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专题 一、原理 植物组织中的可溶性糖可分为还原糖(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和非还原糖(主要是蔗糖)两类。还原糖具有醛基和酮基,在碱性溶液中煮沸,能把斐林试剂中的Cu2+还原成Cu+,使蓝色的斐林试剂脱色,脱色的程度与溶液中含糖量成正比。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新鲜植物样品或烘干粉碎过的植物样品。 ...
相关专题 一、葡萄嫩梢采集与消毒 将大树或扦插苗长出5—7片叶的嫩梢,取5—10厘米长,去掉幼叶。用自来水冲洗3—5分钟,在70%酒精中浸泡30—40秒钟,用蒸馏水冲洗2—3次,再放入0.5%氯化汞溶液中消毒7一10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5—6次后备用。 二、培养基制作与筛选 (一)茎尖培养 方1 1/2ms培养基 ...
相关专题 在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常常需要准确了解某一激素的含量以及各激素间的比例。因此,植物内源激素的提取分离和测定是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中极其重要的内容。本实验以ABA和GA为例,介绍激素的提取、分离及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原理 利用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赤霉素(gibberellic aci ...
相关专题 一、原理 淀粉性种子在萌动过程中,胚释放出来的赤霉素能诱导糊粉层细胞中α-淀粉酶基因的表达,引起α-淀粉酶生物合成,并分泌到胚乳中催化淀粉水解为糖。通过碘试法比色测定淀粉在酶催化反应过程中的消耗量,可以定量分析α-淀粉酶的活力。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大麦、小麦种子 (二)仪器设 ...
相关专题 玉米由于是单性花、异花授粉,因此在杂交时,不需要去雄,因而也不需要整穗。其杂交方法和步骤主要为调节开花期、选株、隔离、采粉、授粉和收获等。调节开花期 玉米由于单性花,在调节开花期方面,必须使母本的雌穗和父本的雄穗的花期一致。可用分期播种的方法调节父、母本的花期。选株 父、母本均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和具有本品种典型性状 ...
相关专题 植物分类检索表是鉴定植物的工具。检索表的编制是根据法国人拉马克(Lamardk)的二歧分类原则,把原来的一群植物选用明显而相关的形态特征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再把每个分支中的分类群再用相对的性状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依次下去,直到将所有分类群分开为止。为了便于使用,各分支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前边加上一定的顺序数字。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前 ...
相关专题 一、 实验目的1.通过解剖植物的花、果,掌握花图式的绘制及花程式的编写。2.了解植物检索表的制定原则,并掌握其使用方法。二、实验器具 解剖镜、扩大镜、镊子、解剖针等。三、实验材料根据季节采集3~5种带花、果的植物新鲜标本四、实验内容(一)花图式花图式是显示花在横切面上的形态特征、花各部之间相互关系和排列方式的简单图解,是花的各部在垂 ...
相关专题 水稻的杂交技术可分为调节开花期、选株、整穗、去雄、采粉、授粉和收获等步骤。 调节开花期。水稻母本和父本花期的调整,可用分期播种的方法,使二者的花期相遇。 选株。选株主要指选择母本植株而言。要选择具有本品种典型性状、生长健壮和没有病虫害的植株作母本。 整穗。先用剪刀剪去稻穗上部和下部枝梗上的小穗,将中部枝梗上的小穗留下来 ...
相关专题 几乎所有植物中都存在淀粉酶,尤其是萌发的禾谷类种子,淀粉酶活性最强。主要是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种子萌发时,淀粉酶活性随萌发时间迅速增加,将淀粉分解成小分子糖类,供幼苗生长。α-淀粉酶随机水解淀粉的α-14-糖苷键,作为淀粉分解的起始酶而起主要作用;其水解产物为麦芽糖、麦芽三糖、糊精等还原糖;β-淀粉酶水解非还原端的第二个α-14 ...
相关专题 从低等的藻类到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等高等植物的各类、各部分都可采用作为组织培养的材料,一般裸子植物多采用幼苗、芽、韧皮部细胞,被子植物采用胚、胚乳、子叶、幼苗、茎尖、根、茎、叶、花药、花粉、子房和胚珠等各个部分。 由于植物在自然条件下,表面常被霉菌和细菌污染,故材料必须进行灭菌处理。一般用漂白粉溶液(1~10%)、次氯酸钠溶液 ...
