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人类单核细胞亚群的全血染色

一、材料与试剂 1. 抗体 (1)鼠抗人CD56FITC(BD340410) (2)鼠抗人CD2FITC(BD555326) (3)鼠抗人CD19FITC(555412) (4)鼠抗人CD14PerCP(InvitrogenMHCD1431) (5)鼠抗人CD16PacBlue(BD558122) (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流式细胞凋亡检测QA

1. Q:要做胃粘膜组织的DNA含量及倍体检查,但取材后要等几个星期才会做流式细胞术检查,请问:胃组织要怎样保存好呢?用低温保存,还是用乙醇固定?或者固定后再低温下保存? A:我做过乳腺细胞的DNA含量测定,取得组织以后,先处理成单细胞悬液,然后再加70%冰乙醇固定,要保证冰乙醇的最终浓度为50%,这样固定的细胞悬液可以至少保存12小时,最多可保存一个月,上机检测前再加PI综合染液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多肿瘤标志物液态芯片技术检测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一、资料与方法 1. 检测对象:研究对象来自武汉协和医院2003年3月-2004年10月的住院患者或门诊体检人群。恶性肿瘤组:经临床手术和病理检査确诊为肺癌、肝癌、前列腺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和妇科肿瘤等患者121例,其中男74例,女47例,平均年龄56.5岁;疾病对照组:临床确诊为胆囊炎、胰腺炎、前列腺炎(增生或肥大)、肝炎或肝硬化等良性疾病患者的血清样本作为良性疾病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悬浮阵列技术检测四种肿瘤标志物的临床诊断价值

一、材料和方法 1. 标本来源:156份临床病理确诊的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男92例,女64例,年龄12~85岁,平均年龄53岁)血清标本来自北京天坛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其中,肝癌50份、胰腺癌33份、肠癌32份、胃癌41份。健康体检者(男70名,女57名,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46岁)血清标本127份。消化系统炎症患者(男47例,女48例,年龄18~70岁,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流式荧光法检测多肿瘤标志物的方法学评价

一、仪器和试剂 Luminex200流式荧光检测仪(美国Luminex公司);流式荧光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试剂(上海透景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E170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及配套肿瘤标志物检测试剂(罗氏公司)。 二、标本来源 2007年5月~6月,200名患者空腹静脉血,每人采集4 ml,血样分别置于美国BD公司分离胶试管中,-20℃下保存待检。 三、操作与评价方法 试剂盒测定参数设置和仪器操作严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流式细胞仪的原理及应用举例

简介 免疫细胞是一组不均一的细胞群体。各种特定的细胞群其细胞表面表达有各自特异的表面标志分子,利用这些特异的表面标志,可以鉴定、分离和纯化相应的细胞群。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的诞生和免疫标记技术(特别是荧光标记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科学的应用,使利用仪器的方法检测特异的细胞膜表面分子成为可能。本章介绍的荧光激活细胞分类技术就是采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和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并结合光学检测和计算机分析技术而产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PPA制备与使用的基本技术

(1)将初步纯化的SPA与HRP用过碘酸钠氧化法(交联反应时间在22℃下5h)交联。 (2)将上述PPA溶液过Sephadex G-100柱,条件同前。所收集的第1管至第22管的合并液,是PPA存在的主要组分,可用ELISA塑料平板法检测活性。将合并液浓缩,然后加入30%左右甘油,贮于4℃冰箱备用 PPA的使用: (1) PPA-ELISA法。基本上与ELISA法相同,PPA代替了酶标抗抗体。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你不可不知的流式抗体选购常识

由于在流式细胞实验过程中,荧光抗体对单细胞悬液的标记效果直接影响实验的数据质量。因此,需要考虑各种影响流式抗体品质及检测效果的因素,例如抗体特异性、荧光素信号强弱、荧光素标记方式、同型对照等。 流式抗体的选择: 1 流式抗体本身也是抗体,所以选择流式抗体一定要满足抗体选择最基本的条件:目标蛋白特异性,反应种属以及应用实验。 2 流式抗体荧光标记的方式包括直接标记和间接标记两种。在流式实验过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微流式细胞术

