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合子减数 zygotic reduction

  指合子在发芽时进行减数分裂的现象。在担子菌类、子囊菌类、藻类和孢子虫类等的某些种类中可见到这种合子减数。在这些种类中,二倍期仅为单细胞的合子,经过减数分裂后才能产生单倍期的营养体。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颌下腺粘蛋白 submaxillary gland mucin

是由动物的颌下腺所分泌的一种糖蛋白。特别是对羊、牛、猪的粘蛋白的化学成分研究的比较详细,这在糖蛋白研究的历史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羊的颌下腺粘蛋白(ovine submaxillary gland mucim,OSM)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的丝氨酸和苏氨酸的羟基与N-乙酰氨基神经(糖)酸(非还元末端)和N-乙酰半乳糖胺呈α(2→6)结合而形成的多数二糖侧链的结合物。仅此二种糖占全量(干燥量)的52%。除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何杰金氏病 Hodgkin′s disease

1832年英国医生何杰金(T.Hodgkin 1796—1866)所报道的疾病。亦称淋巴肉芽肿(lympho-granulomatosis)或何杰金肉瘤(Hodgkin′s sa-rcoma)。根据恶性度和宿主的免疫状态,分类不断在变动 本病是一种以淋巴结系统的肿胀为特征的重症疾病,多见于30—40岁的男性。组织学上呈肉芽肿的图像,以网织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炎症时所特有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颌舟叶 scaphognathite

  为附于十足脚类第二小颌的长而扁平的舟状突起,在鳃室内能作前后运动,引起向前流动的水流。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灌流 perfusion

将某一器官从机体中摘出,或原样在机体中裸露进行研究时,连续注入适当的灌流液(Perfusa-te),或者通过与血管所连结的套管(cannula)向血管内流注灌流液,称为灌流。为了使离体的组织、器官能长时间保持生活状态,灌流液必须能代替血液。为此都使用Na 、K 、Ca 组成的而与该动物血液的主要离子相近且具有近似pH的生理盐溶液。生理盐溶液作为观察微量物质作用的溶媒也是很重要的。通常对于脊椎动物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灌木shrub

乔木的对应词。在树木中,一般是指比人身低的树木,这只不过为与乔木区别方便而已。一般是从茎基部或地下部分出数条支干,成为岐散的(deli-quescent)的形式,每个支干的寿命一般较短,枯死后再从茎基部生出新的支干。特别是那些具有灌木型的姿势,但仅茎的基部为木质,而是在地上呈平卧匍匐的状态,这种树木称为半灌木(suffrutex),以与灌木相区别(暖竹、越橘、曼陀罗的一种)。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灌木层bush layer

指植物群落里扩展着灌木枝叶的一层。在森林中灌木层发育于乔木层的下面,但在灌木林中则为最上层。前者以阴生植物(青荚叶、石楠、桃叶珊瑚、常山、省古田)为主,在乔木层为阳生树或生长得越不好,则灌木层发育得越好。后者常以阳生植物(羊踯躅、车轮梅、桑)为主。日本特有的山白竹群落属于灌木层。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灌木群落scrub

 灌木的生活型居优势的植被。一般多发育在比乔木群落环境条件差的地方。  E.Rübel(1930)把世界灌木群落与乔木群落对应,分成以下六大类:(1)热带常雨灌木群落,(2)阔叶常绿灌木群落,(3)硬叶灌木群落,(4)夏绿灌木群落,(5)雨绿灌木群落,(6)针叶灌木群落。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灌木带 shrub zone

为高山垂直分布带之一,位于高山带的下部,即处于乔木界线和亚恒雪带之间,生长着灌木。在日本中部2,600—3,100米的高山可见有此带。以偃松为代表植物,还有其他灌木型的岳桦、桤木、花楸类、杜鹃花等。从其群落的组成种这点来看,与水平分布带的寒带很相似。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罐培养 tank culture

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的大量培养的方法之一。将培养液加入密闭的铁或不锈钢的罐中,灭菌后接种需要培养的微生物或其它细胞,一面通入无菌空气,一面开动搅拌器进行培养。为了消除泡沫,需要加入豆油或含硅树脂。培养温度,霉菌需调节至20—25℃;放线菌27—34℃,植物细胞20—34℃。罐培养应用于生产抗菌素,柠檬酸等好氧性微生物的产物,和大量收集植物组织培养细胞(如烟草细胞)。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光电效应 photoelectric effect

