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数据库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反硝化作用 denitrification

亦称脱氮。是指经脱氮假单胞菌(Pseudomonasdenitrificans)、脱氮微球菌(Micrococcus denitri-ficans)等反硝化细菌把硝酸或亚硝酸转变成氮气而释放的作用。氮气全部是来源于无机态硝酸或亚硝酸,按NO-3—→NO-2—→NO—→N2O—→N2的顺序进行还原。除生成N2以外,有时也附带生成N2O、NO等。一般认为在呼吸中是以硝酸中的氧来作为电子受体的氧进行能量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GVH反应 GVH reaction

移植物抗寄主反应(graft versus host reac-tion)的简称。亦即将淋巴系免疫活性(适格)细胞,特别是T细胞,输进基因组成不同的其他个体时,输入细胞对受纳者(寄主)的组织细胞进行免疫性攻击的反应。受纳者若是健康的成体,通过其自身的淋巴系细胞对输入细胞的攻击(HVG反应)而GVH反应表现不明显。GVH反应是在受纳者对输入细胞的免疫反应弱的情况下发生的。例如,纯系动物的不同系统间第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PAS反应PAS reaction

用高碘酸氧化多糖时,醛基被游离出来,而显Schiff阳性反应,这种Schiff反应称为PAS(Peri- odic Acid Schiff)反应。自J.E.A.McManus(1946.1948)、R.D.Hotchkiss(1948)以来,一直被用作为多糖的组织化学检测方法。将固定好的切片用水及酒精洗涤后以0.5%HIO4处理,待充分洗去HIO4后,浸于Schiff试剂中,含多糖部位就被染成红色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V-P反应 Voges-Proskauer reaction

检测某种细菌分解碳水化合物产生乙酰甲基甲醇3CH(OH)COCH3的反应。通常把细菌培养在葡萄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强碱可见显有红色。此反应用于细菌的鉴别。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反应抗体(反应素)reagin

变应原(allergen)所引起的急性过敏症诱因的抗体。反应抗体是免疫球蛋白IgE。亦称为同种细胞结合性抗体(homocytotropic antibody)。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反应能力competence

胚胎学中相应于形成的刺激,而反应系具有一定的形态形成的反应状态,就称为反应能力。通常某个发生系的一定的反应能力只出现于特定的发生期。例如两栖类的预定外胚层,只在从原肠胚初期到中期,才能对形成体的诱导作用起反应,而进行神经分化。预定外胚层,只在这段时间内才具有反应能力(competent),同样二次锈导、三次诱导也是如此。现在仍然不能从物质方面来解释为什么对某种形成的刺激会引起具有特定反应能力的状态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反应时 reaction time

从给生物体以刺激时起到出现反应为止所需要的时间。相当于广义的潜伏期。在反射条件下,特称为反射时。譬如在大脑生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中,从给受试者以光、音等刺激起,到产生伴有尽快地按键等意识反应止,则不用潜伏期,而特使用反应时。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反应速度比 Q10

生物体对温度依存性的反应指标之一。在温度℃时的反应速度vt与在温度t 10℃的反应速度vt 10 之比,即把vt 10vt称为Q10。一般温度t1、t2时的反应速度分别为v1、v2时,则Q10=(v2v1)10/(t2-t1)即logQ10=10(logv2-logv1)/(t2-t1)。Q10值,在物理过程和光化学反应中为1—2,在化学和生物反应中为2—3,可因测定的温度范围而有变动,温度越高,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反转录病毒retrovirus

具有依赖于RNA的DNA多聚酶的全部病毒。用此名称代替过去所用的白血病病毒和肿瘤病毒等。国际微生物命名委员会ICPV分会在1976年建议用此名称作为分类学上的科名(Retroviridae)。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反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

依赖于RNA合成DNA的酶。也称为RNA依赖性DNA聚合酶。是含于病毒——致癌RNA病毒(Retrovirus)粒子中的一种酶,以单链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与此相辅的核苷酸序列的DNA。是1970年由H.M.Temin等和D.Baltimore各自独立发现的。通过此酶首先从病毒RNA合成RNA-DNA杂化物,再从这杂化物合成双链DNA。仅分解 RNA- DNA杂化物RNA部分的核糖核酸酶H活性存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反足细胞 antipode,antipodal cell

