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一种病征。指茎叶的一部或全部退绿,而出现黄化或黄绿化的现象。这种病有的是由于线虫、细菌类、病毒、支原体(Mycoplasma)等病原体而引起的疾病;有的是由于养分的过分不足而引起的生理性疾病。
亦称丙型色盲(Tritanopia)。在日本又称堇色盲。能感受红和绿,但不能感受蓝和黄的色盲。把正常色觉者所看到的从蓝绿到(蓝)紫色全都看成绿(或蓝绿),同时对短波光的敏感性极弱,中性点约575毫微米(黄)。很少见,而且实际生活上的影响比红绿色盲要小。 ...
亦称暗视。在暗处即在光亮度低的情况下的视觉。它显示出各种与昼间视觉相对立的性质。在暗处,眼处于暗适应状态,视网膜的视感度也有所提高。一般脊椎动物的视网膜,在富有杆细胞的周边区,比锥细胞较多的中心区视感度高,所以,周边视觉比中心视觉更适于黄昏视觉。杆细胞是在黄昏视觉时发挥作用的视细胞,即暗视器(德Dmmernngs-apparat)。夜行性动物,例如蝙蝠、鼠、猫头鹰等动物杆细胞多。杆细胞视色素的视紫 ...
系4,8-二羟喹啉-2-羧酸,相当于8-羟基犬尿酸。因具有8-羟喹啉的结构,与金属离子可生成有色的螯合物,其铁盐呈深绿色。从施喂色氨酸的白鼠尿中分离出来(L.Musajo,1935),后来发现缺乏维生素B6也排出此物质(S.Lephovsky等, 1943)。在生物体内与从犬尿氨酸生成犬尿酸一样,在犬尿氨酸转氨酶的作用下由3-羟犬尿氨酸生成。根据古武弥四郎等(1952—1954)的实验,在同时给予 ...
一种嘌呤碱基。含于动物的血液、尿中,亦存在于茶叶中。由次黄嘌呤氧化生成,进一步氧化可形成尿酸。与核糖、磷酸结合成的黄苷酸(xanthylic acid),是由次黄苷酸生成鸟苷酸过程中的中间物。 ...
氧化次黄嘌呤生成黄嘌呤,进而氧化成尿酸的酶,EC1.2.3.2。一种含钼、非血红素铁、无机硫化物、FAD的黄素酶。存在于牛乳、动物特别是鸟类的肝脏与肾脏、昆虫、细菌中。分子量10几万—30几万。底物专性较广,除以嘌呤衍生物为电子供体外,还可以蝶啶衍生物、醛(生成羧酸)为电子供体,表面上生成羟基化合物,氧原子来源于水。NADH也氧化。电子受体很多,有分子氧、硝酸盐、苯醌、硝基化合物、NAD 、铁氧还 ...
见于壶菌纲厚壁囊菌目的特殊生殖器官,为菌丝顶端附近生出隔膜所形成的椭圆形的囊,有三层壁。成熟后,外壁裂开,被包在厚壁中的内容物掉落在外面,休眠后,有几个逸出孔的内壁从中露出,生出比较更多的游动孢子。这样,内壁及其内容物就变成了游动孢子囊。
整个细胞壁均匀增厚,一般木质化,各处有纹孔,成熟后失去原生质,这样的细胞称为厚壁细胞。广泛存在于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中,这种细胞聚集在一起,则成为厚壁组织的机械组织。可分化为种种形态,为了方便,将之分为等径或复杂分枝的、一般单独存在的异形细胞,以及长梭形的厚壁纤维。但二者间的界限并不明显,可见有各种中间形态。
厚壁组织的一种。是厚壁组织中的细长且厚的细胞,可聚集成为机械组织。分布于植物体的几乎所有部分。在单子叶植物茎中存在于皮层内,特别在周边部位以片段的或连续的形式存在,在包围于维管束周围形成维管束鞘。存在于木质部和韧皮部内时,分别称为木纤维和韧皮纤维。
原来是黑格尔(F. Haeckel)假想的具最简单构造的海绵动物的一个属名。其沟系为单沟型,海绵的幼虫在岩石等物体上固着的时期,具有外面的皮层和贴着皮层里面的胃层共2层,体壁有进水小孔,在胃层细胞的鞭毛作用下,藉水流而在幼虫的顶端产生出水孔,发育成海绵的原型,即为厚海绵。 ...
指细胞壁仅在角隅部位加厚的细胞。此种细胞壁通常解释为初生壁。细胞壁含有大量水分,增厚部分具有层状结构。广泛存在于双子叶草本植物中。形成厚角组织。沿长轴方向伸长,有的可长达2毫米。原生质沿细胞壁存在,也有含叶绿体的,细胞中央有大型液泡。 ...
