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化学发光检测系统和多数抗体制剂来说,检测最低值可达到约2 fmol/L(10-15)的水平。相当于0.1ng 的50 000kD的蛋白质,高于此浓度的样品较易检出。一个标准的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泳道的上样量为150µg(小胶道可为15µg),如果上样量过大条带会发生扭曲变形。因此,50kD中等大小蛋白抗原的上样量以0.1ng/150µg(或1/15 000 0 ...
细胞表面抗原的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法【试剂】(1)一抗和荧光标记的二抗(2)固定液:如4%多聚甲醛、乙醇等。(3)洗涤液及抗体稀释液(pH 7.4 PBS-Tween 20)【操作方法】(1)取已固定好的细胞爬片或甩片或经过预处理的组织切片(石蜡或冰冻切片);(2)加入25ml一抗,完全盖住盖玻片,室温孵育60min;注意不可使盖玻片接触培养板孔边缘。每个检测应包括3组对照:与一抗同一种属、类型 ...
酶-抗酶复合物的制备 1970年Sternberger等首先报道PAP法,也称为非标记抗体酶法(unlabelled antibody enzyme method)。此法不用任何化学交联剂处理酶和抗体,二者活性不受化学反应的改变和损伤,从而可使免疫酶法的灵敏度大为提高,常用于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PAP制备的基本原理:抗体与相应抗原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沉淀反应,但当抗原过量 ...
酶标抗体和酶-抗酶复合物的应用于细胞ELISA 应用酶标抗体进行免疫测定的方法较多,非均相酶免疫测定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类酶免疫检测技术,其中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最常用,它可用于测定抗体,也可测定可溶性抗原及细胞抗原。而酶-抗酶复合物多用于免疫组织化学。以下着重介绍ELISA(包括双抗体夹心法、细胞ELISA和 ...
胶体金标记蛋白的制备【基本原理】 胶体金标记实质上是抗体蛋白等生物大分子被吸附到胶体金颗粒表面的包被过程。吸附的机理可能是胶体金表面所带的负电荷与蛋白质分子所带的正电荷之间靠静电力相互吸引,达到范德华引力内即形成牢固的结合。另外,胶体金颗粒的粗糙也是有利于形成吸附的重要条件。由于这种标记过程主要是靠物理吸附作用,因而对蛋白质分子的生物学活性没有明显影响。【试剂及材料】(1)胶体金溶液(2) ...
PCR产物的检测PCR-ELISA法 在一个引物的5’端标记上生物素以便使其能与包被板上的亲合素结合而固定PCR产物,而在另一引物的5’端标记FITC,用HRP标记的抗FITC抗体与之结合显色,即可进行常规ELISA检测。如设立标准对照,此技术还可用于定量分析。【试剂与配置】 包被液:4.3mmol/L Na2HPO4 1.4mmol/L K2HPO4 0.05% (w/v) Twee ...
免疫酶染色技术(ABC法)检测各类免疫细胞的数量 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后,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然而这种复合物在显微镜下是不可见的,如将特异性抗体与酶结合,再通过适当的底物显色,就可使免疫复合物由不可见而成为可见,从而确定组织细胞是否存在某种抗原。免疫酶染色技术正是根据此原理用酶(如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等)标记已知抗体(或抗原),然后与组织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如果组织细胞中有相应抗原或 ...
免疫纳米金与免疫酶结合的双重染色 按以下步骤进行免疫染色: 1)含1%正常血清或l%BSA的PBS预孵育20~30分钟; 2)两种特异性第一抗体(免疫自不同种属动物)的混合物4℃下孵育24~48小时;PBS漂洗3次,每次10分钟; 3)与第一抗体种属相应的纳米金标记的IgGFab,片段和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的混合物室温孵育2小时或4℃下孵育12小时后PBS漂洗3次,每次1 ...
