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细胞在对抗原和促细胞分裂剂(mitogen)进行反应而增殖分化中,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并不单纯出于淋巴细胞的反应,而在细胞膜表面出现的Ia非淋巴细胞与之共存是必要的,这些细胞统称为A细胞或副卫细胞(accessory cell)。有时虽也与抗原提供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作同义词使用,但无论何时A细胞也没有提供抗原的证据。作为A细胞的实体,已知有互Ia阳性巨噬细 ...
腺嘌呤脱氨酶 adenine deaminase 亦称腺嘌呤酶(adenase)。为催化腺嘌呤水解脱氨基生成次黄嘌呤和氨的酶。EC 3.5.4.2.在动物组织中的分布很不规则,在牛肌肉、乳、血液及蝲蛄的肝脏、胰脏等均有发现,在人体中未发现,一般仅表现极弱的活性。在细菌及酵母中也含一种腺嘌呤酶。 ...
腺腔中心细胞 centroacinous cells 腺腔(glandular lumen)中非分泌性的细胞群,认为是腺导管开始部分的细胞。见于胰脏。 ...
腺嘌呤核苷酸 adenylic acid 腺嘌呤核苷的磷酸酯。已知有2′-,3′-,5′-三种异构体,腺苷酸的磷酸键是低能键。(1)5′-腺苷酸亦称腺苷5′-磷酸、腺苷一磷酸(AMP),广泛分布于生物体。早年为G.Embden和M.Zimm-ermann (1927)发现,并引起了注意。在各种生化反应中以ATP、ADP水解生成。此外,已知腺苷经过腺苷激酶磷酸化形成AMP的途径和次黄苷经腺苷酸琥 ...
腺苷 adenosine 嘌呤核苷的一种。含于RNA和许多辅酶的成分中。与磷酸结合形成核苷酸(AMP, ADP, ATP等),参与重要的生物体反应。 ...
W.R.Earle(1943)从正常雄C3H/Am系小白鼠的皮下组织分离出来的连续继代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系。开始是用含马血清30%、鸡胚浸出液(1∶1)20%、Earle缓冲液50%的培养液培养。不用胰蛋白酶处理,只用移液管即可分离出来,形成细胞悬浮液。因系L实验组而命名,在L之外无连续继代培养细胞系的报道。为最初现存的确立细胞株(Esta·blished cell line),与人子宫癌海拉( ...
腺嘌呤 adenine 6-氨基嘌呤。核酸组成的一部分,在动物组织,茶叶中也能找到游离形态的嘌呤碱基,也是含于ATP、 NAD、 CoA等辅酶中的重要物质,可通过核酸的水解获得。呈现特有的紫外吸收波长(最大262毫微米),可为亚硝酸或腺嘌呤酶的作用变成次黄嘌呤。 ...
具有迟发型过敏反应和移植免疫等细胞免疫功能的细胞、对产抗体前体细胞(B细胞)起促进作用的细胞、以及对免疫细胞起抑制调整作用的细胞所组成的细胞群的总称。在作为最常用的实验动物小鼠和大鼠中,或在人体中,骨髓的干细胞移于胸腺,并经过特殊的分化,而成为T细胞,因为T细胞是胸腺产生细胞(thymus derived cell)和胸腺依赖细胞(thymus dependent cell),并且与抗原进行反 ...
腺瘤adenoma 腺上皮发生的良性肿瘤。见于乳腺、垂体、甲状腺、卵巢等内分泌腺和胃、肠、肝等处。发育缓慢,形成局限性结节,表面呈息肉状或乳头状。由与正常腺细胞相类似的立方上皮或柱状上皮细胞所构成。细胞排列也很规整,以其固有膜与周围的结缔组织间形成明显的分界,但缺少排泄管形成或异常分泌等表明在构造和功能方面多少有些异型性。腺瘤的间质由包括血管的结缔组织构成。有不少肿瘤伴有显著的结缔组织增生(纤 ...
腺毛 glandular hair, glandular trichome 在植物表皮系统的腺结构中,其呈毛状者称为腺毛。有单细胞腺毛(分泌细胞)和多细胞腺毛(分泌组织),腺毛呈棒状或盘状。在活跃分泌的腺毛细胞中可见有丰富的原生质和分泌物。有叶齿和叶面的毛以及花的蜜腺毛、食虫植物分泌消化液的毛等。作为分泌物,以挥发性油、树脂、粘液质、树胶质等为多,但也有时含糖分和酶的,也有仅是水分的。这些物质 ...
