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纤维蛋白fibrin 硬蛋白的一种.亦称为纤维素,是凝血酶作用于血纤维蛋白原,在游离出血纤维蛋白肽A和B后而残留下来的蛋白质(单体).及以这种蛋白为结构单位的高分子(多聚体)的总称。是一种无色或白色的无定形纤维状的弹性固体。在血液凝固时.它捕捉红血球而硬化,变成血饼。在血浆和不具抑制聚合作用的盐类溶液中生成的血纤维蛋白析出后.呈凝胶状,形成血纤维蛋白块。构成血纤维蛋白原和血纤维蛋白的多肽链是 ...
血纤维蛋白溶酶原plasminogen 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或写做profibrinolysin.亦称为血浆胰蛋白酶原(plasmatrypsinogen),是血纤维蛋白溶酶的前体物质.没有活性,在正常的生物体中.血纤维蛋白溶酶是以酶原状态存在,通过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的作用,血纤维蛋白溶酶才具有活性,其激活机制有直接活化和间接活化两种。前者存在人体里.血纤维蛋白溶酶原通过组织的激活剂、尿激活剂(尿 ...
血细胞凝集hemagglutination 血液中原是彼此游离的血细胞,特别是红细胞互相集聚而引起的凝集(aggulutination)现象,称为血细胞凝集,与血液凝固完全不同。血细胞凝集也简称凝集。 ...
亦称塔尔博特-普拉托(Talbot-plateau)定律。用快速的闪烁光或黑白交替光作用于人眼,当感觉到亮度相同即光觉融合时,若光照时间为a,间歇时间为b,白光强度为I,则融合光的亮度等于亮度为aI/(a b)的持续光,这条经验定律是1834年英国塔尔博特(E.W.Talbot)所确立的。在这种情况下间歇刺激光的总量(aI)与在全部刺激时间(a b)刺激光量均匀分布的状态产生同样的感觉,这和当 ...
缩写AFP.为仅在胎儿血清中存在的蛋白质(成人血清中没有),也称为胎球蛋白(fetuin)、α1-胎儿球蛋白(α1-fetoglobulin)、后清蛋白。在电泳实验中可在α-球蛋白区域(有的动物在β-球蛋白区域)找到。是在胎儿的肝脏中合成的。关于分子的性质,人的分子量为6.46万,S20,w=4.5S,D20,w=6.18,pI为pH=4.8,由单链多肽所成;而鼠的是由586个氨基酸所成,其结 ...
血细胞计数器 hema(to)cytometer 测定血细胞或其它颗粒数的仪器。以往使用的血球计算板(counting chamber)有Thoma、 Bür-ker-Türk、New-Neubauer等类型。一般在与载玻片大小相似而稍厚的玻璃板上,划分深为0.1毫米的区域.其平面由细线分成的9个1毫米2的区划组成,四角上的1毫米2区划用于计算白细胞,中央的1毫米2区划用以计算红细胞。为了容易计算 ...
血统pedigree 在人和家畜中表示某一个体以上的亲缘关系,一般是以父母以上历代祖先的繁殖关系的记录即谱系来表示。在家畜改良中,明确血统关系极为重要。现今对已育成的各家畜改良品种都普遍进行血统登记(pedigree registration)。最早进行这种合理规划并取得成绩的是英国,从1791年培育英国纯种马(thorough-bred)即已经开始。在日本也从很早以前在产牛地方把血统称为“源”( ...
血糖上升激素hyperglycemichormone 指由昆虫的心侧体分泌的具有促进血糖含量的激素。因为可使昆虫血糖——海藻糖升高.所以也称海藻糖上升激素。它与哺乳类动物的肾上腺素通过活化肝脏的磷酸化酶,以促进血糖(葡萄糖)水平上升一样,此酶可活化昆虫脂肪体的磷酸化酶,促进脂肪体对海藻糖的合成.从而提高血液中海藻糖。虽然已明确是肽激素,但因尚未分离提纯出来,所以一级结构尚未确定。此酶在蠊体中作用显 ...
哺乳动物的成体,具有祖先动物的胎儿形态,也就是说,在进化中表现以胎儿形态进行成体化时就叫胎儿化。胎儿化学说是由L.Bolk(1926)特别为了解释人类(推断类人猿为人类的祖先的进化所创立的。人的成体与类人猿胎儿(甚至幼儿)的相似点有:(1)与体重相比,脑的重量较大;(2)两者的枕骨大孔位置相似,这是与头轴和体轴的关系相关连;(3)面部平坦,不是突颚;(4)体毛少;(5)皮肤光亮等等。化石人类的 ...
