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十八 免疫电泳 一、目的要求 学习免疫电泳的一般原理与方法。 二、基本原理 免疫电泳的基本原理是将电泳和琼脂免疫扩散结合起来应用,即先将蛋白质抗原在琼脂内进行电泳,使分离成不同的电泳区带,然后在一定距离的抗体槽内加入抗血清,使进行免疫扩散沉淀反应,这样,每一电泳区带又可能产生一个以上的沉淀线条。因而此法克服了单纯琼脂扩散方法中的沉淀线重叠 ...
XIV 水的细菌学检查 生活用水的水源常被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或人与动物的粪便所污染。粪便污物含有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有腐生性的和病原性的。腐生性微生物对人无害,而病原性微生物则能引起传染病的发生。水源水如湖水、池水和溪水,常含有很多腐生菌,但仍可安全地饮用。然而水源一旦被粪便污染,就可能也被肠道病原体污染而引起肠道传染病甚至流行病,如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性痢疾以及脊髓灰质炎和传 ...
XV.食品微生物学 与水一样,食品污染了致病微生物也能引起传染病的发生;含菌数超过一定标准,同样也会影响人体健康。但另一方面,由于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会使食品发生人们所需要的变化,使食品更易于保存或使营养价值变得更高,或者产生人们更喜爱的风味,例如酸菜和酸牛乳等的发酵食品就是微生物活动的结果。食品微生物学的范围甚广,但其基本原理都是一致或相似的,例如蔬菜和牛乳的发酵都是利用微生物与环 ...
实验六十一 滤膜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 一、目的要求 学习使用滤膜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 二、基本原理 滤膜法是采用滤膜过滤器过滤水样,使其中的细菌截留在滤膜上,然后将滤膜放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大肠菌群可直接在膜上生长,从而可直接计数。所用滤膜是一种多孔硝化纤维膜或乙酸纤维膜,其孔径约0.45μm。 三、器材 伊红美蓝琼脂平板或远 ...
实验五十九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1.学习水样的采取方法和水样细菌总数测定的方法。 2.了解水源水的平板菌落计数的原则。 二、基本原理 本实验应用平板计数技术测定水中细菌总数。由于水中细菌种类繁多,它们对营养和其他生长条件的要求差别很大,不可能找到一种培养基在一种条件下,使水中所有的细菌均能生长繁殖,因此,以一定的培养基平板 ...
附录I 染色液的配制 一、吕氏(Loeffler)碱性美蓝染液 (实验6,53) A液:美蓝(methylene blue) 0.6g 95%酒精 30ml B液:KOH 0.01g 蒸馏水 100ml 分别配制A液和B液,配好后混合即可。 二、齐氏(Ziehl)石炭酸复红染色液 (实验6) A液:碱性复红(bas ...
实验六十三 牛乳在自然发酵与酸败过程中细菌的生态学演变 一、目的要求 1.通过生牛乳的自然发酵了解牛乳酸败过程中细菌的生态学演变过程。 2.了解酸牛乳的制作原理。 二、基本原理 刚采集的生牛乳含有少量不同的细菌,而牛乳的成分对细菌来讲是一种很好的营养基质,因此,在温暖的条件下,细菌即开始很快地繁殖。然而也不是所有的细菌都能如此,由于当时 ...
实验六十二 牛乳中细菌的检查 一、目的要求 1.了解牛乳的细菌学检查方法——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和标准平板计数法。 2.学习牛乳的巴斯德消毒法。 二、基本原理 从健康母牛体内刚挤出的牛乳,含有少量的正常起始微生物。但将牛乳装入未消毒的器具和在分装、运输过程中,会被很多其他微生物甚至致病菌污染,而且牛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
实验六十 多管发酵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 一、目的要求 1.学习测定水中大肠菌群数量的多管发酵法。 2.了解大肠菌群的数量在饮水中的重要性。 二、基本原理 多管发酵法包括初(步)发酵试验、平板分离和复发酵试验三个部分。 1.初(步)发酵试验 发酵管内装有乳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并倒置一德汉氏小套管。乳糖能起选择作用,因为很多 ...
附录Ⅲ 试剂和溶液的配制 一、3%酸性酒精溶液 (实验15) 浓盐酸 3ml 95%酒精 97ml 二、中性红指示剂 (实验40) 中性红 0.04g 95%乙醇 28ml 蒸馏水 72ml 中性红pH6.8—8,颜色由红变黄,常用浓度为0.04%。 三、淀粉水解试验用碘液(卢戈氏碘液) (实验40) 碘片 1g 碘化钾 2g 蒸馏水 300ml 先将碘化钾溶解在少量水中 ...
附录Ⅱ 培养基的配制 一、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细菌用) 牛肉膏 3g 蛋白胨 10g NaCl 5g 琼脂 15—20g 水 1000ml pH 7.0—7.2 1.05kg/cm2 ,121.3℃灭菌20分钟。 二、淀粉琼脂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培养放线菌用) 可溶性淀粉 20g KNO3 1g NaCl ...
