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plant 指与动物相对应的另一生物干系。动物和植物的区别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但是就微小的生物而言,它们之间的区别有时是不明显的。作为植物的进化趋向,由细胞积叠方式(piling pattern)所形成的个体发生、细胞壁的形成、靠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而成为独立的营养系统等独立的物质代谢型的建立是主要的,而在此基础上的非运动性等是次要的特征。据估计现存的植物种类约有30万种左右,而占植物界 ...
植食性动物 phytophagous animals 以植物为食物的动物。一般也包括吃枯死的植物体的动物。有时为了加以区别,把后者称为腐食性动物。由于植食性动物直接吃生产者的绿色植物,因此称为一级消费者。植食性无脊椎动物多半是小形且运动能力不强的,而植食性脊椎动物中的哺乳类,也有像奇蹄类和偶蹄类等非常大形化的种类。一般所说的草食性动物,实指植食性动物而言。 ...
植醇 phytol C20H40O0为不饱和的一元醇的一种,为油状液体,是叶绿素的成分之一,与叶绿素卟啉核上的丙酸残基连接形成酯键。把叶绿素a或b碱解或用强酸处理,就能得到植醇。另外通过叶绿素酶的作用,叶绿素中的Mg原子直接与植醇分开。 ...
植被图 vegetation map 表示各种植物群落(植被单位)具体地理分布的地图,称为植被图。若大致加以划分,则有现存植被图,原植被恢复图及潜在自然植被图等三种类型。其中以现存植被图最为普遍。植被图所列内容(作为图例的植被单位的种类)受植被图比例尺的支配,同时比例尺又受植被图的目的、对象地区的大小以及有关该地区植被的基础信息量所左右。植被图的比例尺和用途以及图示植被单位水平一般对应状况是: ...
植虫类 Zoophytes 按照以前的分类体系,海绵动物、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特别是营固着而非运动性的动物常常称为植虫类,被认为是介于植物和动物的中间型。它是由沃顿(E.Wotton,1552)首先提出的。拉马克(J.B.Lamarck)和顾维尔(G.L.Cuvier)虽未予采用,但锡博尔德(K.T.E.Siebold,1845)曾将其列入他的分类体系中。 ...
植被分类群 nodum 在分类群中,例如以群落等作为单位的即为植被分类。与以种为分类群的种分类群(taxon)相对应。 ...
植被地理学 vegetation geography 地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Schmithsen,1959u)。是研究植被的基本构成因素及其形态和分布原因(基础植被地理学)、重要的生物群落景观及其类型以及与其他景观因素间的关系(景观植被地理学)、植被的空间划分(植被分布地理学)等。常与植被学(植被群落学)的内容重复,但植被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并不是植物或植物群落,而是由植物或植物群落所形成的景观 ...
植被 vegetation 笼统地指某处生长的植物群落。没有外貌(phy-sioynomy)和组成、或宽广程度的标准。根据是否受到人为影响以区别自然植被与代偿植被(群落)。再有相对于过去或未来的植被来说,而现今存在的植被特别称为现存植被。此外在植被概念方面,有原生植被、潜在自然植被等。往往与植物群落作同义使用,但严格来说是有区别的。 ...
W值 W-value 由于放射线的作用,在物质中每生成一个离子对所消耗的射线的平均能量。它是一个与放射线的气体分解初期过程密切相关的数值。格雷(L.H.Gray.1936)首先测定了空气,后来又测定了很多其他气体,表明W值与射线的种类和能量(极端低的情况除外)关系不大,都是30eV左右(空气33.7,水蒸汽30.4)。由于离子化能(I)是15eV左右,过剩的能量(W-I)认为是消耗于2个左右的激发 ...
G值 G-value 物质吸收了单位剂量的放射线时,在放射生物学中为了表示反应的程度所使用的值。用每吸收100eV(电子伏特)的能量所生成或改变的分子数来表示。 ...
Rf值 Rf value 写做Rf值。主要是纸上层析法的用词。源自流速(rate of flow)。溶剂从原点渗透到距离a(一般在20—30厘米时测定)的时候,如果位于原点的物质从原点向前移动到b,那么b/a的值(0.0—1.0)就是这种物质的Rf值。例如把葡萄糖和果糖在20℃下于正丁醇-醋酸-水(4∶1∶5)中展开,可分别得到0.18、0.23的Rf值,在醋酸乙酯-吡啶-水(2∶1∶1)中展开, ...