  主要是指由于原子和低能光子的相互作用,入射光子消失并释放电子的现象。被释放的电子通过电离、激发作用对生物发生效应。由普通的X射线发生器产生的X射线和0.05MeV以下的γ射线对生物的作用,主要是由光电效应引起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光动力作用 photodynamic action

光动力作用亦称光力学作用,是指生物体内同时具有氧和色素时,在可见光(该色素的吸收光)的照射下,生物体内分子产生的氧化作用。常用的色素是甲基蓝和荚氮蒽等,它们能使核酸和蛋白质受到损伤。一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鸟便嘌呤和组氨酸容易受伤所致,但其详细过程还不十分清楚。现在由于有了可利用的比紫外线穿透力更强的可见光,只要用适宜的色素将生物组织块染色,用强的细激光光束照射,就能使所注意的靶的物质很有选择性的失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光防护 photoprotection

指生物体在紫外线照射前,通过近紫外—短波可见光的照射,而使紫外线效应减弱的现象。曾施行于大肠杆菌和绿浓杆菌,其防护机制同间接光致活。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光感觉 photic sense, light sense, photosensitivity

广义的视觉虽可作为光感觉的同义语,但前者往往仅指眼,即局部性光感受器的功能(称局部性光感觉)。与此相对应,光感觉一词也包括原生动物的非神经性光感觉及神经性光感觉、皮肤感觉等未分化的光感受形式。即使感受细胞发生变化,并聚而形成光感受器,其中分化低的(如眼点)在多数情况下仅涉及到对亮度的感觉。光感觉对这些分化低的光感受器通过光觉辅助装置和信息加工的神经系统的发展和增加,才成为视觉辨认(形象视觉、空间觉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对称分布 symmetric distribution

如果一对性状各自发生的概率p和q相同时,分布是对称的。如生男孩的概率p=1/2,生女孩的概率q也为1/2,p=q=1/2我们以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为例,性别的分布可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个孩子 第二个孩子 概率 男 男 1/2×1/2=1/4 P(pp)=1/4 男 女 1/2×1/2=1/4 2 P(pq)=1/2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光受体电位 photoreceptor potential

光受体产生两种电位,一是早受体电位,二是迟受体电位(late receptor potential)。简称光受体电位时通常是指后者。这一电位亦称视细胞电位,这是因光刺激而在光受体发生的具有较长潜伏期的慢电位。在无脊椎动物中,对扇贝的单眼、昆虫的单眼、头足类的相机眼、节肢动物的复眼等的光受细胞已进行了许多的分析,其中以哈特林(H.K.Hartline)对舋的复眼、小眼的研究尤为著名。除了扇贝外感受体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光合成的电子传递 photosynthetic electrontransfer

当光照到叶绿体上时,可激发叶绿体的两个光化不清楚。细菌型光合成只有一种光化系,而且其电子传递体及其排列方式也与藻类和高等植物不一样。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光合(成)单位 photosynthetic unit

   指光合成的光化学过程的一个光化学反应中心(photochemical reaction center)的同化色素系(光化系Ⅰ和Ⅱ)。光化系Ⅱ从水分子得到的电子,经过各种电子传递体,通过光化系Ⅰ传给NADP+。同时,伴随电子传递,ADP和高磷酸形成了ATP(光磷酸化)。这些过程中形成的NADPH是固定CO2的还原剂,ATP是固定CO2的能源。构成这种电子传递系的电子传递成分有许多种,如铁氧(化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光合成生物 phototroph

在生物营养方式的分类中,是指把营养物质(水、无机硫化物、低分子有机物等)作为电子供体,通过细胞内的光化反应系统进行氧化以获取能量的生物。是化学合成生物的对应词。被利用的电子供体是无机物时,称为有机氧化光合成生物。在光合成生物中,有的当生活环境由明变暗时,如果作为电子受体的氧等物质存在,也可作为化学合成生物来生活(例如非红色硫细菌等)。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光合反应中心 photosynthetic reaction center

亦称光化学反应中心(photochemical react- ion center),在光合作用中,接受聚光性叶绿素的电子激发能,变成电荷分离的能量系统,是由具有特殊的叶绿素的蛋白复合体构成产生的电子和电子穴,为光合作用中电子传递反应的动力。在高等植物叶绿体,每有400个聚光性叶绿素分子,则有反应中心Ⅰ和反应中心Ⅱ各一个。认为反应中心各有数个叶绿素分子,对于反应中心的实质不清楚之处很多。随着电荷的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