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甲-受体(α-受体) α-receptor

对儿茶酚胺反应的受体,有α和β二类,α受体是其中一种。α受体一般表现兴奋性反应,儿茶酚胺与α受体作用可引起血管、子宫、输精管等的平滑肌收缩。阻断这一反应的药物为α阻断剂,有麦角碱、地苯那明(Dibenamine,双苄胺)、苯氧基苯胺等。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甲酸 formic acid

HCOOH,亦称蚁酸,系沸点为101℃的液体。因为最初从蒸馏蚂蚁(Formica)中得到的,故取名蚁酸(S.Fisher,1670)。在植物界以游离酸的形态存在于荨麻中,以酯的形态广泛组成植物的芳香油成分。作为糖类代谢的一种终产物,例如在细菌发酵中在所谓丙酮酸的磷酸开裂反应中生成,并大量地积蓄。由甲酸脱氢酶的作用可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植物、细菌)。还可由脱氢酶的作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氢(细菌)。此外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甲酸脱氢酶 formate dehydrogenase

催化甲酸脱氢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酶。存在于高等植物的酶(EC1.2.1.2)。以NAD 为电子受体,HCOOH NAD →CO2 NADH H 。可为氰化物或叠氮化物所抑制。大肠杆菌等细菌的酶(EC1.2.2.1)以细胞色素b1或泛醌(UQ8)为受体,由于受含于颗粒部分的不溶性酶或氰化物等的抑制,认为是一种金属酶。此酶与甲酸的氧化酶或氢化酶偶联,与甲酸分解成氢和二氧化碳有关系。在动物的肝脏里也存在着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甲烷细菌 methane bacteria

分布在污泥、泥沼和哺乳动物消化道等的代谢产物为甲烷(甲烷发酵)的细菌。马氏甲烷球菌(Methanococcus)、甲烷甲烷八叠球菌(Me thano-sarcina)、反刍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等都是不生孢子的专性厌氧细菌。在核蛋白体RNA碱顺序、细胞壁成分及脂质种类方面与一般细菌有不同处。它们能按下式过程直接由氢还原二氧化碳生成甲烷:CO2 4H2→CH4 2H2O  它们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甲烷氧化细菌 methane-oxidizing bacteria

  在好氧条件下氧化甲烷的细菌。它们可在仅以甲烷或甲醇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但在含肉膏蛋白陈等的复杂培养基上却不能生长。它们是具有极毛的杆菌甲烷甲基单胞菌(Methylomonas methanica),或荚膜甲基球菌(Methylococcus capsulatus),均为革兰氏阴性菌。甲烷氧化途径是:CH4→CH3OH→HCHO→HCOOH→CO2  同化这些化合物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通过由乙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甲酰甲硫氨酸 formylmethionine

氨基甲酰化的甲硫氨酸(methionine),原核生物的蛋白质的合成,就是特异地由这个氨基酸开始的。蛋白质合成开始后,由于特异酶的作用,这种氨基酸便从肽链上立即除去,因此在从细菌细胞分离出来的蛋白质氨基末端上,是检查不出甲酰蛋氨酸的。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甲酰甲硫氨酰 tRNA formylmethionyltRNA

  简写为fMet-tRNA,是结合着N-甲酰甲硫氨酰的起始tRNA,它参与原核生物的蛋白质开始的合成。在二种甲硫氨酰tRNA分子中,甲硫氨酰结合在tRNA的CCA末端以后,通过酶的作用将甲酰四氢叶酸的甲酰基转移到蛋氨酸的氨基上,这样形成了甲酰甲硫氨酰tRNA。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甲酰犬尿氨酸 formylkynurenine

  色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通过色氨酸加氧酶(oxygenase)的作用由色氨酸形成,再通过甲酰酶(formylase,E.C3.5.1.9)水解成蚁酸和犬尿氨酸,在321毫微米具特有的吸收作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甲藻类 Dinophyta

植物分类系统中的一个门。主要是由甲藻类(Dinoflagellata)的运动性单细胞藻类所构成。它包括细胞顶端具有二条鞭毛,细胞无横沟的纵裂甲藻纲(Desmophyceae)和带有横沟或螺旋状横沟、并从横沟(girdle)处生有鞭毛的甲藻纲(Dinophyceae)两个纲。有时也把有食道和核结构等不同的隐藻纲(Cryptophyceae)列入,但因为它们具有藻胆色素,因此多倾向于将其作为独立的分类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甲状旁腺 parathyroid,parathyroid gland

  脊椎动物咽头的一种派生体。在哺乳类,一般是由第三、第四鳃囊的背半部生成的(猪、鼠、小白鼠不能由第四鳃囊生成)。自腹半部生成胸腺。在鸟类、爬行类、两栖类是由第二、第三和第四鳃囊的腹面生成甲状旁腺,而由背部生成胸腺。在哺乳类,甲状旁腺与甲状腺接近,有时发现埋藏于甲状腺内。由于这种关系而命名为甲状旁腺,不过其他种类动物的甲状旁腺并不一定与甲状腺靠近。在鸟类,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的后方,在气管的两侧有两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甲藻门 Pyrrophyta

