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spectroscopy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简称ESR波谱法。这是一种根据电子自旋共振波谱吸收程度,检查组织、细胞或者其提取液中的自由基,并通过朗达(Lande)g因子的测定来推断自由基离子的存在状态的方法。虽然电子具有1/2的自旋,但多数分子的自旋电子都是成对的,且其自旋方向是互为逆平行的,所以自旋结果等于零。不过,在电子不成对时,如在自由基、过渡金属离子、三重态等情况下,电子的自旋仍然存在。这里如旋加H0外磁场,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垫状植物 cushion plants

地表植物的一种。枝条具有背地性,向上方伸展,形成密集的团块状,在生活条件不良时芽可在其中受到保护。因为呈团块状,蒸腾作用小,水分保持良好,所以有利于在干旱地方生活,也是对低温和强风抵抗性强的植物。因此,多见于干旱地上(如Anabasis aretioides)和高山上(如北极高山漆姑Minuartia arctica、高山虎耳草Saxifraga bro-nchialis)。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淀粉 starch

  是仅由α1,4键D葡萄糖组成的直键淀粉和具有α-1,6键分支的支链淀粉的复合物。在植物体中以淀粉粒的形式并作为贮存糖大量地存在于高等植物的种子,根、根茎等贮藏器官中。特别是小麦、水稻、玉米等谷类的种子,其含量可达到成份的70%以上,与薯类的淀粉同是主要的粮食,也是多种工业的原料。在非高等植物的红藻、细菌、原生动物中也可见到类似的葡聚糖。高等动物贮藏的多糖是糖原,也可看做是其同系物,其区别是比淀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淀粉核 pyrenoid

  见于绿藻、硅藻、接合藻、褐藻、红藻等一些藻类的叶绿体中。据认为与淀粉的形成和贮藏有关。在蓝藻和轮藻中不含淀粉核。它是存在于叶绿体基质中的大块蛋白质(0.5-1微米),在多数情况下,类囊体从两端或四面伸入其中,并有许多淀粉粒包围。有时也有从叶绿体表面伸出瘤状物的例子〔如萱藻属(ScytosiPhon)和绳藻属(Chorda)等〕。某种苔藓植物〔角苔(Anthocerus)等〕也具有这种核。淀粉核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淀粉合成酶 starch synthase

  以腺苷二磷酸葡萄糖(ADPG)为葡萄糖的供体,是对葡糖聚合体,通过糖基(glycosyl)转移而催化α-1,4-糖苷键的延长作用的酶。EC2.4.1.21。此外,ADPG是通过葡糖-1-磷酸 ATP→ADPG+ppi的酶反应(葡糖-1-磷酸腺苷酰转移酶(EC2.7.7.27)而形成。有与淀粉粒结合的颗粒性和可溶性二种。粳型(直链淀粉20%,支链淀粉80%)的玉米和水稻的合成酶是颗粒性的,在糯型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淀粉酶 amylase

  一般作用于可溶性淀粉、直链淀粉、糖元等α-1,4-葡聚糖,水解α-1,4-糖苷键的酶。根据作用的方式可分为α-淀粉酶(EC3.2.1.1.)与β-淀粉酶(EC3.2.1.2.)。(1)α-淀粉酶广泛分布于动物(唾液、胰脏等)、植物(麦芽、山萮菜)及微生物。微生物的酶几乎都是分泌性的。此酶以Ca2 为必需因子并作为稳定因子,既作用于直链淀粉,亦作用于支链淀粉,无差别地切断α-1,4-链。因此,其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淀粉酶制剂 diastase

  是直链淀粉消化酶的旧称,其主体直链淀粉(amyloce)的水解酶称为淀粉酶(amyla-ce)。现在这名称往往用于从植物(如麦芽)和微生物(如曲霉)所获得的粗酶制剂,也就是说多用于各种多糖、蛋白质、核酸、脂肪分解的混合物。例如,在从以曲霉为原料所制得的市售酶制剂之一的高峰淀粉酶(Takadiastase)中,曾发现核糖核酸酶T1(EC 3.1.4.8),这对于核酸的研究有着重要的贡献。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淀粉体 amyloplast

  根冠细胞、子叶、胚乳、块根和块茎等贮藏组织中,含有贮藏淀粉大颗粒的质体。在多数情况下,这种质体的容积几乎被淀粉粒所占有,几乎没有膜结构(类囊体)和基质(stroma)。与其他质体一样是由原质体转化而来的,从已合成的有机化合物来看,具有形成淀粉的能力,认为这是已经分化的质体。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淀粉样变性 amyloidosis

  由于蛋白代谢障碍出现一种生理上不存在的均质性蛋白性物质(淀粉样物质amyloid)的疾病。淀粉样物质有的出现于局部,但更多的是系统地出现于全身各种器官,特别是存在于脾脏、肝脏、肾脏等处的间质中,细胞虽因此受压而萎缩,但并不出现细胞侵润。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淀粉叶 starch leaf,amylophyll

