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中的一群,包括米曲霉、黑曲霉等。一般是从匍匐于基质上的菌丝向空中伸出球形或椭圆形顶囊的分生孢子梗,在其顶端的小梗或进一步分枝的次级小梗上生出链状的分生孢子.在不具有性生殖的种类中虽少,但都产生封闭的子囊果。以米曲霉为主的霉菌,大都和酒、豆酱、酱油等的酿造有密切关系。一方面有很多菌种可被用于各种有益物质的生产,如用于蛋白消化剂的蛋白酶(酱油曲霉)、柠檬酸(黑曲霉)、衣康酸(土曲霉、解乌头酸曲霉) ...
在动物界里所看到的趋性的一种形态。如向性那样,不需要有感受器的相称配置,而代替的是承担感受的身体的某一部分(头部或触角)以至全身作上下、左右的屈曲、振动,感受刺激变化,向左右所受刺激强度相同的方向前进。蝇类蛆的负趋光性,眼虫的正趋光性是这方面最好的例子。前者感受器所受所受光的强度增加、后者受的光强度减少成为一种刺激,而来回摆动向相反方移动。反复翻筋斗而移动的水螅,即趋向光源前后端轮举着地做半圆形移 ...
异形染色体 heteromorphic chromosomes 这是指形态不同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第一次减数分裂中,这对染色体配对就形成异形的二价染色体(heteromorphic bivalent chromosome)。性染色体X和Y就是这类染色体的例子。 ...
异形配子接合 anisogamous conjugation,anisogamy 亦称异配接合。 ...
异形配子 anisogamete,heterogamete 亦称大小二形配子,为同形配子的对应词。如果结合形成合子的两性配子在形状、大小、行为、性质等各方面都显示有某种差异时,即可互称为异形孢子。两种孢子虽然有某些性别分化上的差异,但不一定说,是雄性或雌性〔在褐藻的水云属(E-ctocatpus)中决定于此时的相对关系〕。从两者同形胞核大小和结构上稍有差异,直到一方配子(大配子)具有卵的形态, ...
异形花 heteromorphous Hower,hetero- morphic flower 同一种植物出现不同形态的花朵时,这样的花称为异形花。但是由于不同性别,而有雄花和雌花时,则不能称为异形花。是同形花的对应词。例如报春花属(Primula)随植株而具有长花柱和低的位置短雄蕊的长花柱花及具有短花柱和高位置的雄蕊的短花柱花。这种形态属于二形花(dimorphic flower)。由于花柱有长 ...
异形化突变 homeotic mutation 亦称体节转变突变,是遗传发生的同源异形(Ho- meosis)突变,多见于昆虫。蚕有腹节胸节间转变的E系突变,果蝇有双胸系突变等多种。双胸系突变之一的bx〔bithorax,后胸的前区(参见区域化)变成中胸的前区〕,或pbx(postbithorax,后胸的后区变成中胸的后区)那样,体节的转变有时以前区和后区为单位而发生,这时整个体节转变为其它体节需 ...
曲霉属特有的糖发酵产物。在PH2—4、温度30℃左右、糖浓度15—35%的条件下生成。溶于水、乙醇,能将费林氏液、氨性硝酸银还原,在FeCl3中呈紫色。可能是从葡萄糖及其他糖类直接或经由丙糖生成。具有抗菌性,对鼷鼠显示毒性。 ...
异形核 heteromorphic nuclus 纤毛虫类(Ciliata)的真纤毛虫类(Eucilia- ta),有二个以上的核,而且核有大小之分,这样的核称为异形核。变形虫类〔如多核变形虫属(Pelo- myxa)核多达数百个〕和鞭毛虫类〔贾第虫属(G- iardia)有二核,披发虫属(Trichonympha)核极多数〕等均有二个以上同形核,称此为同形多核(h- omomorphically ...
异形孢子heterospore 为同形孢子的对应词。指在同一植物中所产生的在大小和性状有差别的雌雄两性孢子,此类孢子即为异形孢子。在具有两个周期的生活史的植物中,配子所出现的雌雄性区别,巳超越配子体本身,而达到孢子的位置上。这种现象称为孢子异形性(heterosp- ory)。藤类植物一般产生同形孢子,但也有产生异形孢子的,这时从大孢子发育成仅着生造卵器的雌原叶体,从小孢子发育成仅着生造精囊的雄原 ...
异缬硫氨酸isovalthine 发现于甲状腺功能降低(粘液性水肿myxoede- ma)的患者的尿中(大森晋尔、水原舜尔,1960)。为半胱氨酸与异戊酸的结合物。在生物体中发现的四种异构体中属L型的为两种。其合成途径不明。见于猫的正常尿中。 ...