工艺流程 原料→(解冻)→剥肉→漂洗→分级→蒸煮→冷却→装袋→冷冻→装箱→贮藏→检验 制作方法 1.原料选择:原料虾必须品质新鲜,无异味。 2.解冻∶剥肉∶冻熟虾仁的解冻、剥肉与冻生虾仁相同。 3.漂洗:将剥好的生虾仁验收后,倒入洗虾用带孔的塑料箩内(不超过箩1/3高度),置于洗虾缸内清洗。用竹片顺时针沿底轻轻搅拌,使虾仁能浮起即可,提出沥水1~2分钟即可蒸煮。 4.蒸煮:调节蒸煮锅内盐水浓度在5 ...
鲈形目鲭亚目的1科。有9属21种。体锤形肥壮;尾柄细,平扁,具1中央隆起嵴;吻尖圆;上下颌各具小齿1列;犁骨、腭骨具绒毛齿;鳃孔大,鳃膜条骨7;背鳍2,第二背鳍及臀鳍形状相似,其后各有小鳍6~9个;胸鳍呈镰状;腹鳍短;腹鳍间突分离,较小,尾鳍大新月形。广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及大西洋热带和亚热带海区。为大洋性洄游鱼类。中国产有金枪鱼科 6属11种。习见种有黄鳍金枪鱼和大眼金枪鱼。黄鳍金枪鱼是最典型的热 ...
生活在南美洲亚马孙河和圭亚那河的电鳗,外形细长,极似鳗鲡。它身长2米左右,体重达20千克,体表光滑无鳞,背部黑色,腹部橙黄色没有背鳍和腹鳍,臀鳍特别长,是主要的游泳器官。电鳗是鱼类中放电能力最强的淡水鱼类,它输出的电压有300伏有的甚至可达800伏 。在水中3—6米范围内,常有人触及电鳗放出的电而被击昏,甚至因此跌入水中而被淹死。因此有水中的“高压线”之称。电鳗的发电器的基本构造与电鳐相类似,也是 ...
在我国沿海的滩涂上,常常可以看到蚕豆大小的洞穴里,不时探出一个个两只眼睛高高突起的鱼脑袋,它们机警灵活,在没有水的滩涂上爬行、跳跃,有时还能爬到红树林的树枝上,这就是弹涂鱼,也叫跳鱼。大部分鱼类如果离开了水就会缺氧窒息而死。然而,弹涂鱼除了用鳃呼吸外,还可以凭借皮肤和口腔粘膜的呼吸作用来摄取空气中的氧气。这就是弹涂鱼能离开水生活的主要原因。弹涂鱼的胸鳍成臂状,很像高等动物的两只脚,它就是靠这两只“ ...
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的1种。又名大鲜 大仲瓜鱼,大黄花。体长椭圆形,侧扁。尾柄细长,其长为其高的3倍多;头大而侧扁背侧中央枕骨嵴不明显;颏部有4个不明显小孔;背鳍和臀鳍的鳍条基部2/3以上被小圆鳞;背鳍起点在胸鳍起点上方;鳔侧管2小分支平行且相等。为结群性近海鱼类,分布范围由南海雷州半岛以东至黄海南部西侧(朝鲜西岸附近偶有出现)。栖息于水深10~60米的水域。据文献记载,16世纪中国已大量捕捞大黄 ...
鲑形目鲑亚目鲑科麻哈鱼属的1种。又名大发哈达发哈。体长而侧扁。头后至背鳍基部前渐次隆起,背鳍起点是体的最高点,从此向尾部渐低弯。头侧扁。吻端突出,微弯,形似鸟喙,生殖季节,雄鱼突出最为明显。相向弯曲如钳形,使上下颌不相吻合。上下颌犁骨齿很发达。尾鳍浅叉形。9月份进入江河支流时体色银白或散布小黑点,两侧有不明显的暗色横条纹;生活在海洋时体呈银白色。生殖季节成熟鱼体两侧约有8~12条橙赤色横斑条雌鱼色 ...
水栖脊椎动物所特有的水流感受器,分布在头部和躯干两侧。软骨鱼的侧线很显著,少数为露在表面的浅沟,多数种类的侧线陷在皮肤内成管状,以许多小孔与外界相通。硬骨鱼的侧线埋在皮肤内,其支管穿过鳞片通至体表。侧线管内有感受器,由带纤毛的感觉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当外界水流动时,水压的变化通过开管而影响侧线管内液体的流动,刺激感觉细胞,经迷走神经,传递兴奋给脑而产生水流感觉。无尾两栖类的幼体还保留侧线的构造,但 ...
生活在江河湖海底部的动植物。按生活方式,分为营固着生活的、底埋生活的、水底爬行的、钻蚀生活的,底层游泳的等类型。如螺类、海星、海胆、蛇尾等就是在海底爬行的种类,身体常幅射对称、扁平或是盘状介壳。海绵、海葵、海百合、藤壶、牡蛎、海鞘和各种珊瑚在水体基底营固着生活,有较强的繁殖力,有的出芽生殖,形成群体,有的产生大量浮浪幼虫,遇到合适的基底就固着下来。柱头虫、文昌鱼、鳐、比目鱼等栖息在水底的泥沙中 ...
鱼鳞的排列方式。鳞式因种而异,成为为34~38片,侧线上鳞(自侧线至背鳍前端的横列鳞)为5片,侧线下鳞(自侧线至臀鳍起点基部的横列鳞)为8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