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小鼠α-防御素(α-DF)水平。用纯化的小鼠α-防御素(α-DF)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α-防御素(α-DF),再与HRP标记的α-防御素(α-DF)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α-防御素(α-DF)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小鼠α-防御素(α-DF)浓度。
“肝硬化”历来被称作是人类健康的杀手,罹患肝硬化,仿佛在不远处为生命画上了休止符。因为肝硬化的不可逆转与难以治愈,即便最终选择了肝移植,也同样是一条不归之路。而我们今天提到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在肝硬化的队伍里可谓是一把隐形之剑,伤人于无形之中。
环瓜氨酸肽抗体(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简称CCP抗体,其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超过80%和96%,是目前类风湿关节炎最突出的免疫学异常指标,也是类风关诊断中最重要的实验室诊断指标之一。
采用德国IBL的EB病毒不同抗原的抗体检测试剂盒对不同感染阶段的病人样本进行检测,统计出,不同阶段各种抗体的阳性率。为临床EB病毒的诊断,特别是EB病毒的免疫学诊断提供方法和策略依据。
研究已经表明唾液激素水平与所报告的症状有明确的相关性,并且,唾液检测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功用当前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证明。唾液检测试验相当敏感,极其微量的唾液激素(仅为包括血液总激素水平的1-5%)即可。因此对唾液中含量极少的雌激素和睾丸激素来说这是一种特定的检测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了脐带血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移植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适应症
美国研究人员表示,在一种蛋白复合物的引导下,变形虫和哺乳动物的免疫细胞就会朝着其“猎物”进发。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理查德·弗特尔领导的研究团队基于对盘基网柄菌的观察和分析得出了该结论。盘基网柄菌是一种简单的变形虫,由于拥有人类白细胞的很多特征,可作为模型基因系统进行研究。这种变形虫找到“猎物”的方式同哺乳动物的免疫细胞找到“猎物”的方式一样,但其基因系统更简单、并且很容易在实验室中培育。
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对阿司匹林的反应各异可能为炎症和痊愈的个体差异提供了线索。Derek Gilroy及其同事使用除疣贴让人类志愿者的前臂出现了水泡,然后评估了受试者的痊愈过程。这组作者发现,此前对低剂量的阿司匹林显示抗炎症应答的人表现出了在72小时内水疱的生长和痊愈,而那些免疫系统对阿司匹林没有反应的人出现了痊愈更慢的水疱。已知阿司匹林能够促进称为脂氧素 ( lipoxins) 的炎症控制分子的制造。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美国耶鲁大学的工程师们发现,碳纳米管上的缺口可促使T细胞(一种白细胞)抗原在血液中聚集,并激发人体自身的免疫反应,从而改进目前常用的继承性免疫疗法,有效增强病患的抗癌能力。相关研究发布在4月20日出版的美国《朗缪尔》(Langmuir)杂志上。
ELISA 是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的实验诊断方法,由于其诸多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肿瘤学和细胞因子等领域。ELISA 的影响因素较多,加强质量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其方法学的优点。
一、免疫标记法及其分类 1.荧光免疫法 原理是应用一对单克隆抗体的夹心法。底物用磷酸-4-甲基伞形酮,检测产物发出的荧光,荧光强度与Mb浓度呈正比,可在8min内得出结果。结果以Mb每小时释放的速率表示(△Mb)表示。该法重复性好,线性范围宽,具有快速、敏感、准确的特点。 以双抗夹心法为例,首先将特异性抗体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体。除去未结合抗体,然后加受检标本,使其中的蛋白抗原与固相抗体形成 ...
免疫金银染色(IGSS)操作流程:做冰冻切片的组织可先经过固定再作切片,也可先制作冰冻切片,然后再固定。这要根据保存抗原的需要而定,固定过的组织可用含20%蔗糖的PBS(0.1mol/L,pH7.4)浸泡过夜,使切片减少冰结晶,保持组织细胞良好的形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