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结实性monocarpy 高等植物在一个世代中仅开花、结实一次而枯死的性质称为一次结实性。多指发生于多年生植物的情况而言,而一年生植物的这种情况则不这样称呼。其花大多数都是同时开放的(如竹)。此时不开花的部分也枯死,但是在开花前切除一部分往往能继续生存Agave americana)。 ...
一次击中曲线 single hit curve 一个原因由微观决定的但显示宏观反应的反应曲线。对生物学作用来说,当给子的作用原的量为D时,生物的存活率(或可见的机能残存率)是S,如果logS与D是直线关系(S=e-KD,k为比例常数)则称此为一次击中曲线。如果对突变和致癌重视于生物机能的变化,那么设机能变化的个体或细胞的比例为y,则有y=1-e-KD~kD(当kD1时)的表示式。由放射线产生的单倍 ...
一步生长实验 one step-growth experi-ment 用感染菌群调查噬菌体的生活史或增殖的方法。在此实验中,为了避兔由所生的后代噬菌体的再吸附造成的麻烦,要高度稀释感染细胞的悬浮液,每隔一定时间采取一部分,在直接地或人为地使之溶菌后,测定感染中心。如果在一定条件下使用一定的噬菌体和细菌,则与重复度无甚关系。可得到一定的暗期潜伏期、释放数的值。 ...
一般活动性的记录法 general activity me-thod 将动物放入饲养笼里,表现出或走或坐的各种行为。这些行为综合称为一般活动性。为了探讨影响动物行为的因素,需要进行测定。以前对鼠等用的装置是旋转笼。通过测定笼的旋转次数作为一般活动性的指标。此外,还利用光电管以动物横穿红外线的次数作为指标,但这两种方法都各有其优缺点。最近利用电子工程学的装置,能够自动测定和记录动物的活动路线和活动量 ...
液体培养基 liquid culture medium 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的液状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的对应词。它具有进行通气培养、振荡培养的优点。在静止的条件下,在菌体或培养细胞的周围,形成透过养分的壁障,养分的摄入受到阻碍。由于在通气或在振荡的条件下,可消除这种阻碍以及增加供氧量,所以有利于细胞生长,提高生产量。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称为液中培养、液体培养或液内培养。 ...
腋芽 axillary bud 侧芽之一种,特指从叶腋所生出的定芽。腋芽常见于种子植物的普通叶中,不长腋生侧芽的叶是少见的,但是鳞叶、花叶或多数蕨类的叶一般不分化出腋芽。从茎尖生长点出现新的叶原基后,不久其幼叶原基的腋芽原基即行分化,而且普通都是稍发育后才休眠。通常每一叶腋间形成一个腋芽,但有的种类也可产生二个以上的腋芽。主轴上腋芽的排列,原则上与该植物的叶序一致,但在树木中因为茎的次生生长不呈现 ...
液体培养 submerged culture 把细胞或生物体的一部分,置于液体培养基中使其发育,并不断振荡,使之均匀地在悬浊液中进行培养的一种方法。可用于单细胞或由少数细胞构成的细胞块的培养和原生质体的培养,或以迅速得到大量培养细胞为目的大量培养,以及槽罐(tank)培养等许多方面。 ...
液泡膜分离 tonoplast plasmolysis 指在发生质壁分离之后,细胞膜失去半透性。只有液泡膜仍保持半透性,原生质虽然可以恢复,但液泡仍处于收缩状态。又称质壁分离的液泡膜期(德Tomoplastenstadium)。这表示细胞膜与液泡膜具有不同的性质,液泡膜能独立地保持其半透性。 ...
液泡系 vacuolar system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明确地看到在细胞内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核膜等的囊状结构,它们互相吻合,在细胞内构成复杂的网状结构。如果从立体的角度来看,这些囊状结构形成一个内腔连接起来的膜系,并能与外部的细胞质基质区别开来。E.D.P.deRobertis等(1960)将这种膜系称作液泡系。 ...
液泡膜tonoplast 亦称空泡膜。液泡膜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液泡和细胞质的分界面上,在电子显微镜相中,可看到生物膜共同具有的三层构造。通过液泡分离等方法,能确定液泡膜具有半透性。关于液泡膜透过性的研究虽然较细胞膜为晚,但已表明液泡膜具有与细胞膜不同的性质。另外,无论是在细胞膜上还是液泡膜上都具有能动运输离子的离子泵,但是,被运输送的离子种类并不一定相同。液泡膜来源于内质网膜。 ...
