳肌痕。贝壳藉闭壳肌之收缩而闭合,且为了最少地消耗能量,闭壳肌能长时间地保持紧张状态,可在数小时甚至数日内一直紧紧关闭。此外,闭壳肌可藉有节律地收缩向控制外套腔内水的出入。在海扇,其进行闭壳和外套腔内水流出入运动的肌肉是分开的。文蛤等的前后闭壳肌之大小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闭环DNA closed circular DNA

没有断口的双链环状DNA,亦称为超螺旋DNA。由于具有螺旋结构的双链各自闭合,结果使整个DNA分子进一步旋曲而形成三级结构。另外如果一条或二条链的不同部位上产生一个断口,就会成为无旋曲的开环DNA分子。从细胞中提取出来的质粒或病毒DNA都含有闭环和开环这二种分子。可根据两者与色素结合能力的不同,而将两者分离开来。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闭果 indehiscent fruit

  包裹着种子的果皮,成熟后并不自然地裂开,果皮仍然包裹着种子而散市的果实,总称闭果。为裂果的对应词。不管是不是浆果、干果,而禾本科(Gra-mineae)的颖果、槭树科(Aceraceae)的翅果、山毛榉科(Fagaceae)的坚果、菊科(Composi-tae)的瘦果等一些干果和浆果,均属于闭果。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闭花受精cleistogamy

  被子植物在花蕾期就进行自花受精的为闭花受精。而不开花就能自花受精结实的花,为闭花受精花(cleistogamous flower)。普遍于白花酢浆草(Oxalis acetosella)、东北堇菜(Viola man-dshurica)、宝盖草(Lamium amplexicauie)等。在闭花受精的植物种类中,受精后在地下结实者也不大,如豆(Falcata japonica)。也有原来进行开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必需氨基酸 essential amino acid, indis-pensable amino acid

  非必需氨基酸的对应词。是指在动物体内本身不能合成或极不容易合成,必须从外界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对于本身能够合成需要氨基酸的植物和微生物来说,便不存在这种概念。用鼠的生长实验对此进行详细的研究,证实有以下十种氨基酸是必需氨基酸。但对无脊椎动物的研究很少,这些是否能直接适用还不清楚。这些氨基酸有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甲硫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其中精氨酸,根据不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俾格米人 Pygmies

  成年男子平均身长不足150厘米的人种,总称为俾格米人(矮人的意思)。一般散居在赤道附近热带雨林地带。因其文化发展很慢,所以研究在人类起源问题时是不可忽视的。习惯上将非洲俾格米称为尼格里罗(Negrillo),将亚洲俾格米称为尼格列多(Negrito)。两者均具有黑皮肤,厚唇、卷缩头发等共同的特征,但近年从血清蛋白的研究来看,认为两者为不同的系统。不能认为Negrillo和Negrito是同一起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笔石类graptolites,Graptolitida

  从寒武纪中期到石炭纪前期生有的海产化石动物。形成具有甲壳质的群体,从群体最初的胞管(剑盘)上作技状的个体发芽。个体有单胞、双胞和枝胞三种类型。有的在海底固着,有的附着在其他物体上漂浮,还有的本身有浮游器官。在黑色页岩上密集地生长,构成特有的生物区。进化速度快,在进化的对比上是很重要的。在分类上的地位长期不能确定,虽然多数人认为是腔肠动物,但以R. Kozlowski(1947)等人为代表的认为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吡哆酸 pyridoxic acid

  维生素B6代谢的主要产物。给动物酯维生素B6,则在尿中发现吡哆酸。吡哆酸系荧光物质,是在肝脏醛氧化酶(aldehydeo-xidase)的作用下产生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吡哆醛pyridoxal

  具有维生素B6作用的自然物质之一。是氧化吡哆醇所得到的醛。在中性和碱性中不稳定,易发生光解。对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lactis)生长的影响,其效应较哆哆醇大数千倍,这种作为恢复酪氨酸脱羚酶作用的物质,是1942年从脏器的提取物中被发现的。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是形成毗哆醛磷酸酯。具有很多酶的辅酶作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吡哆醇pyridoxine

  C8H11O3N,是具有维生素B6作用的物质之一,亦称为抗皮炎素或维生素B6(adermin)。由A.vonSzent-Gyrgyi所发现(1935),而市场彰芳、R. J. Kuhn等曾从米糠、小麦胚、酵母、肝脏和蜜糖中分离提取(1938)后由S.A.Harris和Kuhn等进行合成(1939)。在PH7的磷酸缓冲液中,在220、254、325纳米处具有吸收带。与吡哆醛和吡哆胺一样,具有作为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吡哆胺pyridoxamine

  具有维生素B6作用的自然物质之一。作为粪链球菌(Streptococcus faecalis)的生长因子,效应要比吡哆醇(维生素B6)大数千倍,但对促进于酪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的生长作用却很差。在生物体内,它是以5′-磷酸的形态与酶蛋白和酮酸形成结合物,作为转氨酶的辅酶而发挥作用。在大肠杆菌中存在着可将吡哆胺的氨基转移至α-酮戊二酸的酶。吡哆胺对二胺氧化酶具有颉颃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