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收缩乏力是指宫缩的极性,对称性和节律性正常,但宫缩弱而无力,持续时间短,间歇时间长或不规则。使胎先露对子宫下段及宫颈口压迫无力,即不足以使宫颈口以正常的速度扩张,造成产程延长或停滞,而导致母儿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本病在胎位不正,头盆不称及多次妊娠、双胎、羊水过多等子宫局部因素者发病率较高,同时也见于精神紧张者如能及时正确的处理孕期及临产过程,则可减少子宫收缩乏力的发生。临床表现 1.宫缩 ...
妊娠妇女在孕6周左右常有择食、食欲不振、轻度恶心、呕吐、头晕、体倦等,称为早孕反应。一般在清晨空腹时较重,对生活和工作影响不大,不需特殊治疗,且在妊娠12周左右会自然消失。少数妇女反应严重,呈持续性呕吐,甚至不能进食、进水,这时称为妊娠剧吐。 妊娠剧吐发病率不是很高,主要原因与妊娠有关,妊娠一旦终止,症状马上消失,所以患者不必过度紧张,清淡饮食、合理的休息,加上药物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能安全渡 ...
羊水过少是指羊水量缺乏,低于正常水平。在妊娠早、中期羊水含量较为稳定,妊娠晚期个体差异很大,妊娠足月时羊水量少于300ml为羊水过少。早、中期妊娠的羊水过少多以流产而告终,而临床上发现的羊水过少多在孕28周以后,是一种妊娠期的并发症,且多与高危妊娠,高危儿及胎儿泌尿道畸形有密切关系。因此,正确诊断和处理羊水减少,对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提高人口素质有重大意义。临床表现 1.子宫敏感性高,孕妇自 ...
一次妊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胎儿称为多胎妊娠,其中以双胎妊娠最为多见,其发生率1/66。近年来由于促排卵药的应用,发生率有所上升。一般胎次愈多,年龄愈大,发生多胎妊娠的机会可能增多,孕妇家族中有多胎史者,多胎的发生率亦增加。 多胎妊娠为高危妊娠,其母婴围产期发病率高,因此,应倍加重视孕期保健和分娩期处理。临床表现 1.早孕反应重,子宫增大明显,大于相应停经月份的子宫体重增加过多、胎动频繁; 2 ...
妊娠20周后,胎儿在宫腔内死亡,称为胎死宫内。引起胎死宫内的常见原因有脐带病变、胎儿畸形、母体病变导致胎盘功能不全供氧不足,使胎儿缺氧死亡。如死胎滞留过久,可引起母体凝血功能障碍,分娩时发生不易控制的产后出血,对产妇危害极大,故及时诊断处理是非常必要的。临床表现 1.胎动停止,胎心消失,子宫不继续增大; 2.子宫底及腹围缩小,乳房胀感消失、缩小; 3.胎死时间长者;可有全身疲乏,食欲不振,腹 ...
急性阑尾炎是妊娠期较常见的外科并发症。因妊娠期病程发展快,易形成穿孔和腹膜炎,因而是一种严重的合并症,早期诊断和处理极为重要。 妊娠期间,随着子宫的增大,盲肠和阑尾向上向外移位,临床表现不典型,给诊断造成困难,常因延误诊疗发生坏疽和穿孔,其穿孔率比非孕期升高2-3倍。又因增大的子宫把大网膜向上推,不能包围感染病源,炎症不易局限而扩散、造成弥漫性腹膜炎,当炎症波及子宫浆膜层时,可刺激子宫收缩,发 ...
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者称为胎膜早破,俗称“早破水”。本病常是由于宫颈,妊娠后期性交,头盆不称,胎位异常,双胎、羊水过多或胎膜发育不良等引起。发生率占总分娩数的2.7 ̄17%。是围产期母婴病产升高的重要原因。临床表现 1.孕妇突感有液体自阴道涌出,以后呈持续性,时多时少。 2.检查触不到胎囊,先露部上推时见到羊水自宫颈流出可确诊。 3.阴道液酸碱度检查:羊水PH〉7.0 ̄7.5,阴道液PH=4. ...
猫或狗的肩、胸部皮肤受到刺激时,可引起后肢举起而对受刺激部位反复挠抓的动作。从颈髓至腰、荐髓有反射中枢,对切断颈髓的动物也会引起这种动作。在连续对皮肤进行刺激的过程中,可产生有节律的运动,这是与其他反射不同的特征。对颈髓直接进行一定周波数的电脉冲刺激时,也可引起与后肢挠抓反射同样的运动。认为从脊髓下传的信号,作用于腰髓部的神经元,在这里形成挠抓运节律。
在动物的神经系统中,神经细胞集聚形成神经作用支配中心的部分。在无脊椎动物,一般把头神经节称脑。脊椎动物的脑接于脊髓前方,与脊髓同在身体的背正中部,是由该部外胚层的陷入所生成的神经管发生。随着它的复杂化,脑为脑膜所直接包裹,特别是由软骨或骨形成的脑颅来保护。在原索动物中只有头索类有脊椎动物型的脑,由前脑和后脑构成,但与脊髓界限不清,仅能由散在后脑背部的Joseph 细胞的存在与脊髓相区别。圆口类 ...