液泡化vacuolization 指在原生质内产生液泡的过程。在植物细胞中,液胞化作为一种正常现象随着细胞的生长而发生,并形成巨大的液泡。在动物细胞中也能见到液胞化,例如在脊索等特殊组织内就能看到正常分化中的液泡化。作为病理现象发生退化时,或由于理化因素的刺激,也会引起动物细胞的液泡化。 ...
液泡vacuole 在动物细胞中多称做空泡。液泡是指细胞内与周围的原生质有明显界线的,并充满水溶液的空间。在多数正常的动物细胞和幼小未分化的植物细胞中看不到液泡,或者只有几个小形的液泡,但是,在生长后的植物细胞中,液泡变大。可占据细胞容积的大部分。液泡被一层半透明的膜包围着,称为液泡膜(tono-plast)。液泡内的液体称为细胞液,因为其中除了盐类之外,还溶解有糖类、有机酸和色素等,所以具有吸水 ...
液面酵母 surface yeast,top yeast 亦称表面发酵酵母。酵母把糖发酵成酒精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附着于细胞,致浮在液面进行发酵,称此为液面酵母。是与液面下的下面酵母相对而言的。英国系统的啤酒(日本啤酒亦属此种)酵母、日本清酒酵母等皆属此例。 ...
液面菌盖 surface pad of fungus 霉菌或放线菌在液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柔软的板状菌丝体。 ...
液晶 liquid crystal 分子排列与三维方向呈现规则性的结晶不同,对于一个方向乃至二个方向是规则的,但对于其他方向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呈现不规则的分子排列的物质,称为液晶。在光学上呈异方向性、复折射。分子的长轴有一个方向规则的(向列相,nematic phase)和二个方向都规则的(脂束相smectic phase)。液晶最早是在胆甾醇的苯甲酸酯中发现的(F.Reinitzer,1888) ...
液界 liquid junction 指二种浓度或不同组成的电解质的接触面。液界可简单地把比重轻的溶液由重叠在重液之上而形成,但随着时间的进行,由于扩散或对流等可多少出现液体的混合。为防止混合可采取放置多孔质的膜以延缓扩散,或不断流动液体更新液界等方法。在液界上可产生液界电位(liquid junction potential,EL)。比较简单的是在浓度不同的同一种一价的电解质溶液间或浓度相同 ...
夜盲(症) night blindness,nyctalopia 亦称雀朦眼。曾有过hemeralopia(昼盲)的记载,但此名词在词源上系误用。对于人,表现为暗适应能力减弱,虽然昼间视觉几乎正常,但黄昏视觉却不完全。暗适应曲线仅限于第一相,第二相一开始进行非常缓慢,或不存在。其原因是由于杆细胞功能发生障碍,有先天性夜盲和因维生素A缺乏而引起的特发性夜盲(nyctalopia idiopathie ...
夜躁 将候鸟送入笼中,在其应迁徙期的夜晚,可见到其在笼中表现出骚动不安的状态,此现象称为夜躁。在迁徙期以外时间里,如注射以催乳激素,可见有同样的行为出现。从而可以认为,夜躁是由于催乳激素的作用所引起的。 ...
夜行性动物 nocturnal animals 这类动物每天的活动具有周期性,即白天休息,夜间进行摄食、生殖等活动。由于适应夜间生活,晶状体大而无色,视觉敏锐,嗅觉发达。具有发光器官,对雌雄交配有所辅助,在无脊椎动物中也存在(萤虫)。蚯蚓、蛞输、鼠妇、马陆等湿生无脊椎动物,狼、鼯鼠、鼠等哺乳动物,鸮、鸱鸺、夜鹰等鸟类、蜥蝎类(守宫)以及多数昆虫等均为夜行性动物。起源于中生代的夜行性哺乳类,多为色盲 ...
叶状幼体phyllosoma 系龙虾属和扇虾属之幼体。原先认为是成体,故曾用该名作为属名。体形大,扁平,呈叶状,透明如玻璃。身体可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由卵圆形背甲所覆盖之头部(具无节幼体的眼和有长柄的1对复眼,第一触角和第二触角均不分叉)和第一、第二胸节;第二部分为胸部,呈圆盘状;第三部分小形,为狭小的腹部。前方4个胸肢很发达,具细长的外肢,作游泳用。一般认为是早期的糠虾幼体之特化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