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活型(life form)植物对综合生境条件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表现出来的生长类型,如乔木、灌木、草本、藤本、垫状植物等。其形成是不同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产生趋同适应的结果。例如,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干旱生境中有相同生活型的肉质植物,其亲缘关系相隔甚远:仙人掌属于仙人掌科,景天属景天科,芦荟属百合科,龙舌兰属石蒜科,但却具有相似的外貌特征。自19世纪初洪堡(von Humboldt)以外貌特征划 ...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通常为草本,常具乳汁或有色液汁。叶互生,无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萼片通常2,早落;花瓣4(~8),有时外面的2或1枚成囊状(荷包牡丹属)或距(紫堇属);雄蕊多数,或4、6枚结合成2体;子房上位,2至多心皮合生,1室,多胚珠。蒴果瓣裂或顶孔开裂,种子小。约42属,650种,主产北温带。我国约19属,300多种。罂粟属(Papaver),具乳汁,草本,花大,单 ...
指任何以微量即能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包括内源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
线形动物门。寄生在植物的根、茎、叶、果实及种子等部分的线虫。被寄生的植物有数千种,对农作物及林木危害较大。苔藓、蕨类、藻、菌等,也发现有线虫寄生。大多细小,一般长1~2毫米。甜菜根线虫(Heterodera schachtii),危害甜菜,造成极大损失。小麦线虫(Anguina tritii),是最大的植物线虫,长3~5毫米,危害小麦,使之不能结实,造成大幅度减产,是我国分布广,危害大的一种线 ...
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的绿色叶。为植物体上习见的寻常叶。有的植物还具有与之相对应的另一类叶,即产生孢子囊的具有繁殖功能的能育叶,如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孢子叶。 ...
同一植株的许多叶,在与阳光垂直的平面上彼此错开生长,使叶片互不遮光,作镶嵌排列的现象。由于叶在茎上着生的方式不同(互生、对生或轮生),叶柄长短不等,以及叶柄可以产生不同角度的扭曲变化,从而使全部叶片均能以最大面积接受阳光,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 ...
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是蝶呤的衍生物。最初是从菠菜叶中发现的,其结构中有取代的喋呤、对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3个部分,在肝、酵母和绿色植物中最丰富。烹饪时或接触还原剂时被破坏。在细胞内的活性形式是四氢叶酸(tetrahydrofolicacid,THFA),它作为辅酶参与一碳基团的转移反应,在这些反应中,甲基(-CH3)、甲酰基(-CHO)、亚甲基(-CH2-)、甲川基(-CH=)或亚甲氨基(-C ...
又名白果树。裸子植物,银杏科。我国特有树种,列为我国二级保护植物。落叶大乔木,高30~40米。叶扇形,长枝上互生,短枝上簇生,叶脉二叉分。雌雄异株,雄花成下垂柔荑花序;雌花具长柄,顶端具2胚珠,种子核果状,外层种皮肉质,成熟时有辛辣臭味,中层种皮白色骨质,内层种皮薄,红褐色。种子具2枚子叶。银杏是现在地球上生存的最古老植物之一。早在2亿多年前,除南极和赤道附近外,有数种遍布世界各地,经第四纪冰 ...
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目的在于探讨植物结构的规律性,以及探讨植物的组织和器官在不同环境中及在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态形成及其变化的规律。是植物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也是农业生产的理论基础。早期着重于对形态结构的具体描述。随着学科的发展,用比较的方法探讨植物形态和结构的统一性和变态,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植物的形态发生等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迅速发展。广义的植物形态学包括植物解剖学( ...
叶片和叶鞘交界处内侧的膜状突起。能防止雨水、病菌和异物进入叶鞘的筒内。叶舌的大小、形状和茸毛的有无,可作为某些植物种的分类依据之一。如禾本科植物水稻与稗的形态极相似,但水稻有叶舌,稗无叶舌,故在清除田间杂草时,可以据此加以区别。 ...
研究植物的科学。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内容包括对植物的形态结构、系统分类、有关生命活动的过程和机理、发育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等的研究。我国是世界上研究植物最早的国家之一。在2000多年前的《诗经》、《尔雅》等古籍中,对多种植物已有记载和描述。《南方草木状》(304年)、《橘录》(1178年)等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植物学的专著。成书于553~554年的《齐民要求》和1578年的《本草纲目 ...