被子植物从胚囊细胞分裂产生的构成胚囊的一种细胞。正常型胚囊内的8个细胞中,在合点一侧的3个细胞就称为反足细胞。但在月见草属(Oenothe- ra)未见有反足细胞,小蓝雪花属(Plumbagella)中只有一个反足细胞,豆瓣绿属(Peperomia)有6个反足细胞。一般反足细胞的寿命都很短,但亦有比这个数目更多和体积更大的显有原叶体痕迹者。反足细胞的各种类型是根据胚囊细胞的性质和胚囊形成的形式来决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反作用 reaction

生态学中,生物自己生活的结果,对环境有所影响,使环境发生变化。这是克列门茨(F.E.Cle- ments,1916)所赋予的定义,是作用的反义词。也有译作环境形成作用或应动作用的。这里可分为对气候的反作用(climatic reaction)和对土壤的反作用(edaphic reaction)。受到此反作用的环境,反过来又对其他生物和其自身发生作用。但相互作用一词,一般并不意味着这种间接的生物间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返幼rejuvenescence

老衰的机体系统进行生理的返回幼时的状态,称为返幼。R.Maupas、R.Hertwig、Calkins等,在纤毛虫上看到,经过多世代不受精的无性生殖之后,出现生理衰退现象,所谓功能抑制(depression),继而死去,但认为通过接合(受精)可以引起返幼。Woodruff曾通过改进培养方法,使草履虫不受精培养到九千代并未发现任何衰退现象。特别是此时与内融合(endomixis)相关的分裂频度出现了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返祖现象 atavism,reversion

亦称返祖遗传。是指现在一般不能见到的性状,但偶然在某一个体上作为祖先的性状而出现,这种现象称为返祖现象。人类中有生尾巴的,有多毛(毛孩)的就是属于这种现象的例子,再如马蹄上长出多余的趾骨也是一个例子。返祖现象可用性状分歧、基因的重组、不完全表现、突变(回复突变)等等原因来加以说明。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泛极化电极 nonpolarizable electrode

当用金属电极向神经和肌肉施以电刺激或从神经和肌肉引导动作电流时,附着于活组织的生理盐水和金属间产生极化,于是所施与的电流或导出的动作电流的波形产生畸变,消除这种效应的电极便是泛极化电极。有数种,但都是使溶液与接触的金属带有共同的离子以防止极化。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泛醌ubiquinone

R.A.Morton从鼠肝脂质中分离出来并取名泛醌(UQ),但后来F.L.Crane等从牛心肌的线粒体脂质分离出来命名为辅酶Q(CoQ)。是苯醌的衍生物,侧链异戊二烯单位数目因被提取的生物种类不同而异。大多n=6—10,人、牛是UQ10,鼠是UQ9。异戊二烯多的化合物是黄橙色结晶。氧化型在275纳米处具有特有的吸收带。在动物,它存在于线粒体上,即使在微生物中也通过它的氧化还原反应(E'0=0.10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泛灵论animism

亦称物活论、万物有灵论。泛灵论相信所有自然现象,不仅动物和植物,而且一直到无生物为止,都是有生命和灵魂的。在未开化的人和精神发育未成熟的幼儿身上‘即具有一般所认为的心性。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泛生pangenesis

泛生是达尔文在《饲养动植物的变异》一书(1868)中提出的一种假设。他说,身体各部分的细胞中都包含有一种自我增殖性的粒子——微芽(gemmule)。这种粒子通过血管或导管聚集到生殖细胞,由此传给后代,在后代体内又分散到各器官中,以此传递亲本的性状。达尔文把获得性遗传看作是环境的影响进入到微芽而传给子孙的,并试图用实验来验证,但没有成功。今天这仅仅是一个历史性的术语了。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泛酸pantothenic acid

维生素B2复合物之一。是R.J.Williams等(1933)从某种生物活素(bios)中分离出来的。亦称抗鸡糙皮病维生素、细菌增殖因子、滤液因子(filtrate factor)。为α,γ-二羟基-β,β'-,二甲基丁酰-β-丙氨酸。对酸、碱均不稳定。水解时,肽键被切断,而变成羟酸和β-丙氨酸。D型有效。其定量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法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阿拉伯聚糖乳杆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泛酰巯基乙胺pantetheine,pantotheine

作为乳酸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L.helv- eficus等的生育因子(LB因子Lactobacillus bulgari- cus factor)是由E.E.Snell等所发现的(1949)。由泛酸与β-巯基乙胺缩合而成。末端具有-SH基,被氧化后形成二分子带有S-S键的氧化型,这种氧化型称双泛酰硫乙胺。但天然并不存在这种形式,似乎是与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相结合而存在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