相关专题 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是应用无菌培养的方法培养植物的一个离体部分,也即是一种将自然环境中分离出来的植物细胞或组织放入含有合成培养基的瓶中,在无菌条件下使之生长或发育的方法。这项工作自动控制50年代后期至今巳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诱导培养胡萝卜的体细胞分化成完整植株,由曼陀罗的花药培养形成了单 ...
相关专题 (一)温度: 对大多数植物组织20~28℃即可满足生长所需,其中26~27℃最适合。 (二)光: 组织培养通常在散射光线下进行。光的影响可导致不同的结果。有些植物组织在暗处生长较好,而另一些植物组织在光亮处生长较好,但由愈伤组织分化成器官时,则每日必须要有一定时间的光照才能形成芽和根。有些次生物质的形成,光是决定三因素。 ...
相关专题 从低等的藻类到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等高等植物的各类、各部分都可采用作为组织培养的材料,一般裸子植物多采用幼苗、芽、韧皮部细胞,被子植物采用胚、胚乳、子叶、幼苗、茎尖、根、茎、叶、花药、花粉、子房和胚珠等各个部分。 由于植物在自然条件下,表面常被霉菌和细菌污染,故材料必须进行灭菌处理。一般用漂白粉溶液(1~10%)、次氯酸钠溶液 ...
相关专题 组织培养是一种利用人工培养基(液)使细胞在体外发育和繁殖的技术。除了能够为许多实验提供大量的动植物细胞材料之外,它也是一项克隆植物细胞和个体的实用技术。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蔬菜、花卉及粮食作物中,许多种类都是克隆植物,例如,脱病毒马铃薯和红薯、百合和兰花、水稻等等。 病毒是威胁园艺和蔬菜种植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仍然没有特 ...
相关专题 ①根据配方要求,用量筒或移液管从每种母液中分别取出所需的用量,放入同一烧杯中,并用粗天平称取蔗糖、琼脂放在一边备用。 ②将①中称好的琼脂加蒸馏水300~400毫升,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煮沸溶解呈透明状,再停止加热。 ③将①中所取的各种物质(包括蔗糖),加入煮好的琼脂中,再加水至1000毫升,搅拌均匀,配成培养基。 ④用 ...
相关专题 步骤一:接种 组织培养的接种是指将灭过菌的材料,在无菌的情况下,切成小块,放入培养基的过程。科研、生产部门的接种工作,多在无菌室或超净工作台上进行,中学可制作接种箱,在箱内进行接种。接种的方法步骤如下: ①在无菌室或接种箱中放好接种时所需要的酒精灯、贮存70%酒精和棉球的广口瓶、各种镊子、接种针、解剖刀、手术剪、火柴、培养基等。 ...
相关专题 愈伤组织的培养 一般来说,从接种外植体到出现愈伤组织,需要经过2周时间。2周之内就可以看到外植体上逐渐长出乳白色或黄白色的瘤状愈伤组织。首次培养愈伤组织时,恒温箱的门应该关闭,不必见光,因为在无光条件下愈伤组织长得更快。2周以后,由于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已接近耗尽,必须更换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 进行继代培养所用 ...
相关专题 快速繁殖优良植物株系 组织培养具有时间短、增殖率高和全年生产等优点,比大田生产快得多。加上培养材料和试管苗的小型化,这就可使有限的空间培养出大量个体。例如兰花(Cymbidium)、桉树(Eucalyptus)、杨树、秋海棠等植物,用一个茎尖或一小块叶片为基数,经过组织培养,一年内可以增殖到10000~100000株,繁殖速度如此 ...
相关专题 一、原理 植物细胞膜对维持细胞的微环境和正常的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膜对物质具有选择透性能力。当植物受到逆境影响时,如高温或低温,干旱、盐渍、病原菌侵染后,细胞膜遭到破坏,膜透性增大,从而使细胞内的电解质外渗,以致植物细胞浸提液的电导率增大。膜透性增大的程度与逆境胁迫强度有关,也与植物抗逆性的强弱有关。这样, ...
相关专题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各种保藏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的目标微生物。 2、学习并掌握几种常用的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 二、原理 保藏微生物菌种的目的不仅要保存菌株的生命本身,而且还必须要尽可能地使菌株的遗传性状保持不变,同时保证其在整个保存过程中不被他种微生物污染。因此,选择一种能够长期有效且稳定的保藏微生物菌种的方法事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