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颌骨癌

  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以癌最常见,在癌瘤中又以鳞状细胞癌为最多见。在我国,口腔颌面部鳞癌多发生于40-6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以牙龈癌、舌癌、颊癌、腭癌及上颌窦癌常见,颌骨癌则相对较少见,口腔癌在我国长江以北,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45-5.6%,长江以南为1.75-5.18%在印度其在全身恶性肿瘤中高达40%以上,颌骨癌主要发生于牙胚成釉上皮的剩余细胞,这些上皮细胞可残存于牙周膜、囊肿衬里以及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纤维肉瘤

  纤维肉瘤在口腔颌面部肉瘤中较为多见,是来源于口腔面部纤维母细胞的恶性肿瘤,可发生自颌骨骨膜、牙周膜及口腔软组织内的结缔组织,如唇、颊、舌等部,偶亦发生于颌骨内,多见于下颌骨前联合,下颌角及髁状突等处,此外,上颌后部及上颌窦亦有发生,颌骨内的纤维肉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人;口腔软组织的纤维肉瘤多见于中壮年,其恶性程度取决于细胞分化情况及生长速度。临床表现  1.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肿块表面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舌癌

  口腔颌面部的恶生肿瘤以癌最常见,在癌瘤中又鳞状细胞癌为最多见,在我国,口腔颌面鳞癌多发生于40-6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以牙龈癌、舌癌、颊癌、腭癌及上颌窦癌常见,口腔癌在我国长江以北,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45-5.6%,长江以南为1.75-5.18%。在印度其在全身恶性肿瘤中高达40%以上,舌癌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恶性肿瘤,男性多于女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特别是在舌前2/3部位,腺癌比较少见,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涎腺混合瘤

  涎腺包括三对大涎腺(即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以及散布在分布于口腔粘膜下的许多小涎腺,这些涎腺组织发生肿瘤的比例较高,为常见病。一般来说,各涎腺中,腮腺发生肿瘤最多,占80%;颌下腺肿瘤约占5-10%;舌下腺肿瘤较少,仅约1%左右;小涎腺肿瘤约占10-15%,混合瘤是发生于涎腺的一种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多发生于腮腺部位,但也有发生于颌下腺及小涎腺者,发生于舌下腺者则极少见。临床表现  1.好发于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口腔、颌骨周围、颜面及颈上部肌肉,筋膜、皮下组织中的弥散性急性化脓性炎症,称为间隙感染,此也称为蜂窝织炎。如感染局限称为脓肿。其中有眶下、颊、咬肌、翼颌、咽旁、颞下、颞、颌下、口底等间隙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食欲不振、局部红、肿、热、痛及张口受限或吞咽困难、白细胞增高,可引起脑、肺部等并发症。 本病成年人发病率较高,主要为急性炎症表现,感染主要来自牙源性,少数为腺源性或血源性。口底蜂窝织炎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永久性面神经麻痹

  永久性面神经麻痹,通常是由于颅内肿瘤压迫或神经受累,中耳、颞骨外伤和手术意外损伤面神经、或颌面部外伤、火器伤、腮腺的血管、淋巴管瘤、恶性肿瘤手术,不可避免地损伤或手术需要切除面神经及其分支,或由腐蚀性药物(常见有水剂、三氧化二砷)所致面神经损害等原因而引起的不可逆的面神经麻痹。另外,少数贝乐氏面瘫经治疗无效,也可后遗永久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表现  1.面部表情肌功能丧失,表现: (1)患侧口角下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颜面部疖、痈

  皮肤毛囊及皮脂腺周围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单发的称为“疖”,多发毛囊脓肿称为“痈”。临床表现主要单个毛囊和皮脂腺为核心的皮肤硬结、红、肿、痛,有脓头。痈则局部皮肤肿胀、坏死,有多个脓头,病情严重时,向全身扩散,称为疖毒走黄。 本病多发生于中青年人,以上唇多见,发生在“危险三角区”的疖易使感染扩散引起危及生命的败血症或海绵窦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因此,早治疗是关键。临床表现  1.疖:圆形微红小结节,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慢性腮腺炎

  慢性腮腺炎为最常见的涎腺炎症,本病以前称为慢性化脓性腮腺炎,现在分为复发性和阻塞性两类。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以儿童多见,发病年龄多在5岁左右,男性发病率高,为周期性发作,年龄越小,间歇时间较短,易复发,随着年龄增长,发作次数减少且症状减轻,青春期后一般逐渐自愈。半数以上患者首次发病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临床主要表现为腮腺反复肿胀不适,有脓性分泌物自导管口溢出。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又称腮腺管炎,大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涎石病

  涎腺导管或腺体内形成结石并引起一系列症状及病理变化时,称为涎石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阻塞症状,涎腺肿大。 本病不多见,中年人发病率高,男性发病率高。颌下腺涎石最为常见,腮腺次之,导管内的涎石较腮体内的涎石为多,大多以慢性炎症表现。少数病例可伴有胆道或尿路结石。临床表现  1.阻塞症状:进食时,尤其在进酸性食物,相关腺体肿大和剧烈胀痛;进食后,症状逐渐缓解; 2.可扪及结石; 3.常伴慢性炎症,有导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颌骨骨髓炎

  由微生物、物理或化学因素引起颌骨的化脓性感染,称为颌骨骨髓炎,包括骨膜、骨皮质和骨髓整个骨的炎症。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期为发热,多个牙松动,疼痛和牙周溢脓;慢性期一般在急性期2周后,局部肿胀,娄孔排脓,死骨形成。 本病青壮年人发病率高,男性多于女性,农民发生率高,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约占各类型颌骨骨髓炎的90%以上,其中下颌骨发生率高,以牙源性感染最多见,本病目前有抗生素和外科治疗,治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面肌抽搐