  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同化)最后产生的同化产物是碳水化物(例外的为脂肪酸),而且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在叶绿体中可见有淀粉粒(同化淀粉)的形成。这种同化产物以淀粉的形态在叶绿体内积累,称其叶为淀粉叶。然而,淀粉积累的程度具有各种不同阶段。几乎不产生淀粉的叶(单子叶类),同化产物多数是以单糖、双糖的形态积累,这种叶称为糖叶。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碟状幼体ephyra

  钟水母类的碟状幼体,即冠水母类、旗口水母类、根口水母类的钵形幼体(scyphula)进一步成长,在触手列的下方生有横缢,在横缢上方有8对缘瓣,各对缘瓣间生有平衡器(缘瓣器官),触手退化,形成扁平盘状构造,由于缢缩的结果,最后离开钵形幼体而进水游泳,这就是碟形幼体。这里的横缢断离的现象称为横裂(strobilation)。在碟状幼体游泳生活中产生了胃水管系和触手等,胶质层发达,变态为水母。变态前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蝶呤pterin

  为蝶啶衍生物2-氨基-4-羟基蝶啶的一般名称或其衍生物之总称。如表所示,许多天然存在的蝶呤其侧链R1或R2的碳原子数为3或少于3,但叶酸则很长。  因蝶呤最早是由蝶翅(希文ptoros)得来故有此名,除昆虫以外广泛分布于从细菌到高等动植物中。还原型生物蝶呤在哺乳类动物中起芳香族氨基酸的辅基作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蝶呤体pterinosome

是黄色素胞、红色素胞中,所含有的蝶呤素的颗粒。其直径多为0.5微米左右。在一层界限膜内呈同心圆层构造和无一定顺序的纤维状构造。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蝶绞hinge

  亦称绞合部。是斧足类双壳贝在壳顶附近的连接部。壳的背缘绞合部分称为绞线(hinge line),壳顶下肥厚部分称为绞板(hinge plate)。绞板具有绞齿(hinge teeth)以防两壳错位。蝶绞形式随种类而有所不同,是分类学上的重要特征。大致可区分为:如魁蛤(Archemuschel)一类,排列着小的同形绞齿的多齿性(taxodonty)蝶绞(多齿类Taxodon-ta);如文蛤(Me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蝶形花冠 papilionaceous corolla

  由1枚旗瓣,2枚翼瓣和2枚龙骨瓣等共5枚花瓣组成的花冠,称为蝶形花冠。见于豆科植物。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叠积superposition

侧生器官沿茎轴呈笔直纵行排列的状态称为叠积。在轮生、对生、互生的叶序中都有这种现象。例如在通常的轮生、交互对生、二列互生的每一节中,或者2/5互生时的第6片叶的节上,都可保持叠积关系形成器官。但在二列对生时,则所有节上的叶都有叠积关系,而在逆螺旋叶序则几乎看不出叠积现象。连结叠积器官的线数,就是根据叶序中所能见到的垂直线的总数,可称为二列叠积、三列叠积以至多列叠积(或为对生、互生),从而规定叶序。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刀豆氨酸 canavanine

  从刀豆(Canavalia ensiformis)分离的氨基酸  在精氨酸酶作用下可分解为副刀豆氨酸〔canaline,NH2OCH2CH2CH(NH2)COOH〕和尿素,另外在转脒基酶的作用下则生成高丝氨酸〔CH2(OH)CH2CH(NH2)COOH〕和羟基胍〔NH2C(=NH)NHOH〕。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转化(转型)

  转化(转型) transformation(1)=性状转化。  (2)指细胞与致癌有关的性状的变化,通常称为转化,但有时也称为细胞性状转化。一般是指培养细胞改变其性质,而具有类似肿瘤细胞的性质。最近有时也指在活体内产生的细胞肿瘤化,或从未分化型的培养细胞转化为分化型细胞的现象。已转化的细胞具有如下强烈的倾向:在培养基上生长不规则,丧失接触抑制作用和进行大密度增殖。当转化的细胞已经具有在软琼脂培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转化物质

转化物质 transforming substance 为了进行转化而从供体菌抽取后组入受体菌的物质。此后已证实该物质为DNA,这是在未被证实前所使用的历史性术语。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导管 vessel,trachea

  〔1〕为被子植物木质部的主要组分,即纵列导管细胞上下隔壁消失,穿孔相连而成为长管状的细胞。是水分的通路。横切面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若邻接细胞为大形细胞时,则成为多角形。长度不易确定,一般达10厘米左右,藤本植物可达为1米,栎树类长达2米。直径,栎树为0.25毫米,日本椴树(Tila japonica)为0.06毫米,藤本植物达0.7毫米。导管来源于原始形成层或形成层,与其纵向相连的细胞粗度急剧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