由A.Pascher于1914年所设立的一门植物,近年来多倾向于将其分为甲藻门(Dinophyta)和隐藻门(Cryptophyta)二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基节 basipodite;coxa,coxopodite

〔1〕通常将节肢动物关节肢的第二肢节称为基节,它与底节相连。甲壳类的二枝型附(属)肢,其基节末端通过关节连接着内枝和外枝,或只连接着内枝,它与底节合称原节。但在昆虫类,基节是指第一肢节,即相当于甲壳类等的底节。在外文中,也多使用与此相同的词(基节 coxopodie,coxa)。相当于甲壳类基节的昆虫的肢节称为第一转节,与来自坐节的第二转节共同组成转节。〔2〕组成节肢动物的节肢基部的肢节。也有分为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基群丛sociation

以G.E.Du Rietz(1928—30)为中心的鸟普萨拉(Uppsala)学派(北欧的植物群落学学派之一)的基本植被单位。是根据多层群落各层优势种的组合而定的群落类型概念,例如日本关东地区的红松林称为Pinus densiflora-Quercus serrata-ArundinariaChino基群丛,而日本东北地区的红松林则称为Pi- nus densiflora-Quereus serr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基体 basal body,border-brim

〔1〕亦称基粒、动体。是位于纤毛及鞭毛基部的结构。位于纤毛基部时,又特称为毛基体,但本结构都是一样的。有时也将参与以基体为主的控制运动的基部结构称为动原核,但这种称呼不适当,易与移动核等名称混淆,所以现已几乎不再使用。基体的结构大致可分为原核生物细菌类的中轴轮型和真核生物的中心粒型。中轴轮型基体是由通过钩和鞭毛纤维相连结的长约30毫微米的圆筒贯穿4个圆盘,皇轴状连结,在外侧的两个圆盘与细胞壁结合,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基纹 basal striation

指与上皮细胞的基部细胞膜平行的陷入部分,即伴随于基部套叠(basal infolding),其细胞膜间的线粒体也与基膜呈垂直排列。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只这些平行排列的线粒体在核与基膜间呈梳子齿状结构,称此为基纹。多见于吸水旺盛的上皮。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基因gene

亦称遗传因子。它是决定遗传性状的因子。在孟德尔定律中它作为基本概念而推断其相应的各个遗传性状(单位性状),后来约翰逊(W.L.Johannsen,1909)建议将之称为基因。约翰逊建议用达尔文设想的泛生子(pangene)一词取其末尾一个音节基因来命名孟德尔因子。基因是通过自我增殖及通过细胞世代、个体世代、一代接一代地正确地从亲代传给子代,这样就把性状表达所必须的遗传信息一代一代传下去。各个基因虽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H-2基因 H-2 gene

位于小鼠第17对染色体(第1X连锁群)上,是决定小鼠主要组织亲和性抗原H-2抗原表达的基因。一个小鼠个体的H-2抗原包括许多抗原的复合体,它至少和H-2K、H-2G、H-2D三个基因座位有关。 H- 2K和H-2D位于两端,它们之间的交换率为0.5%。由于在H-2基因座位内包含有免疫应答基因(Ir)、补体第四成分基因(Ss)、雄特有蛋白质基因(Slp)等,因此H-2基因又称为H-2复合体(H-2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HLA基因 HLA gene

控制人体白细胞抗原(一种组织亲和性蛋白)(HLA)形成的基因,位于第6染色体上。用血清 学方法测出的抗原群(serologically defined anti- gen即SD抗原)的基因,至少可分出3个亚座位。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测出的抗原群(mixed lympho- cyte reaction,LD抗原)的基因,至少可分为2个亚座位,HLA基因是上述这些亚座位的复合体,所以亦称为HLA复合基因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N基因 N gene

许多烟草属(Nicotiana)植物,虽全身可被感染烟草花叶病病毒,但只有两三个品种如粘毛烟草(N.glutiosa)和黄花烟草(N.rustica)的感染细胞会发生坏疽而死亡,而病毒只存在于感染部位的局部病斑,不向全身扩展。感染烟草花叶病毒细胞的坏死,这种性质是受单一显性遗传基因——N基因支配的。烟草(N.tabacum)本来不具有N基因,但与来自具有N基因的粘毛烟草的双二倍体——N.diglu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S基因 S-gene

在植物受粉中支配花粉和花柱性质的基因。它决定着可育性和不育的性质。例如樱桃具有S1、S2、S3、S4等S基因,其具有S1S2基因的花粉,即使着落于S1或S2基因型的花柱上,也不能在此花柱上发芽,而产生同一基因的自体不育。与此相反,在具有与花柱不同的S基因S3或S4的花粉,便可在花柱上发芽伸长,并受精结果,产生具有S1、S2、S3、S1S4、S2S4等基因型的接合体而结出种子来。认为这种情况就是由于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