  面肌抽搐临床表现为阵发性不规则的半侧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或痉挛。常见于一侧发生,亦有继发于面神经麻痹。原发性面肌抽搐原因不明,可能为面神经传导路上的某部位存在病理性刺激所引起。少数为面神经麻痹的后遗症。当面神经不完全恢复时,常发生瘫痪肌的痉挛或其他联带运动。临床表现  1.多发于中年以后,女性多于男性。 2.早期,一侧眼轮匝肌开始,逐渐扩至同侧其他面肌。 3.以口角肌内抽搐最明显。 4.多发生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是以颜面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病,本病又称为面瘫。由面神经麻痹引起的损害所发生的部位不同,它可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种。 病损在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即为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称为中枢性或核上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的面瘫称为周围性(即核性或核下性)面神经麻痹。由局部损伤或炎症所引起的面神经麻痹以及单纯性面神经损害所造成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龋齿

  龋齿--又称龋病,俗称“虫牙”。它是在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下,牙齿的结构--即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发生一种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的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如一个成年人口内32颗牙齿中,颗颗牙齿均可得病,且一颗牙齿中又可以有几处龋坏。在人类所患的疾病中,龋病的患病率排在前几位。它不仅病变在牙齿硬组织,继续发展可引起牙髓病、根尖周病等。这些疾病发生的疼痛剧烈,因此,降低咀嚼功能,妨碍消化,久而久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颌骨囊肿

  颌骨囊肿是指在颌骨内出现一含有液体的囊性肿物,逐步增大、颌骨膨胀破坏,据其发病原因可分为牙源性及非牙源性两大类,牙源性者即囊肿由成牙组织或牙演变而来;非牙源性囊肿则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于颌骨内的上皮发展形成,如面裂囊肿、亦可为损伤所致的血外渗性囊肿以及动脉瘤样骨囊肿等。临床表现  1.颌骨进行性无痛性肿大,进展缓慢,多无自觉症状。 2.较大者扪诊有乒乓球样压弹感。 3.常有牙的病变(根端囊肿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甲状舌管囊肿与鳃裂囊肿

  甲状舌管囊肿与鳃裂囊肿皆为发育异常性囊肿,前者由胚胎甲状腺形成过程中的甲状舌管退化不全,遗留在深部组织内并产生分泌物积聚于组织内而成;后者系胚胎时期鳃裂的残余组织所形成。临床表现  1.甲状舌管囊肿与鳃裂囊肿皆为出现在颈部或面侧的隆起性软性肿块,前者较小(约蚕豆大小),发生在舌骨水平的颈中线,能随吞咽上下活动;后者常较大(约鸡蛋大小)多见于颈侧部的动脉三角区,常有波动感。 2.甲状舌管囊肿多见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骨化性纤维瘤

  骨化性纤维瘤为颌面骨比较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其所含纤维组织的多少及其钙化程度的差异,可称为纤维骨瘤或骨纤维瘤,骨化性纤维瘤由大量的,排列成束的和漩涡状的纤维组织所构成,其中含有一些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的骨小梁,骨小梁周围有少数成骨细胞并含有骨样组织,此瘤多为实质性。临床表现  1.多见于青年人,发生于上或下颌骨,但下颌者多见。 2.颌骨膨隆肿大,质地坚硬,可引起面部畸形及牙移位,咬合错乱。 3.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釉质发育不全

  釉质发育不全和釉质钙化不全均属于釉质发育异常,是牙齿结构异常的一种疾病。是在釉质基质形成时的障碍造成的。 釉质发育异常的病因:有局部性、遗传性及全身性(如先天性梅毒、营养不良、传染病等)釉质发育不全是釉质形成的量减少,而不是矿化质量的减低。釉质发育不全的病因:有营养缺乏因素,尤其以维生素C、D影响最大;内分泌因素、婴儿和母体的疾病,如小儿麻疹、猩红热等。怀孕期母亲所患风疹、毒血症等也可使在此期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灭绝extinction

指在生物进化中,某一种类没有后代遗留而完全消灭的现象。灭绝的主要原因究竟是由气候条件代表的无机因素还是与新生的生物种进行生存斗争的结果,始终是一个争论的问题。也有人根据定向进化的观点,提出在生物系统中诞生→繁荣(新系统的产生)→稳定→衰减→灭绝这一过程是生物的必然现象。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灭菌sterilization

造成对活的、即具有增殖能力的微生物(特别是细菌和真菌)勿使存活(无菌状态)的操作。主要是杀死微生物,也包括用过滤等方法除去菌体的操作。杀死病原微生物的消毒也是一种灭菌。具体的灭菌方法是:(1)接种环,镊子等器具用火焰灭菌。(2)玻璃容器(棉塞)、吸管等用于热灭菌(例如160℃,30分钟)。(3)一般培养液等用高压法灭菌(2个大气压的水蒸汽压,120℃)。(4)含有不大稳定物质的培养液,用间歇灭菌法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明暗适应adaptation to luminosity

大多只称为适应。是对光强弱的一种感觉适应。它与远近调节相并列,代表着动物眼重要的功能调节作用。视网膜的视感度在明处降低(明适应),在暗处增大(暗适应),从而可以在很宽的照度范围(称适应范围,对于人为10-1—104毫朗伯(millilambe-rt)]保持适当的视感度。与远近调节相反,主要是一种视细胞本身的变化,亦即基于其兴奋性或阈值变化的现象,已知这种现象存在于蚯蚓眼点的那种原始眼中。在脊椎动物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