血糖 blood glucose 血液中含有的葡萄糖称为血糖,人的血糖浓度一般为80—100毫克/100毫升,饥饿时降低,饭后升高,可达120—130毫克/100毫升。反刍动物为40—60毫克/100毫升。血糖浓度除受葡萄糖的反馈调节外,还受激素的调节。肾脏的肾小管,可对肾小球滤液中的葡萄糖进行重吸收,但血糖过高肾小球溶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超过重吸收能力(350毫克/分)时,便排放于尿中. ...
〔1〕为昆虫类、脊椎动物羊膜类等一些陆栖、陆地产卵的动物,伴随其胚层物质所形成的各种膜,在胚胎的保护、营养、呼吸和排泄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膜有羊膜、浆膜以及羊膜类的尿膜。羊膜和浆膜是以胚外区的皱褶形式包裹着胚体,而尿膜是胚体消化管腹侧壁突出而产生的。在哺乳类还包括与以上各膜有关的绒毛膜和胎盘等,有的把胎膜也叫做胚膜、胎儿附属膜或胎儿器官等。 〔2〕为胎儿附属膜。 ...
一般是指哺乳类的胎儿从发生开始到出生为止的这一期间。胎儿期的长短,严格地说是和妊娠期相一致的。哺乳类胎儿期的长短和胎儿出生时的发育程度,可因类属和种别有很大的差异。概括地说,低等哺乳类(有袋类等)的胎儿期短,在尚未到达成熟状态时即行出生。越是高等哺乳类(有蹄类等),其胎儿期越长,而显有达至成熟时出生的倾向,这种情况与肉食和草食等的生活习性也有一定关系。这些情况在鸟类,表现为与离巢性、留巢性的关 ...
维持胚胎器官与母体组织间的紧密接触以进行物质交换,此时把这种对两者起接触作用的复合构造称为胎盘。在哺乳类以外的脊椎动物也有这种情况。Mustelus,Carcharis等卵胎生鲨类,胚胎的卵黄囊壁与子宫相连形成卵黄囊胎盘;胎生硬骨鱼类的发生有的是在卵巢中的卵泡内进行,卵泡壁与心囊相粘着构成假胎盘的(Heterandria);有的则是胚在卵巢内,卵巢组织呈索状延长侵入鳃裂,与鳃贴合而形成鳃胎盘( ...
由胎盘分泌的激素,主要为促性腺激素,因为它是由胎盘的绒毛膜组织分泌的,所以也称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此外,随着动物的不同,也有分泌雌激素的(马、人),人的是雌三醇。还有分泌孕激素的,但鼠和兔并不分泌性激素。 ...
为哺乳类发生中包裹胎儿的囊状物,其壁是由浆膜及其内侧的羊膜,以及扩展于其间的尿囊所形成。 ...
〔1〕体内受精的动物,胚胎停留在母体的生殖器官(主要为输卵管)内,与母体发生组织间的联系,并从母体获得营养进行发育,直到能独立生活状态为止,这种发育现象,叫做胎生,是卵生的对应词。真正的胎生,仅见于哺乳类(单孔类除外),胚胎首先在输卵管一部分变化所形成的子宫壁上着床,不久胎儿便靠胎盘与母体间的组织联系,获得营养,并且也通过母体将废物排出。发育的胎儿从母体出生,叫做分娩。 〔2〕一般植物的种子 ...
胎室又名胚室。是在多室性有孔虫类的有性生殖及无性生殖中,新个体于体表形成的最初的壳。 ...
指哺乳类妊娠末期覆盖于胎儿皮肤的胎儿皮脂腺的分泌物、脱落的皮肤角化层,以及表皮细胞等而言。 ...
血栓形成thrombosis 在活体心脏、血管内血液凝固的病理现象。血栓(thrombus)的形成与血管壁性状的变化、血流缓慢及血浆成分的变化等有关。根据血栓构成成分的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纤维蛋白等混存状态的不同而呈现为血小板血栓(白色血栓)、凝固血栓(红色血栓)或混合血栓。血栓形成是由外伤和化学物质所致的血管损伤、动静脉炎、动脉硬化、药物中毒、溶血所致的凝血因子的激活、手术或恶性肿瘤所致的促 ...
亦称植物树胶,与弹性树胶不同,是植物的树皮、叶或根分泌的物质,为具有在水中膨润的凝胶或形成粘稠胶体溶液性的酸性物质的总称。与半纤维素也不同,是容易由弱水解除去的糖成分和难于分解部分所构成的高分子多糖,后者是含有六碳糖、五碳糖和糖醛酸的糖醛化合物。糖醛化合物的酸性基容易滴走,树胶可被调制成为游离酸或各种盐的形态。所熟知的有阿拉伯树胶(gum arabic;豆科金槐属的数种,尤其是阿拉伯胶树Ac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