从头皮上诱导记录下来的人或动物大脑所产生的电位变化的记录图,称为脑电图(EEG),由电位差所引起的电流称为脑电流。“脑波”一词主要与后者同义,但有时也指前者。从头皮上诱导的电位充其量不过几10微伏,经放大后才能记录。其波形如嗓音呈不规则的状态,但在10赫芝左右的稍规则的成分(α波)中混有17—50赫芝不规则的振幅小的成分(β波)。在感觉刺激或精神活动如心算时,α波消失。在睡眠和麻醉等情况下,脑 ...
持续时间为1/8—1/4秒的一种脑电波成分。把频率为4—8赫芝的脑电波节律称为θ节律(θ rhyt-hm)。它与δ波一样,在正常人睡眠时出现,若觉醒时出现与α波同样程度的振幅,则属于不正常现象。但青年女性有时在觉醒时可看到低振幅的θ波。儿童在觉醒期间,特别是在不快、沮丧状态或从睡眠中觉醒过来时等情况下也可看到θ波。 ...
用电的方法对各种实验动物的脑机能进行研究时,必须把电极正确地插入皮层下的目标部位。还有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电极的位置不移动,必须对脑进行固定。为此目的用来使脑定位固定装置,称为脑定位(固定)仪。对不同动物设计有不同类型的脑定位(固定)装置。霍斯利-克拉克(Horsley-Clarke)型装置,是在猴、猫的两个耳孔和眼窝下缘处固定头部,以联结这些固定点的平面作为基准面,把与包含联结两耳孔中心的直线的基 ...
去掉大脑半球和小脑后的总称。指延脑髓、脑桥、中脑、间脑的综合而言,形成脑的中轴,这里包含维持生命有关的重要机能中枢。
系与吗啡受体进行特异结合而显有吗啡样作用的内因性肽(吗啡样肽)。是J.Hughes等于1975年首先在猪脑中发现的。具有Try-Gly-Gly-Phe-X(X=Met或Leu)两种结构的肽,分别称为甲硫氨酸脑啡肽及白氨酸脑啡肽。在哺乳类动物中除脑以外,也广泛存在于脑下垂体、脊髓、消化管、副肾髓质等的特定的神经细胞中,是由神经末梢分泌的神经肽的一种。其生理意义虽尚有许多欠明之处,但认为除具有痛觉、体 ...
亦称为酰基鞘氨醇己糖苷,为神经鞘糖脂的一种。是酰基鞘氨醇上以糖苷键结合一分子己糖而成的化合物。以往指的是半乳糖脑苷脂类,但后来发现了葡萄糖脑苷脂类。因此脑苷脂类可区别为半乳糖型和葡萄糖型两大类型。
亦称髓膜。是包围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的膜状组织,由脑膜(meninges encephali)及脊膜(men- inges spinales)构成,二者在枕大孔处相连接。在鱼类,即有富于血管的初级髓膜(meninx primit- iva)出现,它与颅骨和椎管的软膜乃至骨膜的颅内膜(endocranium)和脊椎内膜(endorhachis)之间扩展着具有脂肪组织的疏松结缔组织。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的 ...
昆虫脑后方所具有的内分泌腺的总称。也称脑后方内分泌系(retrocerebral endocrin system)。一般是指allatcrm体和侧心体,在不完全变态昆虫包括头部腹面腺,在具有环状腺的双翅类包括前胸腺。在侧心体不发达的石蛋类,其额器形成了这个结构。 ...
指构成脊椎动物末稍神经主要部分的脑神经与脊神经而言。主要是支配全身骨骼肌和感觉器官与随意运动和感觉等所谓运动性机能有关,所以多被称为随意神经(或动物性神经、躯体神经),而与不随意神经或植物神经相对。但在后者中有副交感神经和内脏的感觉神经等解剖学上属于脑神经和脊神经的脑脊神经。除副交感神经外,它们的特征是由中枢神经系内的神经细胞发出的神经纤维,在途中不变换神经元,直接到终末器官。
缩略词为BH。亦称促前胸腺激素(prothorac- otropin)、促蜕皮激素(ecdysiotropin)。把从昆虫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称为脑激素,特别是指具有刺激前胸腺、并在这里促进蜕皮素(ecdy- sone)合成和分泌作用的物质。一般认为它是在前大脑脑间部的神经分泌细胞中产生的,经轴突从侧心体向体液中释放,化学上被认为是蛋白质或多肽。 ...
由占据脊椎动物脑室壁一部分的脉络丛(圆口类以上有之)分泌的液体,充满脑室。从第四脑室的菱脑正中孔与菱脑外侧孔达蛛网膜下腔,向下到脊髓周围。除参与机械的保护作用之外,也成为中枢神经系统代谢产物的排出通路,最后被静脉系统所吸收。是弱碱性透明的水样液,一毫升中含1—5个淋巴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