在具有四肢脊椎动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脊髓反射,例如后肢、足的皮肤受到刺激(机械的、电气的、化学的等)同侧的肢会产生屈曲反射。脊髓反射蛙容易进行实验。由于踝、膝、股等关节的屈肌群发生反射,所以对于损伤刺激具有防御反射的意义。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反射会扩展到其他三肢,根据情况有时会伴随着侧肌的交叉伸肌反射。用猫作实验省略反射时间是4毫秒左右,可以看到在脊髓内经过2—3个突触。 ...
异缬氨酸isovaline α-氨基酸的一种。为α-氨基甲基乙基乙酸。未发现其天然物,而是根据斯特雷克(Strecker)的氰醇法由甲基乙基酮合成的DL型。DL型的氯乙酰衍生物,在25℃下由猪肾的酰基转移酶作用时,仅引起L-型的不对称水解,可获得良好的收率的L和D型。 ...
对重力刺激的趋性。眼虫和鞭毛虫的衣滴虫属其向上的游走运动,可通过适当的油覆盖液面,证明它是与趋氧性有区别的负趋地性。单鞭金藻的游走子,在6—7℃时呈正反应,在15—20℃时呈负反应。这样与温度有关的情况也见于水蚤类(高温下由负向正转换)。明暗的影响(在明处向正转换)是浮游生物垂直分布的日周变动的原因。蚯蚓在雨天爬出地表的现象,也是由于地下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而引起的趋地性的转换(正→负)。水母类的复位 ...
异相形态形成allomorphosis 指不同种类生物的相对生长关系,为广义的异速生长(allometory)的一部分。异相形态形成可以区分为属于同一系统中有很大差异的个体间的异相形态形成(individual allomorphosis)、不同系统、不同品种或不同亚种间的异相形态形成(raceallomorphosis)、同属异种间的异相形态形成(s-pecies-form allomorpho ...
当把电极插入到游动生物浮游的介质中并通以直流电时,生物便向阳极或阴极游动,这种现象称为趋电性。向阳极游动时,称为正趋电性。浮游的细菌类和绿藻类等,多数显示为负趋电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溶液中发生电解,在两极产生各种酸或碱,所以也称为趋化性。原生动物在正常条件下,以显示负趋电性者居多(例如草履虫),而纤毛虫的趋电性是因为在细胞表面的兴奋部位,纤毛产生倒转反应(纤毛逆转)的效应,而成为“极性刺激法则 ...
趋光性就是生物对光刺激的趋向性。在植物界,于具有叶绿体的游走性植物中常可发现,诸如游走性绿藻、各种藻类的游走子,鞭毛藻、双鞭藻和红色细菌等都是明显的例子。在没有鞭毛依靠滑行运动的蓝藻、硅藻和鼓藻甚至连细胞性粘菌的移动体也具有这种性质。虽然眼虫等是用眼点感光,但其缺少眼点的突变体和本来就没有眼点的双鞭藻仍具有趋光性。动物界也有趋光性,在没有感受器分化的动物如草履虫身上有所表现,但是多数动物是通过眼来 ...
即由介质中化学物质的浓度差异形成的刺激所引起的趋向性,称趋化性。例如,细菌对肉汁呈正的趋化性,如将肉汁变为酸性则呈负的趋化性。尤其是大肠菌,其对单糖和氨基酸等是呈正的趋化性,对醋酸、吲哚、苯甲酸等便呈负的趋化性。关于这种现象的机制,根据用突然变异菌株所作的研究证明,是因为作为趋化性刺激源的化学物质中存在着特异的化学感受蛋白质的关系。许多蕨类植物的精子可对苹果酸发生反应;而藓类和苔类的精子则分别对糖 ...
亦称刺激相称性。作为动物的定向趋性是最典型的基本特征。这是J.Loeb的趋性学说的依据。这种趋性的形成是以接收器、调节器、效应器组成的反应系统在构造上和机能上的左右对称为前提。亦即左右的接收器所受到的刺激强度差,使两体侧的运动肌肉之间产主紧张度差,引起体驱的回转,其结果体驱转向刺激源的方向或相反的方向,当两接收器所受到刺激均等时,则体轴的转向则停止,然后沿原来的方向笔直前进,转向趋性单靠刺激强度的 ...
也称趋水流性。指因水流的刺激而引起的趋性。这在植物中粘菌类的变形体是常见的。在直立放置的玻璃板上贴上滤纸,把变形体放在下边,然后把水或培养液等沿玻璃板从上往下少量地流动,此时变形体因抗重力而向上爬,而显示出正趋流性。另外如所周知,鱼有溯流而上的趋流性,这是(1)由于视觉的固有趋性,(2)由于侧腺器官的转向趋性,(3)由于鳍或腹部的接触感觉器的转向趋性等三种因素所控制。可是鲑鱼、鳟鱼的溯河而上,除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