营养体(主要是菌丝)的顶端或中间细胞的内容充实后,形状变大,细胞壁增厚且多变成两层的一种孢子,是由无性过程产生的,而不立即从母体脱落的孢子。厚垣孢子一词,意味着是一种具有抵抗不良适环境能力的孢子,而不意味是生殖细胞的孢子,但在个体中大量产生时对增殖具有作用。其中虽也可产生动孢子,但能照样进行发芽。在担子菌纲的灵芝属中,其厚垣孢子特称为腹孢子。
指由厚角细胞聚集所成的组织。广泛存在于双子叶草本植物的茎、叶柄和叶中脉部分。在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和秋海棠(Begonia eva- n iana),是沿茎的表皮下以围绕茎的环状存在,但在唇形科(Labiatae)植物,则呈点状分布于各处。为机械组织的一种,可增强抗曲性。厚角组织在形成初期,细胞间存在着胞间隙,以后由于细胞相互密接或由于物质填充而使胞间隙消失。 ...
此类病毒的命名取其感染组织呼吸道和肠道二词的首字及表示病原性不明的(orphan孤儿)的首字连缀而成。即以 respiratory、 enteric和orphan各词的首字连缀一起为reo来命名的(A.B.Sabin,1959),全文是respiratory enteric orphan vir- us。病毒粒子为直径约70毫微米的正二十面体,结构单位共542个,但通常不能见到五聚或六聚型的壳微粒 ...
此词是用于描述相互具有密切联系,但在意义上多少有所不同的一些现象。如:(1)二呼吸运动。(2)动物通过呼吸运动,从外界吸入分子态氧和向外界放出二氧化碳而进行气体交换的现象,这称为外呼吸。(3)细胞吸取氧和放出二氧化碳的现象,称为细胞呼吸。许多动物,通过外呼吸吸入的氧要运输到体内细胞和组织中消耗,所以,这与外呼吸相对应,而称为内呼吸。(4)作为细胞呼吸基础的生物化学变化,即呼吸代谢。可从狭义到广义分 ...
一般系指由多数酶、辅酶以及其他一些有机、无机因素参与的一系列的酶反应过程.由于呼吸代谢,使多种多样的化合物被氧化。呼吸基质可因生物的种类和器宫、组织的种类或其所处的环境而有不同。但通常多利用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同一基质在整个生物界,其呼吸的代谢途径大致是相同的,其基本情况如图所示。碳水化合物经过糖酵解途径(Embden-Meyerhof途径,简称EM途径),每一分子己糖可生成二分子3-磷 ...
果实的呼吸量是随着生长和肥大而减少,在生长停止时变得最低。可是苹果,番茄和香蕉等的果实(具有(呼吸)高峰型的果实),在停止生长后呼吸量却急剧增加,不久再次减少。把这种呼吸量增加的时期称为呼吸高峰上升期(climacteric rise)。这是1930年由F.Kidd和C.West所采用的词汇。这个时期与成熟(ripening)开始是一致的。在与叶绿素分解和有机酸减少的同时,香味成分、色素和糖的 ...
对呼吸所必需的气体交换易于进行的、具有特殊的通气构造的根,叫做呼吸根。巳知生长在泥水中的植物,都具有各种形态的呼吸根。栲树在皮层细胞间隙多数具有发育良好的桩形或膝形的呼吸根。水龙(Ju-ssiaea repens)的普通根,因有由特殊海绵状通气组织构成的呼吸根而得以浮游于水中,所以又特称为浮根。
测定氧呼吸强度的装置。氧呼吸的强度是通过测定生物所消耗的O2量来决定的,如果能掌握O2吸收量与CO2排出量的关系,则单测定后者也可以。对植物,多与光合成测定并用。测定水介质中溶解的O2量的变化,最早使用的是 Winckler氏法,以后又设计了一种使用氧电极法来测定微量样品中的氧。 在测定CO2方面,也有与此类似的方法,即将呼吸着的生物放入小室内,用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钾溶液吸收通过小室气流中的C ...
(1)是鲨类和鳐类眼后方的通至咽头的小孔。原来是存在于颚弓与舌弓之间的第一鳃裂的痕迹。在鳐类与其底栖生活方式有关,实际上是通过呼吸孔,将用于呼吸的水导入体内。另外对一般的脊椎动物来说也有将上记的鳃裂称为呼吸孔的,但与外界不通,在两栖类的无尾类及羊膜类是形成鼓室和尤氏管。 (2)两栖类无尾类的幼体(蝌蚪)生有鳃盖,但其后缘的大部分与腹部皮肤相愈合,仅在左体侧残留有小的与鳃裂相当的小孔。通过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