指G.J.Todaro等从Swiss系小鼠胎儿里得到的细胞株。由于它显示出强烈的接触抑制作用,所以能明确地识别已发生转化的细胞,并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材料使用于由肿瘤病毒和致癌剂等所引起的体外致癌研究。这一细胞系是将3×10 5细胞接种在底部直径为5厘米的培养皿上,是根据每三天进行一次连续培养的方法而建立的。3T3这一名称便由此而得。同样,由6×10 5细胞或12×10 5细胞进行接种而得的细胞 ...
腺介幼虫 cypris larva 亦称腺介期幼虫。是蔓足类继无节幼虫(naup-lius)及后期无节幼虫(metanauplius)之后的浮游性幼虫期,因为外观与贝形类的腺介虫(Cypris)相似,故有此名。它在胸腹部伸长的同时,生出六对二枝型的胸肢,大颚的后方出现第一小颚、第二小颚。除残留着无节幼虫时的眼睛外,还生出了一对复眼。三角形的背甲脱落后,生出左右二枚贝状的背甲,第二触角退化,在第 ...
L.Hayfliek根据受精后3个月的人的正常胎儿(♀)的肺组织建立的人二倍体成纤细胞系。WI是Wistsar Institute的缩写。Hayflick在该研究所企图将二倍体的体细胞在保持正常染色体组成的情况下来培养,但只要保持正常二倍性则都是有限的传代性,未能建立细胞株而分离。然而,将培养瓶每周两次分为二份来培养或每周一次分为四份来培养,则可得到有规律的传代性。他发表了关于维持这些细胞系的冻 ...
腺苷脱氨酶 adenosine deaminase 催化腺苷的氨基水解脱氨生成次黄核苷和氨反应的酶。 EC 3.5.4.4。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肌肉,而其他动物器官也广泛存在。另外,也存在于曲霉中。来自前者的酶特异性强,对腺苷和脱氧腺苷以外的核酸及其分解物不起作用,但来自后者的酶(高峰淀粉酶)是非特异性的,可对5′-AMP、 ADP、 ATP、嘧啶二核苷酸等起脱氨作用。 ...
高等植物细胞分裂终期,在隔膜形成体的中央生成的薄膜结构称为细胞板。随着分裂终期的进行,隔膜形成体的逐渐膨大,细胞板呈离心性发育。把一个母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细胞板早期的主要组成物质是果胶质。随着隔膜的完成最后变为纤维质的初生壁。 ...
腺苷酸脱氨酶 adenylate deaminase 催化5′-腺苷酸水解脱氨生成次黄嘌呤核苷-5′-磷酸(次黄核苷酸)反应的酶, EC 3.5.4.6.特异性强,脱氧腺苷酸可作为底物,但对ATP或腺苷-3′-磷酸等其它核苷酸无作用。发现于肌肉、心肌、脑、网膜、神经、红血球等动物组织中。最适pH=5.9-6.4,可为Ca2+、Mg2 或其混合物所激活。 ...
指培养细胞通过繁殖,在单位容积培养液中或单位培养容器底面。可以达到的最大的细胞密度。来自正常组织的培养细胞饱和密度低,当它由癌症等的作用而发生性状转化时,则将增高5~10倍,所以可以作为细胞性状转化的一个指标。 ...
腺苷酸激酶 adenylate kinase 催化腺苷三磷酸(ATP)使腺苷酸(AMP)磷酸化而生成腺苷二磷酸(ADP)反应的酶,EC 2.7.4.3.逆反应由2个分子ADP生成ATP和AMP。 最初为科洛韦克和卡尔查尔(S.P.Colowick andH.M.Kalckar, 1943)在肌肉中发现,称为肌激酶。已知在肝脏、肾脏、微生物中都存在。脱氧腺苷酸也可以作为底物。此酶特别稳定,即使 ...
指位于植物细胞最外层的包围细胞膜(原生质膜)的被膜。在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上起重要的作用。在构成组织的细胞中,细胞壁是由相邻细胞之间的中胶层和初生壁构成。有的随着细胞的成长,而在内侧还进一步形成次生壁。高等植物细胞初生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重量比占25—60%),半纤维素(30—70%)和果胶质(5—25%),还含有少量的糖肽(glycopeptide)。纤维素组成纤维结构,其他成分则作为亲水 ...
小型培养法 micro culture 在凹玻片中用少量培养基于显微镜下培养细胞(主要是单细胞)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连续观察单细胞的分裂及不定胚形成中的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