微流式细胞分析术(Personal Flow Cytometry)是采用微毛细管流式技术(Microcapillary)对液流中形成单细胞流的细胞或其它生物微粒(如人工微球,细菌,小型模式生物等)逐个进行绝对计数和快速定量分析的技术。作为下一代的流式检测技术平台,微流式细胞仪诞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和完善,今天的流式细胞仪已经接近成熟,并被广泛的运用于从基础研究到工业生产的各个方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流式细胞术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是一种对液流中排成单列的细胞或其它生物微粒(如微球,细菌,小型模式生物等)逐个进行快速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技术。作为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检测的技术平台,现代流式细胞仪产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和完善,今天的流式细胞仪已经十分成熟,并被广泛的运用于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的各个方面,涵盖了细胞生物学、免疫学、血液学、肿瘤学、药理学、遗传学及临床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流式细胞术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一、对照组的设置: 在流式细胞术中所测得的量都是相对值,不是绝对值。如需知道绝对值 时必须设置对照组样品。对照组样品包括有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 1. 阴性对照的设置 ① 在实验过程中,如做间接标记法,可设置与一抗无关的实验,即在 实验中不加一抗而只加上带有荧光标记的第二抗体作为阴性对照 管,作为阴性对照。 ② 在实验过程中,假设做直接标记法,可设置理论上的阴性细胞作为 阴性对照管, 实验过程及步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ELISPOT实验技术操作流程

1. PBS 溶解抗原为 30 μ g/ml,加 100 μ l/孔于 PVDF 膜铺底的 96 孔灭菌板过夜; 2. 第二天吸去包被液后,加 5%FCS 的 PRMI 1640 培养基 100 μ l 封闭 1 小时,37℃; 3. 准备脾细胞悬液(用氯化铵去除红细胞,制备成单个脾淋巴细胞悬液) ; 4. 从 1 × 106/ 孔开始,按 1:3的稀释度开始逐孔稀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总补体活性(CH50)的测定

原理 补体能使溶血素(抗绵羊红细胞抗体)致敏的绵羊红细胞(SRBC)发生溶血,当致敏的绵羊红细胞浓度恒定时,溶血程度与补体含量和活性呈正比例关系。因此,将新鲜待检血清做不同稀释后,与致敏红细胞反应,测定溶血程度,以50%溶血时的最小血清量判定终点,可测知补体总溶血活性。以50%溶血判断结果比100%溶血灵敏、准确。 材料 1.待检人血清:静脉抽血,待凝后立即分离血清进行测定或-70℃保存。 2.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ELISPOT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ELISPOT技术的独特优点已经让它在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学研究上独占鳌头。它是当今唯一能够检测到到百万分之一阳性细胞率的检测技术。如此高的灵敏度就连流式细胞技术(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和tetramer技术也望尘莫及(Letsch A et. al., 2003)。此外由于淋巴细胞的冻存复苏问题也得到了完美的解决,经过冻存复苏的细胞并不丧失免疫功能(Maecker HT et. al., 200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ELISPOT技术原理和技术特点

ELISPOT全名为酶联免疫斑点检测,英文: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它结合了细胞培养技术与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即ELISA技术),能够在单细胞水平检测细胞因子的分泌情况。其技术原理,一句话概括就是:用抗体捕获培养中的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并以酶联斑点显色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Sedgwick JD 2005)。 该技术检测细胞因子具有三大优点:其一,灵敏度高。在一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ELISPOT技术的发展历史

ELISPOT方法从创立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1983年,在地球南北两个半球地理位置相距遥远的两个研究小组几乎同时、独立的创立了这项技术。一个研究小组位于澳大利亚西部的柏斯Peth,牵头人是当时正在当地Margaret女王医院儿童医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的Jonathon D. Sedgwich (Sedgwick JD et. al. 1983)。另一个研究小组位于北欧瑞典城市哥德堡Got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所需试剂、操作工程和技术要点

ELIspot基本操作过程: 一、包被96孔板: 用70%乙醇浸润96孔板中的PVDF膜30s 加入捕获抗体(PBS稀释),4℃过夜 倒空板中包被液,轻轻在纸上拍干,用PBS洗涤,禁用洗板机 加入100ul 2%的脱脂奶粉(或者BSA)室温孵育2小时,封闭板中空白位点 PBS洗涤1次。 (如果暂时不用,可将96孔板干燥后4保存,可保存2周以上) 二、细胞刺激和细胞因子捕获 从新鲜血液中用Fico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类分子具有新的非经典功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曹雪涛率领的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浙江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团队的研究论文" Intracellular MHC class II molecules promote TLR-triggered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by maintainin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心肌炎由特定免疫细胞侵袭所致

最新科学研究发现,心肌炎是由特定免疫细胞侵袭所导致。免疫细胞攻击内源性组织,是因为它们在成熟过程中没有机会识别一种只存在于心脏肌肉中的蛋白质。 心肌炎通常很危险,常常导致致命的心脏增大。许多情况下心脏移植是唯一的治疗希望。长期以来,医生们已有证据表明,自身免疫反应(即免疫系统的攻击)是引起危险发炎的原因。 然而至今仍不清楚,抗体或免疫细胞是否损害心脏肌肉组织。此外,也不知道免疫系统的致命攻击究竟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微流探针的操作和其在局部表面处理时的用法

视频介绍了微流体探针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包括如何组装和安装至倒置显微镜顶部,如何对准底层表面,以及处理侵入溶液的底层表面时的用法。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