在一自然地域内,能指示环境或其中某一因子特性的植物,可以是种,也可以是属或群落。例如石松和铁芒萁只能在酸性土壤中生长;碱蓬、盐角草、后藤和鸦葱等是典型的盐碱土植物;蜈蚣草和松叶草只分布在钙质土中,它们分别指示土壤酸性、碱性和钙质。有些植物对气候条件的适应范围较小,如三叶橡胶、椰子等只分布在热带地区,就成为指示气候的植物。仙人掌群落的出现表示当地土壤和气候干旱,芨芨草群落可指示地下水位接近地面。 ...
包被在种子的胚和胚乳外面的皮结构。来源于胚珠的珠被,由外珠被发育形成的为外种皮,由内珠被发育形成的称内种皮。一般较坚韧,具保护功能。最外面常有一层角质膜,其内为薄壁组织或厚壁组织组成的表皮层,有的表皮层上可以发育出表皮毛,如棉籽皮上长出的棉毛(棉花纤维)。在表皮层之内,是木质化的厚壁细胞层,其内还有薄壁细胞层,不过常常处于被挤扁的状态。有些种子的种皮厚而坚硬,如松子、棉籽和西瓜子。有的种子的种 ...
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后代的器官,由开花子房内的胚珠受精后发育形成。如豆粒、花生仁、芝麻、白菜子等,这些都是植物学上的真正种子。在农业生产上,种子的概念较广泛,常泛指能够用于播种的材料,如稻谷、麦粒和向日葵籽等,这些所谓的种子,实际是由子房发育来的果实,它们的种子被包藏在果皮里面。种子的基本结构,一般包括种皮,胚乳和胚三部分。有些植物的种子在成熟过程中,胚乳退化或被胚吸收 ...
指种子的健壮程度,是种子内在的发芽、生长及生产的潜力。从生产角度考虑,高活力的种子应是:具有完善的细胞结构与功能(特别是酶体系),吸胀后保持旺盛的代谢强度,以保证萌发迅速而整齐;在广泛的条件下,尤其是在不良的土壤条件下,能迅速整齐出苗,且幼苗生长茁壮;植株生长发育良好,抗逆性强,稳产高产;获得具有高生产潜力,耐贮性好的优质种子。其中以早苗、齐苗及健苗是活力的关键与核心。与种子生命力(seedv ...
植物茎和根中替代表皮的次生保护组织,由木栓形成层、栓内层和木栓层组成。多年生植物的根和茎因次生生长直径加粗,表皮不能相应的扩大面积,常被撑破,或表皮受创伤后,即会在已经分化成熟的组织中产生木栓形成层,它能够向外分裂产生木栓层,向内分裂产生栓内层,三者合称周皮。木栓细胞呈扁长方形(在横切面上),按半径线整齐排列,无胞间隙,成熟后的细胞死亡中空,细胞壁栓质化,因此,整个木栓层质轻,不透水和气,不 ...
某些真菌和粘菌繁殖阶段形成的特殊结构。子囊菌亚门的真菌形成的子实体称为子囊果,担子菌亚门的子实体称担子果。均由营养菌丝和生殖菌丝紧密结合形成,具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子实体中产生子囊或担子的层状结构称为子实层,其上产生子囊孢子或担孢子。 ...
位于类囊体膜内表面的含有铜原子的蛋白质。是光合链中的重要成员。传递电子,氧化还原电位约为 0.36伏,氧化态为蓝色,还原态无色,是P700的电子供体。用超声波处理膜,很易丢失。 ...
又名紫苜蓿。豆科。多年生草本,高约1米。三出复叶,互生,小叶倒卵形或倒披针形,上部叶缘有锯齿;托叶披针形。总状花序,花蓝紫色,花冠蝶形;雄蕊10,成(9) 1的二ㄌ逍廴铮迫1心皮。荚果,成螺状卷曲,有数种子;种子肾形,黄褐色。原产欧洲及亚洲中部。我国北部和西北部广为栽培,有时逸为野生。为优良饲用植物。茎叶都可利用,放牧、青饲或调制干草、青贮料、干草粉等,根也可喂牛。一年可割草3~4次,鲜草 ...
指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处在适宜的萌发条件下却不能萌发的现象。类型有:胚发育不完全;胚在形态上虽发育完全但在生理上还未成熟;由于种胚的包被组织(包括胚乳及种(果)皮)的存在及由上述2种或2种以上类型混合。对植物本身来说,是一种有益的生物学特性,有利于种族的生存和繁衍。例如对温带植物来说,种子形成后进入休眠,叮以避免严冬的伤害。但人们在实际生产中,有时需要打破休眠。由于胚的原因造成的休眠,一般可以通 ...