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前准备 由于本课时的内容是基因工程的成果与发展前景,属于基因工程的实际应用问题,所以教材中的大量内容是基因工程发展近几年的成果,相对其他章节来讲该内容比较新颖和超前,而且该内容是一个动态的知识体系,其内容不断地更新、发展和变化。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手段,必然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机械记忆,不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和素质能力的提高。因此本课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尝试利用网络环境 ...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学是在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和分子水平三个层次上探讨细胞生命活动及其机制与规律的科学。最近几十年来,细胞生物学进展十分迅速,使细胞生物学成为不仅是说明细胞的科学,而且也是改造细胞的科学,形成了新的技术——细胞工程。本章教材所包含的两节内容“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简介”即体现了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与发展方向。“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这部分内容是 ...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1)明确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基本结构。(2)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3)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是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 (4)了解生物膜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意义。2.态度观念方面(1)通过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联系的学习,进一步明确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以及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大屏幕显示:变形虫的去核实验。 提问:每一步实验现象如何?该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教师总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们对许多生命现象的探索都要深入到细胞中寻求答案,使细胞生物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教师可利用大屏幕显示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和细胞生物学总图 ...
一、复习提问 大屏幕显示:1.什么叫做生物膜?2.生物膜的结构特性和功能特性是什么? 3.如何证明细胞内的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导入新课:各种生物膜不仅在结构上有一定的联系,而且在功能上也有一定的联系。二、新课学习1.知识的铺垫:(1)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什么?(2)核糖体有哪几种存在形式?教师引导:这两种 ...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1)细胞的全能性(理解)。(2)植物细胞工程的主要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知道)。 2.态度观念方面 (1)通过介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发展简史。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取得的进展和尚未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科学奥秘的兴趣。同时,使学生认识到随着人们视野的不断拓宽,认知的不断加深,科学技术呈现日新月异、日臻完善的发展趋 ...
一、课前预习,布置预习作业 1.请分别理出细胞全能性和植物组织培养的知识结构和层次。 2.对高二必修课中与上述两知识点有关的内容进行全面、充分地复习。 3.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问题导入: 1.结合基因工程成果与展望的有关知识,简述“超级细菌”的培育过程。2.如果将三种假单孢杆菌与第四种假单孢杆菌融合或将其内的细胞器移入第四种假单孢杆菌体内, ...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动物细胞培养(知道)。 (2)动物细胞融合(知道)。 (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知道)。 2.态度观念方面 (1)初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2)通过向学生介绍几大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发展动态及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明确人们对生命奥秘的揭示愈加广泛和深入,知识不断更新并向前发展。认识到学无止 ...
教学目的 1.生物的基本特征(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特点)(B:识记)。 2.生物科学的发展(A:知道)。 3.当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A:知道)。 4.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A:知道)。教学重点 1.生物的基本特征。 2.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教学难点 1.当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2.如何引发和诱导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学习兴趣。教学用具 原始地球图,地球充满各种生物图,牡丹 ...
板 书教学过程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杂种 隐性子一代 纯合 YyRr yyrr ↓ ↓YR Yr yR y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1:1:1:1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细胞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 ...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七)基因型和表现型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基因型相同: 环境相同,表现型相同。 环境不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八)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1.育种方面:例:培育抗锈病小麦。 2.医学实践方面:①遗传病:白化病、并指等。 ②血型。 第三课时引言:同学们上节课学习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的实质,以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提问:纯种高 ...
教学目的 1.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2.理解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重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教学用具 豌豆粒色遗传和粒形遗传的示意图,两对相对性状试验挂图,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分析图投影片。 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归纳推理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四)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六)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第二课时引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知道了什么是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及性状分离。那么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都接近3:1。如何将这些在试验中得出的结果用一套理论来解释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 ...
教学目的1.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2.理解对分离现象的解释。3.理解分离定律的实质。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教学用具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试验挂图。。塑料筒2个,四色小球各10个。豌豆花、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减数分裂等的投影片。教学方法教师讲述、谈话与学生活动相结合。课时安排三课时。 板书设计教学过程 第二书遗传的基本规律 ...
教学目的 1.了解染色体、 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的本质。 2.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3.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5.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原理。 6.通过指导学生设计并制作蛋白质合成过程的活动模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基 ...
教学目的 1.了解染色体、 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的本质。 2.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3.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5.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原理。 6.通过指导学生设计并制作蛋白质合成过程的活动模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基 ...
教学目的 1.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理解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和意义。 3.通过学习DNA分子的结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通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通过“设同—议论—补充—结论”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重点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教学难点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教学用 ...
教学目的 1.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理解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和意义。 3.通过学习DNA分子的结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通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通过“设同—议论—补充—结论”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重点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教学难点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教 ...
教学目的: 1.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培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用具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录像带。噬菌体的投影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投影片。 ...
教学目的 1.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3.通过自己设计验证性实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和过程。 3.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学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