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苏云金杆菌的血清学鉴定

相关专题 一、目的: 1、学习抗原及抗体的制备方法 2、学习试管凝集反应的方法及效价的测定 3、学会分析不同抗原(o抗原、H抗原)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将生物细胞或它们的磨碎物。提取物等注射到热血动物体内,动物血液中可以产生与注射物起作用的物质——抗体。能诱发抗体产生的注射物称为抗原。含有抗体的血清称为免疫血清或抗血清。抗原和抗体之间会发生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苏云金杆菌的部分生化试验鉴定

相关专题 一、目的要求: 应用生物化学技术对昆虫病原细菌进行鉴定,乃是一种十分简便快速的方法,鉴定苏云金杆菌的生化指标是:V、P反应,卵磷脂酶,蛋白水解,吐温酶,水杨素,七叶灵、蔗糖、甘露糖、表膜、酶、淀粉、几丁质酶、精氨酸脱羟酶等。本实验是通过简单的生化测定来了解苏云金杆菌的生化鉴定技术。 二、实验材料: 1、 天平 2、电炉 3、药勺4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相关专题 一. 实验目的:1. 学习固体培养基的配制;2. 掌握胡萝卜愈伤组织的诱导方法。二. 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理论依据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是指用无菌培养的方法,在人工制备的培养基上培养植物体的一个离体器官、离体的一种组织,或单个细胞,这些离体的器官组织,或单个细胞在无菌条件下不断生长,并经过转移,能够一代一代的延续生长下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正交试验法在微生物培养条件优化选择中的应用

相关专题 一.目的要求对于一个生物作用过程,其结果或产物的得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发酵中,菌种的生物活性、酶的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 值、菌种生长环境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浓度、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等。对于这种多因素的实验,如何合理地设计实验,提高效率,以达到所预期的目的是需要进行认真考虑和周密准备的。本实验运用正交实验法测定酵母用量、葡萄糖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叶绿素a、b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相关专题 一、原理 叶绿素a、b在长波方面最大吸收峰分别位于663nm和645nm。同时在该波长时,叶绿素a、b的比吸收系数K为已知,我们即可以根据Lambert-Beer定律,列出浓度C与光密度D之间的关系式: D663=82.04Ca+9.27Cb …………………………………(1) D645=16.75Ca+45.6Cb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氮蓝四唑(NBT)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

相关专题 一、原理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体内,是一种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酶,它催化下列反应: 2O +2H →H O +O 本反应产物H O 可由过氧化氢酶进一步分解或被过氧化物酶利用。 本实验依据超氧化物歧化酶抑制氮蓝四唑(NBT)在光下的还原作用来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细菌分布及外界因素对细菌影响的检测

相关专题 一、自然沉降法 检查空气中的细菌 【材料】 普通琼脂平板。 【方法】 取普通琼脂平板一个,打开皿盖,让培养基直接暴露于空气中,置于实验台上或需要测定的地方15~30分钟。盖上皿盖,用记号笔或蜡笔注明放置地点、实验日期和实验者班级、姓名等,放入37℃温箱培养18~24小时,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和数量。并分析其意义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细菌培养技术

相关专题 给细菌提供适宜的条件,细菌即可以生长繁殖,形成具有一定特征的培养物,学习细菌培养技术可以纯化细菌,了解细菌的生长特征,并能进一步检测细菌生化反应、变异性,制备细菌抗原,深入进行分子生物学工作等。了解细菌的培养特征也有助于鉴别细菌。 细菌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基是用人工方法将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各种营养物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以供细菌培养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细菌的生化反应检测

相关专题 不同细菌由于所含的酶系统不完全相同,因而对营养物质的分解能力及代谢产物亦不一致,据此,可用以鉴别细菌的种类。 一、单糖发酵试验 【原理】 单糖发酵是将葡萄糖,乳糖或麦芽糖等分别加入蛋白胨水培养基内,使其最终浓度为0.75~1%。并加入一定量酚红指示剂及小倒管,制成单糖发酵管,接种细菌经37℃培养18~24小时,若能分解糖产酸则酚红指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简介

相关专题 上世纪30年代white首次由番茄根建立了第一个活跃生长的无性繁殖系,验证了l902年Haberlandt提出的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理论。所谓植物细胞全能性就是每个植物细胞就像一粒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20世纪50年代——诱导培养银胶菊愈伤组织得到天然橡胶从胡萝卜体细胞培养出完整植株。从曼佗罗花药培养出单倍体植物从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毛状根培养技术