C值 C value 每基因组的DNA量,即半数性的一组染色体所具有的DNA之总量。也称基因组的大小(Genomesize)。从测定的多种生物的C值表明,由某种病毒的不足数千核苷酸到某种植物的1012核苷酸不等,幅度相当广。随着从低等真核生物向高等生物的进化,每个大的分类群中的生物种,其细胞核DNA量(2C值)的最小值在增高,生物的构造越复杂C值越有增加的倾向。但是即使近缘种之间C值也有很大的变化 ...
鸟类的喙端和翼基部等处的神经终末装置,司压觉和触觉。形态上酷似哺乳类的环层小体,内棍由有核的厚的细胞构成的鞘包围着。
冬孢子的一种。是担子菌类黑粉菌中的厚细胞壁的孢子。球形、黑色粉状。具有薄的内膜和光滑或密生微刺的外膜。成熟时露出寄主体表,但有时隐藏在叶等的内部。有成对的单相核,以后核融合,发芽时进行减数分裂,生成的原菌丝体即由担子器形成4个有单相核的担孢子。进而二个担孢子之间,或担孢子与原菌丝体之间,或原菌丝之间发生接合,由此形成产生黑粉菌孢子的菌丝体。 ...
指赫威(O.Hertwig)于1884年对J.Sachs(1877)所描述的细胞分裂法则作了补充,并作为一种特别适用于动物卵卵裂形式的细胞分裂法则。其内容:(1)细胞核的典型位置是在细胞核影响所及的范围内,倾向于含有细胞核原生质块的中心;(2)纺锤体轴,典型的是与原生质块的最长轴相一致,因而细胞分裂出现与这个最长轴相横切的方向的倾向,即在球形卵和等质卵的初期卵裂中,第二次分裂的方向与第一次分裂 ...
属全北半球植物区系内的八个植物区系区中之一。与地中海区系植物区的东侧相接,由黑海周围及其北侧至小亚细亚高原,经中央亚细亚至中国的陕西、内蒙呈东西向狭长地区。以内陆干草原(steppe)为主体,有干旱的山岳和沙漠,也有多盐土壤的地方。因此,已知的特殊植物很多,而草原是由耐旱性的禾本科、薹属(Carex)植物(蓑草)所构成,半灌木以至灌木状多刺的转蓬尤为有名。另外藜属(Chenopodium)、锦 ...
狭义的黑土,广泛分布于苏联南部、欧洲中部和北美中部温带至寒温带半湿润气候(年降雨量400—600毫米)下草原地带的一个土壤类型。A层平均含腐殖质8—10%,黑色,富含交换性钙,团聚体形成的多;下接浅色的过渡层,再下为碳酸钙淀积的C层。黑钙土是一种极为肥沃的土壤,小麦产量高,因此分布该种土壤的地带被称为世界粮仓。 ...
一种人工的脂膜。是在浸于水中的聚四氟乙烯膜开口处形成的双分子层膜。如果把含有磷脂的脂类溶剂(通常为正癸烷等)制成溶液,然后涂在浸于水中的聚四氟乙烯壁的孔上,则脂分子由于热力学的原因,可变成排列稳定的系统,最后在孔上产生双分子层膜。黑膜的厚度约为8毫微米,与光的波长相比,因其厚度太小而看不到光反射和干涉带,因此看起来膜是黑暗的。称其为黑膜的原因就在于此。在黑膜两侧的水层中预先准备好电极,通过测定 ...
发生于幼年期,是一种罕见的智力低下的特殊类型。其病因不详。被认为是单纯隐性遗传。也有人认为病因与近亲结婚有关。临床上,大致可区分为泰-萨赫(Tay-Sachs)型和施皮尔迈耶-伏格特(Spi-elmeyer-Vogt)型。前者在生后早期智力发育停滞、视力障碍、眼底特殊变化和重症运动障碍,经过数年可导致死亡。后者发病稍退,是在10岁之后,所以也称为青年型。因伴有尼曼-皮克(Niemann-Pic ...
栖息于河川的生物群落,同其它水中群落相比较,一般能抵抗水流的生物较多,另外在活动水层的群落和水底的群落中,后者更为明显。又只有在水的深度显著增大的情况下,浮游生物才可能发展起来。随着根据河川生态区分上的特点,浅滩和深水区均各有其相似的群落结构,它们沿着水流常交互出现。又因为浅滩和深水的地形条件,在狭小范围内,混有各种成分,所以种群的相互散在现象是很明显的。因此可以经常看到栖息区和势力范围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