相关专题 毛状根(hairy roots)是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感染双子叶植物后,其Ri质粒上的T—DNA片断整合进植物细胞核基因组中诱导产生的一种特殊表现型,近10年来已发展成一种新的培养系统。 发根农杆菌 (Agrobacterium rhizogenes)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能侵染大多数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细菌的转导

相关专题 一、基本知识与原理 转导是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一个细胞的遗传物质转移给另一个细胞的过程。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转身已成为基因精细结构分析的常用方法之一。 根据噬菌体转导供体菌基因的差异,转导可分为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这里以局限性转导为例说明转导的基本原理。局限性转导实验中常用的是大噬菌体,它能整合在大肠杆菌染色体DNA上的半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发展简史

相关专题 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chleiden,1804—1881)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T.Schwann1810—1882)创立了细胞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如果给细胞提供和生物体内一样的条件,每个细胞都应该能够独立生活。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哈伯兰特(Haberlandt)在细胞学说的基础上,大胆提出要在试管中人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植物细胞死活鉴定

相关专题 1、 用质壁分离法鉴定细胞死活(1) 原理活细胞与死细胞在性质上有许多差别,特别是透性的变化最为明显,活细胞的原生质具有分别透性;而死细胞则为通透性。分别透性是质壁分离的先决条件,因此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就表示是活的,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则说明是死的。(2) 仪器药品及材料洋葱及其它植物材料、酒精灯、显微镜、小刀、镊子、玻璃片、1M蔗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及K+、Ga²+对质壁分离的影响

相关专题 1、 原理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与其生活的原生质特别是原生质表层的性质密切相关,质壁分离可用于研究原生质的透性,粘滞性及弹性等,在细胞生理及抗性生理上有重要作用。可用质壁分离法测细胞的渗透性,也可鉴别细胞的死活,在水分生理中也及其重要,活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当与外界高渗溶液接触时,细胞内的水外渗而发生质壁分离,其后,当与清水(活低渗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植物组织内叶绿素的定量测定及吸收光谱

相关专题 1. 目的学习测定叶绿素总量及吸收光谱的技术2. 器药品及材料菠菜叶或其他新鲜叶子,80%丙酮、研钵、瓷漏斗、分光光度计、吸滤甁3. 实验步骤a) 绿素提取称取0.5g鲜重切成小块的菠菜叶片。放于干净的研钵内。加20ml80%丙酮(V/V),把组织研成匀浆(大约研3分钟),小心地把绿色液体转移到一个有滤纸垫的瓷漏斗内。当过滤提取液时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植物根系对离子交换吸附

相关专题 原理植物根系表面有吸附能力,它在甲烯兰溶液中能够吸附甲烯兰离子,根系就被染上蓝色,虽用蒸馏水冲洗也不脱色,若把根再浸再氯化钙溶液中时,则钙离子和带正电荷的甲烯兰离子发生交换吸附,原来吸附再根系表面的甲烯兰离子进入氯化钙溶液中使溶液变成蓝色。1) 仪器,材料及药品烧杯,0.1%甲烯兰溶液(又叫亚甲基兰或美兰),10%氯化钙,蒸馏水,小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植物的根的结构及其功能的观察

相关专题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根尖的内部构造。 2.了解根的初生结构、初次生结构。 3.掌握被子植物根尖的吸收分泌功能。 二、实验原理 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位,叫做根尖,主根、侧根和不定根都具有根尖。根尖是根中生命活动最活跃的部分,根的生长和根内组织的形成都是在根尖进行的。根尖一般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个部分。经过根尖顶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细菌形态观察及单染色

相关专题 一、实验目的1.了解简单染色法的原理,并掌握其操作方法。2.学习并掌握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和无菌操作技术。3.巩固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4.初步认识细菌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细菌个体微小,且较透明,必须借助染色法使菌体着色,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以便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根据实验目的不同,可分为简单染色法、鉴别染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土壤中微生物分离纯化培养

相关专题 一、实验目的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几种常用的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了解不同的微生物菌落在斜面上、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特征;进一步熟练和掌握微生物无菌操作技术;掌握微生物培养方法。 二、实验原理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单细胞挑取法,稀释涂布平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